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华蘅芳是清末著名数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他出生于世宦门第,自幼不喜四书五经,却酷爱数学;他倾心洋务,设计出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为引进西学,赴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西方先进科技书籍;为培养人才,他先后任教于上海格致书院,天津武备学堂,湖北两湖书院……华蘅芳的一生,为中国数学、科学实验、翻译、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做  相似文献   

2.
华衡芳是清末著名数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他出生于世宦门第,自幼不喜四书五经,却酷爱数学:他倾心洋务,设计出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为引进西学,赴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西方先进科技书籍;为培养人才,他先后任教于上海格致书院,天津武备学堂,湖北  相似文献   

3.
华蘅芳是清末著名数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他出生于世宦门第,自幼不喜四书五经,却酷爱数学;他倾心洋务,设计出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为引进西学,赴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西方先进科技书籍;为培养人才,他先后任教于上海格致书院,天津武备学堂,湖北  相似文献   

4.
因受新加坡莱佛士书院的聘请,作者于2002年2-6月,在该书院担任"中国数学颐问",指导该校数学竞赛和数学教学工作.因此有机会接触新加坡的中学教育界人士--学校领导、教师、职员和各年级学生,了解新加坡的中学教育,特别是中学数学教育情况.  相似文献   

5.
西学东渐以来,大量西方数学著作的翻译引进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译著中数学术语混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学术研究与知识传播。因此,晚清以来,外国传教士、中国学者、政府机构及学会组织通过制定翻译原则、编撰术语表和数学词典、开会讨论、征求专家建议等方式,在数学术语统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经过一代又一代学者的努力,中国数学术语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完成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数学文化传播的"利玛窦模式"的主要内涵包括:把传播数学文化作为一种工具为传播天主教义服务;在上层社会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范围内广交朋友并传播数学;将西方数学名著翻译成中文,使国人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数学思想;重视数学概念的中文译名,创造了许多措辞达意的数学术语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科学名词.利玛窦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西方演绎数学理论和数学计算技术,"利玛窦模式"也为欧洲输送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成就.  相似文献   

7.
徐光启是我国明代的数学家、科学家,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又撰写了《勾股义》等数学著作。他的数学哲学思想主要是:推崇逻辑演绎方法;"会通"中西数学;重视数学的应用;分析元朝中期以来数学停滞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藤泽利喜太郎是日本近现代数学教育的奠基人.他认为:算术是培养国民的最基本素质的知识;代数、几何可以锻炼人的精神和思维,代数和几何的思想方法是万世不变的.藤泽利喜太郎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影响表现在:他编写的数学教科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使用广泛;他的著作<算术条目及教授法>对20世纪初中国数学教育制度和数学教育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省身先生是世界数学大师、中国数学泰斗。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与他的数学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他的数学哲学思想主要之点是:我们需要数学;数学好玩;做好的数学;正确处理主流数学与非主流数学、整体与局部、大与小、内与外的关系;中国要成为21世纪的数学大国等。他的数学哲学思想主要是从事数学研究的业务实践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在清朝前期,由于西方数学的传人,开始了中西数学融合的过程,更由于康熙皇帝重视数学学习,数学教育较明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在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数学上做出了不少的成绩.清朝中晚期的数学教育则呈阶段性发展,1860年以前,一方面受康熙帝传统的影响,官方数学教育得以继续维持,另一方面,乾嘉学派以数学作为研经治史之助,在民间倡导数学教育,开办了一些有数学课程的书院,同时,一些通数学的教师也在其经学教育之余为学生讲授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1.
栾学谦是中国近代化学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格致书院的化学教学、<格致汇编>的编译出版发行和近代化学著作的翻译上都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吴文俊先生的数学教育思想,对中国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对数学的创新性贡献,为青少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关于中国传统数学具有算法体系的论断,开拓了视野,也帮助"算法"进入中小学课程.在祝贺吴文俊先生90华诞之际,研究吴先生有关数学教育的一些论述,诸如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数学思想、谨慎对待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用原理出发来处理中学教材的几何体系、推陈出新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居仁是明初重要的理学家、书院教育家.他绝意科举,毕生与书院结缘,先后受业、掌教、创建、主持和访学多所书院.他在生动的书院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书院观,包括"刊落浮华,一趋本实"的书院教育宗旨、"好古信道"的书院教师观、"汲汲于奔竞者不必招至"的书院生徒观等.胡居仁以发明书院之独立和不妥协精神,在中国书院吏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欧美学者20世纪中叶就提出了"民族数学"和"数学人类学"的概念,并进行研究.在中国学术界出现关于"民族数学"研究,但还存在很多困惑;而且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数学人类学"一词的使用.为拓展中国数学文化研究视野,对中外"民族数学"研究与欧美"数学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并对当前研究存在的盲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善兰(1811-1882)是19世纪我国最重要的数学家,他的数学成就在我国近代科学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他的数学成就与他的数学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他的数学哲学思想主要之点是:数学是富国强兵的工具;研究数学的方法和步骤是"深思"、"通其法"和"解明之";要继承,更要创新;会通中西数学;以研究数学为主,会通相关学科。  相似文献   

16.
章剑和 《教育》2011,(27):58-58
<正>前不久,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同学给笔者讲这么一个故事:老外的数学都很差。有一次笔者同学给工程师尼克做翻译,翻好了之后,发现他连"10.5-0.3=?"这样的算术都要拿计算器来算。笔者同学觉得太荒谬了,当场给他表演列算式开根号,尼克看得目瞪口呆。笔者同学倒是困惑了,咱们中国的小朋友,奥数要拿优才能考上好中学,他数学这么差,怎么当上工程师的?  相似文献   

17.
2011年5月4日对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进行了访谈,内容包括关于如何评价当今中国数学教育;是否将中国数学教育特色概括为中国课堂导入、尝试与探究、师班互动、数学思想方法、变式练习等5个方面;如何认识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如何认识凯洛夫教育思想和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思想;如何认识中学的函数等初等数学内容;如何认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古为今的典范:—吴文俊教授的中国数学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5年,当"文革动乱"已近尾声,国内基础理论研究处在整顿复苏的前夕,<数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为"顾今用"的文章:<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该文通过对中西方数学发展的深入比较与科学分析,独到而精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世界意义,在当时数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利爪见雄狮",很快人们就弄清了"顾今用"就是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吴文俊的笔名.从那以后,吴文俊教授又发表了一系列数学史论文,他在这方面的工作与影响,事实上在80年代开辟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因受新加坡莱佛士书院的聘请,作者于今年2~6月到该书院担任数学顾问,得以有机会了解新加坡中学数学教材和教学情况。与中国相比,新加坡中学数学教育有自己的特色,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主义"价值观贯穿于阿瑟·韦利的中国经典翻译,尤其体现于他的中国诗歌翻译。这种价值观"向外"体现在尊重与平等看待"他者"文化,具体反映在他的翻译诗学和翻译方法上:发明"跳跃韵律"以凸显中国诗形貌,采用直译方法以彰显中国诗意象;"向内"体现在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品性,具体反映在他的中国诗歌翻译取向上:钟情于陶渊明、白居易及袁枚这类追求人格独立与心灵自由的隐逸诗人,其"人本主义"价值观在他们身上得到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