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书林偶感     
假如我是一个读者今年以来,不少地区开展了“假如我是一个乘客”、“假如我是一个顾客”、“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等讨论活动。这些讨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工作,提高了服务质量,好处很多。我想,我们图书馆界,是否也来个“假如我是一个读者”的讨论? 因为“假如我是一个读者”的讨论,它把宾主位置(也就是读者和管理员的位置)完全颠倒了过来。而这一颠倒,就能促使我们设身处地的去为读者们着想。例如:  相似文献   

2.
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文字编辑?面对这一问题,不同的新闻人,由于自身的特点及从业经历的迥异,可能会给出不尽相同的答案。尽管有不同,但共性却显而易见:在工作中,须深刻理解“编”与‘‘辑’’的内涵,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记者,假如我是读者……唯有如此,编辑的版面才会活泼生动,才能接地气,获得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我们从抽样分析一版头条新闻中发现有“五多”:头条份量不足多;会议消息多;时效性不强的新闻多;长新闻多;可读性不强的新闻多。头条新闻“五多”的问题,在新闻界具有一定代表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它同采编人员缺乏读者意识有关。党报是为读者办,办给读者看的,就要研究读者对报纸有哪些心理需求?经常提醒自己:假如我是一个读者。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读者服务质量,近期山东省图书馆在读者服务部门开展了一次“假如我是一名读者”讨论。讨论议题涉及读者服务各个层面,见仁见智。现摘发其中15位同仁的感想和体会,作为对此次活动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假如我是一个顾客”,“假如我是一个病人”,“假如我是一个乘客”,“假如我是一个……”一些商店、医院、公共电车汽车等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行业、部门,都常常提出这样的口号,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我以为一个新闻记者,要想写出人民群众喜欢读并能从中得到启示、受到教益的报道,也应当学习这些部门的做法,时时想想假如我是一个读者,我需要知道什么?应该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年初,恩施州档案局馆结合业务工作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假如我是服务对象"体验活动。一是在全局开展"我心目中的工作人员形象是什么、我最希望工作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我最期盼工作人员有一个什么样的办事效率"等为主要内容的"假如我是服务对象"讨论。换位思考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情  相似文献   

7.
当你写完一篇稿子,请“三思而后发”:一思,假如我是一位读者,是否有兴趣看这条新闻,看后能否得到有益的启发?二思,假如我是一位编者,要考虑这条新闻有多大价值,里面有没有假话、空话、套话,有没有外行话、难懂的话?'  相似文献   

8.
平生第一爱好,读书.从读者俱乐部借自己喜欢的书读,虽不像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那样浪漫,却仿佛能聆听到智者对人生滋味的低语: "假如我只是一棵蒲公英小草,就不会羡慕参天的青松.  相似文献   

9.
假如书库里的每一本书到出纳台的平均距离是10米;假如外借人员每接待一位读者只索书一次,归架一次。那么,完成这一活动的全过程,四个来回的距离就是40米。我相信每个对图书馆外借工作稍有了解的同志,决不会认为这个数字是夸大了的。桃江县图书馆外借人员詹小苏同志,一九八○年  相似文献   

10.
新华日报最近以“假如我是一个读者”为题,开展了一次业务讨论。讨论中涉及到报纸的对象、内容、版面、形式,如何进行经济宣传,以及记者、编者和读者的关系等问题。下面是这个讨论中几个同志的发言。  相似文献   

11.
过于喧嚣的孤独,[捷克]赫拉巴尔著,杨乐云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假如说我有什么成熟之作的话,这就是我成熟的顶峰"、"它大概是我最好的一本书"、"我为写这本书而活着,并为写它而推迟了死亡",捷克作家博胡米尔·赫拉  相似文献   

12.
新华日报主办、今年元旦创刊的《扬子晚报》,在筹办时,就把晚报置于读者之中,拜读者为师,广泛征求读者意见。新华日报去年10月25日、27日,在头版和第四版以《怎样把〈扬子晚报〉办得大家爱看》为题,发表《致读者》,动员大家参加“假如我办《扬子晚报》”的讨论,请广大读者为办好这张晚报出谋划策。《致读者》与读者见面后,就如同磁铁一  相似文献   

