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讨论句模的性质及确定句模的原则和方法。句模是根据句子语义平面特征分出来的句子类别 ,句模界定部分讨论了句模和动核结构的关系 ,句模和语模的关系 ,句模、句型和句类的关系 ,简单句模和复杂句模的关系 ,简单句、复杂句、复句的关系。定模的原则和方法部分确定了动核和动元为句模的基本成分、动核结构为基本骨架以及语序影响句模这两条原则。本文还讨论了汉语动词的分类及动词支配的语义成分 ,对动元的语义角色逐一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在动词作谓语的叙述句中,与谓语动词相关联的名词和动词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名动关系(或动名关系)。作者旨在从名动语义关系的分析着手,结合邵敬敏先生对双宾语句中动词类别和宾语类别的限定标准,并运用陈平先生提出的“配位原则”对双宾语句和类似双宾语句的名动语义关系进行分析,对古汉语中一些存在分歧的双宾语句加以判定。  相似文献   

3.
试论现代汉语重动句的语法等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动句的内部存在三个系列的六个语法等级,其成因主要有:一、重动句各成分之间结构关系的不同;二、重动成分在语法位置上的不同分布;三、重动句各语法单位之间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使动句与使令句、意动句与以为句关系非常密切,有时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有时使动句和使令句、意动句和以为还可以互相转换。那为什么不只采用一种,却还要让两种句式并存呢?有什么必要呢?本文拟从这个方面来谈谈。  相似文献   

5.
凡句,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使动句;使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使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使动词。凡句,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或主语把宾语看作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意动句;意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意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意动词。 仅从理论上如此谈“使动”和“意动”,似乎并不困难。问题是怎样依据理论去分析和解释具体的句子,谬误和分歧往往就在这里产生。学者们在注释或引例时,各持己见,然皆不申述理由,以致读者是非莫辨,无所适从。本文拟把教学中碰见的  相似文献   

6.
重动句的结构和语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重动句的结构和语义进行分析 :重动句由VP1和VP2两个结构一前一后的结合而成 ,VP1和VP2的句法地位基本相等 ,都可出现时体标记 ,都可受状语修饰 ;重动句是双语义焦点句 ,VP1和VP2在语义上有多种关系 ,两者互相依存 ,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现代汉语重动句定义的基础上指出重动句成立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和两个可选条件;从动词V1和V2之间句法和语义关系角度进行了分类,同时排除了两类"假"重动句,最后对学者们有争议的宾语的指称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古今汉语都有双宾语句,但其结构有明显差异.本文从不同角度举例,具体分析了四个方面的差异:第一,所用动词的范围广,不限于表授予、教示、问询意义的动词;第二,语序不同,直接宾语可紧靠动词;或者间接宾语置于动词前;第三,动宾之间有特殊关系,即使动关系、为动关系、向动关系、供动关系等;第四,用表示多种意义的“为”字构成双宾语句.  相似文献   

9.
重动句的不平衡性表现在:重动句的各个小类之间在分布上存在着的系列不平衡性;重动句句内成分包括原动词和重动词具有的系列不平衡性和前、后宾语指称性的不平衡性;重动句在句类分布上体现出不平衡性;重动句在语体分布上的不平衡性。重动句的不平衡性是由重动句句内成分的位置和特点、重动句在语体使用上的限制性等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并不是简单的词类语用,而是述宾组合后表示的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是句法结构问题,因而应将所谓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改为使动句,意动句等,纳入句法结构中,而不应简单地将其归入词类活用中。  相似文献   

11.
中古汉语的描写型存在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写型存在句属于汉语的主流型存在句之一,东汉至隋是此类句的大发展时期。行为动词中介存在句和主谓谓语型存在句在语义类型、结构类型方面具有这一时期的时代特色,其演变轨迹恰与学界确认的中古汉语的历史跨度相吻合。对此项断代研究既可为相关的通史研究奠基,亦可为汉语的历史分期提供一个具体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存现句是汉语较为常见的句式,主要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两种。存现句的结构较为复杂,维吾尔族学生在学习时对此结构不易掌握,易出现遗漏、冗余等偏误,文章从维汉语言对比角度对易出现偏误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存现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存在句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型,其形成具有其语言认知基础。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视角,运用语法化、象似性原则、图形—背景法则理论,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内,探析与揭示英语存在句"there-"句式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英语存现句尽管在语篇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对各种各样的文本却有着重要而特殊的贡献。不仅仅在英语里,存现句几乎是世界上所有语言共有的一种普遍语法现象。本文从英语存现句的结构入手,先对存现句的结构进行分类整理,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把英语非存现句与存现句在语义及构建的表现方式上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两者在较深层次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笔者探讨了存在句的分类:动态存在句和静态存在句,并从中段动词的性质,句式变换以及动词前后的附带成分讨论了每一种句式的特点,考察了它们语义上的不同,揭示了各种类型的存在句的语法区别。  相似文献   

16.
以往学者们关注的中心是存现句的范围和分类,近些年许多学者,尤其是海外学者开始用生成语法的框架讨论存现句,对汉语存现句的生成过程作了很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下,从语音、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同时对英语There—be存在句的产生过程进行分析,并且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存在句进行了比较。EPP原则、主语共现原则、信息焦点原则、末尾重心原则和完全解释原则都是促使和限制英汉存在句生成的制约条件,普遍存在于两种语言之中,但它们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等级排列顺序不同,因而导致两种语言存在句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ceeds from the so-called 'definite restriction' of NP in existential sentence, arguing that it is fallacious for its restricted application. We attempt to explore the felicity condition of NP in existential sentences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with focus on its information status. After demonstrat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definite NP and new information, we attempt to bring out the idea that hearer-newness constitutes the felicity condition of NP in existential sentences.  相似文献   

19.
存在句是处所词语作主语,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什么事物的句子。在对越南留学生8000字左右的语料、5本对外汉语综合教材中的176句存在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在句群背景中,存在句所特有的几种衔接手段,希望从习得与教学相结合的角度,能为第二语言习得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句型的作用下,静态存在句整个句子既可表示存在的状态,即类似持续的状态,又舍有前一动作过程达成之意。因此,存在句的“存在并继续”的意义,其实是“了,着”和“存在句框架”二者加合作用以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