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阅读教学不应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训练过程中,教师一要练得精,即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实际,突出重点训练内容;二要练得细,即对重点训练的内容要做细致入微的引导,学生要做细致入微的练习,力争练有所得.……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丰富的阅读内容、多样化的阅读方式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视野.教师要从关注"语言知识"转向提升"鉴赏能力",从注重"阅读技巧"转向提升"阅读思维".结合部编版教材,探讨以语言为抓手、采用多种阅读方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阅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整体化阅读活动,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运用。一、整理信息在探究统编教材的教学理念时,温儒敏提出统编教材  相似文献   

4.
英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现在英语考试中,阅读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因此教师越来越注重英语阅读的教学。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充分使用教材的阅读资料,加强课外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拓宽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重视词汇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也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整体把握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学习;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学习提问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提问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注重提问阅读策略单元学习内容的统整,把握提问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注重与阅读理解融合,注重学生对阅读策略的迁移运用。这样落实提问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分数的意义"一课中两个教学片断的反思,教师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引导他们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和习惯,并适时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师当然须教,而龙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这告诉我们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在以下六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会阅读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书本。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指导学生形成爱阅读的习惯,掌握阅读的方法。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每天作业之前翻开课本,看一看当天所教的内容在教材之中是怎样说的,再回顾一下老师是如何讲的,然后再进行练习;在学习新内容前要看教材预习一下将教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自学能力的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丰富内容,依托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训练他们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遵循整体性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内容的理解放在首位,具体操作如下:1 .预测让学生借助于文章的标题、插图及相关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预测课文的梗概,从而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2 .粗读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跳读,从而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结构层次、关键内容和主题词句,使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要提高阅读教材的能力 大多数教师比较注重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容易忽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从而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认知结构.如教师往往关注所教的新知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而忽视了在所教的新知前面学生已经学过了什么,在后续学习中还要学习什么.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提高阅读、分析教材的能力,认真阅读和分析教材,捕获教学细节,把握知识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上好课.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科书是学生从事学习最基本的活动 ,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有的学者把阅读当作“学习之母 ,智慧之源”也是很有道理的。现行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的编著十分注重在新教材的教与学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材的编著特别也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呢?首先是出示阅读提纲。教师在授课前对大纲、教材和教参等资料要做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特别要深入地把握知识点的内地联系 ,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内…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准备的具体策略1.把握教材,确保有效备课的可行性新课程的教材观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特点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即通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在学期初,教师要反复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例,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编排意图,明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改的深入,英语教学更加注重语言启蒙教学。因此,教师在渗透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在不断地阅读、实践中贯彻落实,逐步了解语言特点、作用。其中,Story time板块是教材的核心内容,内容有趣,形式生动,在传递学生语言知识,丰富积累的同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刘亮 《文教资料》2009,(32):74-7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在认真研讨课标、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了解阅读方式,掌握阅读技巧;指导学生以文章内容为落脚点,充分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语文教师要不断充电,具备创新意识.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真正让阅读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教材研读技能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顺应教材编者的意图、作者的旨趣、学生的阅读意向、教师的教学风格等,综合运用语文学科的系统知识和相关专业理论对教材的编排体系、各单元的编排意图、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等准确把握,对每篇课文的知识系统、范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等内容要素进行科学而艺术地加工、转化和创生,实现教学要素的优化组合,达成教学目标的技能.区分语文教材研读类型,把握语文教师教材研读技能的训练策略对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有效教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语法知识及一定的词汇量,同时要培养他们听、说、读、写“四会”能力,还要注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我们既要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料,也要重视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学;既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对阅读习惯、技巧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清霞 《天津教育》2023,(34):144-146
<正>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是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整合与主题相关的文本,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教学。通常这种教学方式会将单元内的课文进行整合,以主题为线索,将课文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和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分类、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因此,教师要重视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策略的运用,不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1.读写课教学1.1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处理读写关系。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目标把握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备课时要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既要关注知识、能力和学习策略培养,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读写课区别于纯粹的阅读和写作课,教师课前要分析阅读文章内容和写作目标的相关度,正确处理不同课型的读写关系,恰当把握读写目标,合理分配读写时间。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着眼于当前,更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阅读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学生自学的钥匙,是学生扫清学习障碍的重要工具。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兴趣、促进阅读;设计问题,启发阅读;把握细节,详细阅读;关键难句,借助策略,厘清思路;读思结合,真正把握教学方法,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0.
一、确定切实可行的中考复习策略 (一)复习应有一个详实可行的计划,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轮抓住课本,有效复习。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通过对单元基础知识的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解题方法,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基础薄弱的部分学生实行勤查、多问、多反复的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在知识灵活化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