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法德幼儿教育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和德国的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任务,法国和德国有关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以及法国和德国幼儿教师的入职条件和职后培训,都各具特色。对我国幼儿教育有多方面的启示:通过相关法案,促进幼小衔接;提高师范生的待遇;幼儿教师享受公务员待遇;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通过混龄编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加大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关怀残疾幼儿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沿着世界幼儿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能够看出非常清晰的发展线路图。从产生看,世界幼儿教育具有同源性,那就是德国福渌贝尔开创的幼儿教育思想对当时德国教育的“颠覆性”意义以及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各国幼儿教育总结各自经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化发展,最终突出了本土文化视野内的幼儿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辽宁教育》2012,(4):91-92
德国的学前教育源远流长。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幼儿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被人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家乡附近的勃兰登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幼儿教育机构,184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幼儿园,这成为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幼儿教育机构,德国成为幼儿园的发源地。福禄贝尔在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德国游戏大篷车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1月,应德国联邦政府的邀请,我参加了在弗莱堡举办的.第38届国际游戏大篷车大会(38th International Playbus Congress),并作为中国的幼儿专家对德国的幼儿教育教师进行了中国传统游戏的培训。在20多天的活动中,我和来自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的幼儿教育专家一起,研讨国际儿童游戏的发展趋势,交流研究体会,并实地考察了慕尼黑德国游戏大篷车项目。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和德国这两个欧洲国家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令人向往的地方。100多年前,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博士创办了“儿童之家”,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今天,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又吸引了全世界幼教工作者的目光。170多年前,福禄培尔在德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这标志着近代幼儿教育体系的建立;今天,德国的幼儿教育始终如一地坚持尊重儿童自然发展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福禄贝尔(1782——1852年)是德国十九世纪的小资产阶级教育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理论。福禄贝尔从小就失去了母爱,这就使得他在教育工作中,非常热爱儿童,关心儿童的成长。从1836年开始,福禄贝尔专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他于1837年,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德国的第一所幼儿园,招收3~7岁的幼儿,实施他的幼儿教育理想。在幼儿园,他研究了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并开办讲习班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还从理论上论证了开办幼儿园的必要性。在福禄贝尔的倡导下,德国的幼儿园迅速发展起来。福禄贝尔的重要著作有:《人的教育》、《幼儿园学》等。下面从三个方面来看看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7.
《早期教育》2000,(1):13-13
在幼儿园发源地的德国.最近出现了一种叫做“林间幼儿园”的托幼方式.这里没有房屋、围墙.老师们在树林里对孩子进行没有教室的幼儿教育。他们组织孩子在草地上散步、观察动植物,在这些直接投入大自然怀抱的野外活动中拓展孩子们的独创性和运动能力。这一全新育儿方式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项大胆尝试,已引起教育界专家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批判实证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论"。本文试图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契机,分析幼儿教育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并探讨当今幼儿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由此得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批判实证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论".本文试图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契机,分析幼儿教育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并探讨当今幼儿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由此得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批判实证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论。本文试图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契机,分析幼儿教育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并探讨当今幼儿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由此得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愈来愈重视.尤其重视幼儿教育。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探索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我国也正在把中小学素质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头等大事提到日程上来。幼儿教育作为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对幼儿教育的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从幼儿园这个角度,对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来幼儿教育作了展望.探讨了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刘伟玲 《学周刊C版》2010,(8):203-2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愈来愈重视,尤其重视幼儿教育。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探索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我国也正在把中小学素质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头等大事提到日程上来。幼儿教育作为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对幼儿教育的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从幼儿园这个角度,对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来幼儿教育作了展望.探讨了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一、一些国家教育多元化办学的经验 (一)幼儿教育多元化办学 自从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在德国诞生至今,世界幼儿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幼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办学体制,即由国家、集体、私人共同办学的形式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采取自愿入学的原则,不同收入家庭可以为其幼儿选择相应的幼儿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14.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除了宇宙之外,最神秘的就是孩子的大脑。如何更好地开发孩子的综合能力,一直是各国教育家不断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各国文化不同,幼儿教育又因地制宜,应该或多或少地对我们有所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外国形式多样的幼儿教育吧!德国:幼儿园混龄编班与玩具继承德国的幼儿园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即将不同年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德国称之为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德国混龄班的年龄跨度非常大,他们最早研究的是3~6岁儿  相似文献   

15.
青木 《中学教育》2004,(2):62-63
幼儿教育是人成长的第一步,这一步能否走好与人的性格形成和命运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直面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残酷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6.
沙道平 《文教资料》2011,(1):117-119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制约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这些误区可以概括为统一化、功利化和简单化。校正这些误区就要尽可能地避免成人功利之心的干扰。把生命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起点.把全人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导向。把“爱心”作为幼儿教育的依托.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  相似文献   

17.
涂皓 《教育》2014,(3):40-40
2013年夏天,儿童问题咨询专家赵远虹陪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学者艾申波茜博士走访了北京数所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幼儿园。在两天时间里,艾申波茜亲眼目睹了2000名中国儿童在幼儿园里的生活。赵远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考察结果令德国专家的失望,甚至超出了她的想象。艾申波茜对于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感到非常的惊讶,她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18.
1.幼儿教育的核心:幼儿能力的培养。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建构后继学习及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索、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醒。”其含义是应把传统的以灌输、说教、模仿的教育方式变为让幼儿在亲身感受、操作、探索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引发幼儿好奇心,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看,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幼儿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贺玮 《早期教育》2002,(11):18-19
2001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赴德幼教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参观了德国部分幼儿园、小学和幼师,与柏林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官员座谈。这些见闻使我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所造成的东西方幼儿教育之间的差异,它们也许能给中国幼教工作者带来一些启发。 一、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高投入 在德国,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分为州立、私人或教会举办等几种类型。所有幼教机构的运作经费绝大部分由国家提供。德国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与我们座谈时指出,尽管柏林财政困难,但政府在制定教育收费时,仍考虑到了不同家庭的收入以及各家庭的幼儿人数情况。家长将个人收入的3%交给区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送孩子入园。 德国法律规定必须给3~6岁  相似文献   

20.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Kindergarten),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推动了德国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德国成为幼儿园的发祥地,并对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时至今日,德国幼儿教育还可以依稀看到福禄贝尔教育思想的烙印以及对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者有幸亲临德国幼儿园,观摩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