13.
报刊过生日,各家做法各不相同。辽宁《工商信息报》在纪念创刊一周年时,扎扎实实地搞了三项活动:一是在报上刊登读者调查表,请读者对报纸的内容、版面、栏目等提意见;二是搞了一次《假如我是〈工商信息报〉总编》的征文,请读者为进一步办好报纸出谋划策;三是开了两个座谈会。一个是请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新闻界的同行及部分作者参加,请他们谈感想、希望;一个是请该报的主办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机关各部门领导  相似文献   

14.
"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一首《酒干倘卖无》传唱28年,一部讲述养父女深情故事的电影《搭错车》无数次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15.
报刊过生日,各家做法各不相同。辽宁《工商信息报》在纪念创刊一周年时,扎扎实实地搞了三项活动:一是在报上刊登读者调查表,请读者对报纸的内容、版面、栏目等提意见;二是搞了一次《假如我是〈工商信息报〉总编》的征文,请读者为进一步办好报纸出谋划策;三是开了两个座谈会。一个是请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新闻界的同行及部分作者参加,请他们谈感想、希望;一个是请该报的主办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机关各部门领导  相似文献   

16.
上回谈到的注重直视效果,是新闻媒介为读者着想的一个方面。报纸要为读者着想——“假如我是读者”,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不少,似乎是天经地义,不必多说了。其实呢,问题是不是解决了?恐怕未必。我觉得在报纸同读者的关系上,有两个偏向值得注意。一个偏向是以为读者什么都不懂,象我在《多余的描写》和《多余的议论》两文中所说的,我们往往把毫无个性的描写、老掉了牙的日常真理反来复去说个不休,生怕读者不能领会,实际上读者的感觉是“你不说,我也知道”。另一个偏向是以为读者什么都懂,于是把生僻的术语、难懂的名词、抽象的论题等等不加任何解释地硬塞给读者,使读者望而皱眉,百思不得其解。两种偏向,看似矛盾,其实是一回事,就是为读者着想不够。这里  相似文献   

17.
“看了《南风窗》几期文章,感到不错,办得很活。文章别具一格。”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如是评说。一位报业行家说:“过去,我们这些新闻出版界的人都有一个愿望,办一份真正有特色的新杂志。如今看到《南风窗》,我们都说:有了,就是它!”它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获得如此好评? 《南风窗》是一份新闻性、社会性、综合性月刊。打开创刊号,扉页上的《告读者》,谈的不是自己创刊的主旨,而是刊物发起的一项活动:《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文章说: “假如您是市长,您想为广州做什么好事呢?”“假如您是市长,您有什么兴利除弊的措施要实施呢?”“广州的事情是大家的。想,要大家一起想;做,要大家齐心做。这是一篇不是发刊词的“发刊词”,它告诉读者,《南风窗》是大家的刊物,是大家发表意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要打进读者心坎,收到最佳的宣传效果,不能不认真研究读者心理。“假如我是一个读者”,这句话是深得新闻三昧的口号。我们有不少新闻之所以不受读者欢迎,与那些新闻的作者不懂得读者心理、一厢情愿作灌输有关。随着新闻改革的步步深入,读者心理的研究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了。读者(包括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在接受新闻的时候,有一些什么共同心理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重视的呢?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人生识字糊涂始》中说过一段很有趣的话: ……假如有一位精细的读者,请了我去,交给我一枝铅笔和一张祗,说道:“您老的文章里,说过这山是“峻(?)”的,那山是“(?)岩”的,那究竟是怎么一副样子呀?你不会画画儿也不要紧,就钩出一  相似文献   

20.
报纸应该让不同意见在版面反映出来。去年,我们闽西报这样做了,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在连续报道中反映不同看法去年8月22日刊登的《三篇来稿叙说一场车祸》,既登一位不留名的读者来稿,揭露7月18日一场车祸发生的前后《疲劳开车酿车祸,哄抢物资昧良心》;又登公安局来稿,表扬三位村民在车祸发生后《不抢物资而涉水救人》;还刊登了通讯员采写的报道,提出假如不开疲劳车,假如在近百人哄抢物资时有人站出来制止,假如三位农民把重伤员抬上公路能够马上拦住过往客车(前后拦了五部客车均无停下),假如卫生院值班人员不强调必须先交钱才能入院抢救,就有可能不出车祸,车上物资不至被哄抢一空,重伤员也有可能不会身亡。9月5日几乎以整版的篇幅,开辟了《<三篇来稿叙说一场车祸>刊登以后》专栏,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