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技术思想与技术批判的现代考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章通过对技术思想史的回顾 ,总结了人类关于技术的诸多思想、观念和态度 ,展开了对技术的多维度批判 ,基于此 ,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技术的社会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当代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分析和判断是新卢德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分析新卢德主义关于新时代的技术特征对于考察新卢德主义思想理路具有重要意义。新卢德主义者提出了对新技术时代来临的理解,并分析了新技术时代技术的三个特征:技术是按照自我逻辑演化的巨系统、技术具有非中立性和技术具有广泛渗透性并产生多方面影响。新卢德主义关于新时代的技术特征的分析呈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技术批判特色。  相似文献   

3.
技术复杂性及其导致的社会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复杂性命题的研究进行了紧要评述;第二部分从技术复杂性日益加剧技术二重性角度出发,阐释了技术复杂性与社会风险的内在联系及外在表现;第三部分则在前面分析基础上提出,对技术实施社会控制是克服复杂技术导致社会风险的有效途径,并从更广的视角,探讨了技术民主化对于问题解决的潜在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建构主义总结了海德格尔、哈贝马斯和芬伯格的技术哲学。海德格尔发现了技术的建构性,但却把技术的建构性当成技术的不可变易的本质。哈贝马斯看到了技术的社会性,但却把技术的社会性当成技术不可变易的本质。芬伯格批判了海德格尔和哈贝马斯的技术本质主义,论证了社会建构主义的技术理念技术是人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5.
技术是什么作为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将技术界定为人类社会互动的一种生存现象,可以发现在共时性层面技术作为中介、装置与生活的三种生态。由此,一方面可望统一技术本体论上的实体论、工具论与社会批判论;另一方面,从历时性考察,也可以得到一种社会发展的技术政治学解释。  相似文献   

6.
基于汇聚技术(NBIC)的新兴人类增强技术(HET),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对人类的身体、认知、道德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度”改造乃至重塑,这对人类的未来到底是祸是福,引发了不可回避的人文担忧。《增强、人性与“后人类”未来——关于人类增强的哲学探索》一书,是一部标准的从人文主义视角审视新兴前沿技术的哲学类著作。该书从概念分析、技术研发和社会传播三个层面勾勒出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概貌,对超人类主义与生物保守主义、超人类主义与后人类主义围绕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两场论辩进行了深刻的哲学阐述。对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人文审视应超越学术流派的二元对立,重新在“人—技术”的相互定义和相互建构的“后人类”观点中,描绘正在发生“技术性转变”的人类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技术科学研究标志着当代女性主义科学研究的后人类主义转向。它以哈拉维的情境知识论和赛博本体论为主要理论来源及思想动力,以图安娜的互动主义、芭拉德的能动实在论和格罗兹的身体研究为代表,主张将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与对父权制文化、性别关系和身份政治的批判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技术科学实践和文化中去探究科学与技术、性别、自然(包括身体)、文化(社会)等之间辩证互动和异质融合的后人类主义特征的内在动态关系。这有效地摆脱了当前女性主义研究中生物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之争所陷入的本质主义表征困境。  相似文献   

8.
技术的生态学批判肇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的"全球问题"。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技术批判思潮,它是一种以普世价值原则为基础,侧重于批判技术的社会应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问题,以建构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的全球性、革命性、建设性批判。技术生态学批判实现了技术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唤起了人类对其在生态系统中地位的重新认识,导致了一系列生态学理论的诞生,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思想启示和方法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后盾 《中国科技信息》2006,(24):254-254,256
立足于新时期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和演变,从现代视角对二者的含义与特征进行研究和论述。针对现代社会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从历史上的技艺、现代社会中的技术、现代社会中的技艺关系三个角度分析了艺术的技术性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力求有助于对该问题在哲学层面上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代技术哲学中一种新的技术理念的技术控制主义,具有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并在发展中经历着思想内容的变化。手工工具技术时代,在技术以伦理道德为目标并遵循"适中"原则的要求中,体现了对技术进行控制的思想萌芽。蒸汽-机器技术时代,对技术进行控制的意识开始觉醒。电气技术时代,随着技术问题的凸显,技术悲观主义盛行,对技术进行控制成了一种理性诉求。自动化技术时代,技术控制主义开始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技术理念,对技术进行控制成了人们的共识。进入21世纪以来,对技术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问题得到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