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技术进化凝聚的是人的意向性,正是因为人的意向性,作为人造物的技术才得以存在,才得以进入人类所生活的世界。自主性并非是技术进化的真实意向,需求反映技术进化的社会意向,技术进化的本质是人类主体的意向性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技术及其对教学的一般作用教育技术“不仅仅指使用某种有形的工具的技术,也包含教育中的一些方法和手段”,“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它可以分为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两大类。”①物化形态的技术,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即教育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及其硬件技术,如教学模型、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等教学手段及其相关技术。智能形态的技术又叫软技术,指以抽象形式表现,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是指“教育过程中的一切方法、技能、操作程序或策略体系。”②教…  相似文献   

3.
行走在意义世界中——小学德育课堂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课堂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是一个事实世界与意义世界相互联结的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不是仅仅使人去认识一个事实世界,它的更为重要的职能是指引人们进入意义的世界。德育课堂是一个探索生活意义的课堂。它要使儿童逐渐去理解和体验:生活是有意义的,生活中的我是有价值的,它还要在不断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拓展他们的意义场域。德育课堂是迷人的,这是因为意义世界是充满人性的世界,追寻意义的过程是一个人的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生命的潜能都被激活,各种能量都能得到释放。  相似文献   

4.
巴萨拉的技术进化砚是社会发展和技术进化思想发展的产物,它既总结了以往的技术进化问题,又进一步发展了技术进化理论。巴萨拉认为技术的发展规律与生物进化的规律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要以迭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参照标准,以人造物为研究对象,建立一个完整和宏观的技术进化理论。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这种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思想就是系统思想。所谓系统,就是指由各种要素、各个部分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一个事物的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同时它又是高一层次系统的一个要素或一个部分。系统观点的显著特征,是整体性、集合性、目的性、相关性、最优化性。把现代教育技术与高师教育的师范性结合起来,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用系统思想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范性,就要把高师教育视为一个系统,来说明其需求和欲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技术的动态性、过程性和应用性,学界一度否认"技术本身"的存在。从技术存在的多种形态出发,笔者认为"技术本身"在有限的意义上是可以成立的。"技术本身"概念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技术哲学必须对"人工自然"中各种人造物的结构、功能、范型及其演变进行分析,从中提炼、概括出具有一般意义的概念、方法与原理,这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接地气"的基础性工作,而非静止的、脱离语境的形而上学立场。从"技术本身"概念出发可以对"技术中性论"问题、"技术异化"问题、技术控制问题、技术创新管理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有新的思路和解答。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上看,技术观的形态经历了从古代社会的技术技能观、传统工业社会的技术工具观与技术知识观再到当代社会的技术文化观的转变。技术观是制约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变量,不同“范式”的技术观下有着不同的技术教育实践形态。当代技术观的转变引发了当代国际技术教育的变革,并使得当代国际技术教育实践开始关注技术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人的发展功能。当代技术观转变为我国当下的基础技术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它不仅从一个新的视角帮助我们反思我国的基础技术教育,而且从另一个视角指明了我国技术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与实施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受益于布伦塔诺和胡塞尔,但生活世界的存在意义又使海德格尔告别二者,技术作为生活世界中与人相关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被纳入海德格尔的思考之中。技术被思考为存在意义高度上的解蔽方式,技术将一切东西,包括人作为持存物摆置到其自身之内,对所摆置的东西进行规定;同时,我们所使用的技术物亦聚集着天地神人的四重整体,并需要人对技术进行实现。现象学意义上的人不再是独立于技术的控制者,而是参与者;技术也不再是独立于人的中立物,而是包括并聚集着人的物化存在。对现象学的技术思考消解了人与技术的对立。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阐述了在传统设计思想范畴内工艺技术作为设计创意最基本实施条件的关键作用,并沿此主线进一步研究分析中国设计传统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重要阶段的基本技术特征,阐述工艺技术与设计创意的基本关系,认为工艺技术是推进、主导数千年中国传统造物——设计演进历史的基本动能,中国古代设计历史中发生的重大设计事物,都是经由工艺技术的发明、改良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不唯中国,全世界曾经发生的主流文明形态的工艺手段和技术条件,从来都是人类社会造物造美行为最重要的介质和载体。由此得出本文的重要结论:如人造物的外在形态是内在结构的延伸、装饰行为是使用行为的补充、视觉效果是实用功能的完善等等。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史学通常认为,人类历史上的教育形态已经发生过两次重大的变革,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里程碑,而且引发了教育历史形态的两次质变,催生了古代和近代的学校教育。两次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围绕着传播媒体和技术工具进行的。在网络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产生着深刻影响。知识经济社会是个学习的社会,网络技术为需要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了各种学习机会。面对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知识界特别是教育界人士,都在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全球网络化、信息化大趋势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和学习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就此对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引起的教育形态进化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德格尔认为尽管技术的本质是集置,技术在摆置和促逼自然的同时,也摆置和促逼着人,但在技术那里,仍有存在在.只有存在在,技术才在.技术,也属于存在自我运作的领域,在它那里有着存在的现身.技术与艺术/诗在生活世界中并行不悖,因此人若要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就必须既需要艺术/诗,也需要技术来为人类服务,如此,人才有可能建设一个和谐的地球,这一人类共同的家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AECT研究与界定教育技术领域的新进展,并从技术的基本存在形态、教育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出发,着重分析了AECT教育技术新界定的技术性特征,最后强调了教育技术研究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技术的本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教育技术本质的关键在于对技术概念的理解。文章从技术概念的历史演变、技术的本质以及技术的分类出发,分析论证了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关于怎样教学的主体技术,并在此观点的引领下,对我国当前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tries to address the reference point for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starts to draw an orientation for the synthesis and applies subject-Educational Technology, which belongs to the education and remains the features of Technological layer. We take a further look and find that this subject is existing at the cross part of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by which we can draw the boundary of the subject a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n we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how and why we have to correct the orientation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by doing that we can do good things to construct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cultivate more qualifie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in this area so that we can get more benefits from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5.
目前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与基础教育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仅靠一门教育技术公共课,很难保证师范生系统、深入掌握教育技术技能.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对计算机、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论三门课程内容进行科学规划,改革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方式是实现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系统方法在教育技术中的引入,产生了一个独特的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从它一出现就显示出非凡的魅力,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处于重要地位。本文对教学设计产生的必然性、它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同时也分析了教学设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元的教育技术学科资源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库,衍生于传统图书馆,资源组织是以文献为单位,基于传统的倒排索引的组织形式。用户通过标题、关键词等方式进行资源检索出来的是一篇篇的文献,不能为用户提供针对具体问题的知识服务,且由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它们之间的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基于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知识元的资源库的构建,并以教育技术学科为例做了探讨:首先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们的研究提出了教育技术学科资源分类体系;然后详细介绍了基于知识元的资源组织;最后在学科资源分类与知识元标引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教育技术学科资源库,并对该资源库的应用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范生的公共课之一,其教学内容的组织直接影响学习者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知。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内容难免与其它课程学科存在重复。为消除这种重复带来的教学内容的拼凑感,凸显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特点,可以依据教学过程组织技术部分的内容,以突出技术应用的教学性,并且把理论内容融合进技术内容,以实现理论的"技术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我国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和实施对教师教育技术的培养提供了指南。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类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将教育技术渗透到相关课程教学的实践过程和改变现有的教育技术课程评价方式等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养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现状,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分析,在"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指导下提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并对其流程进行具体分析,旨在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从根本上促进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