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多功能性多维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何露  闵庆文  张丹 《资源科学》2010,32(6):1057-1064
农业多功能性指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物及纤维这一传统功能之外,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等独特的非商品生产功能。农业多功能性在概念提出后得到了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利用该理论指导其自身的农业发展。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地多具有生态环境脆弱、民族文化丰富、经济发展落后等特点,农业的多功能特征表现的更为明显,其农业同时肩负着生产、生态、文化等功能。因此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业多功能性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其价值,并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多功能性评价模型,并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批试点浙江省青田县进行了定量评价。青田县农业功能评价结果排序为生态环境保护功能0.86、景观保留功能0.83、文化传承功能0.53、产品生产功能0.32、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0.27,运用多维模型得出农业多功能性综合评价值为0.64。  相似文献   

2.
农业多功能性指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物及纤维这一传统功能之外,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等独特的非商品生产功能。农业多功能性在概念提出后得到了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利用该理论指导其自身的农业发展。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地多具有生态环境脆弱、民族文化丰富、经济发展落后等特点,农业的多功能特征表现的更为明显,其农业同时肩负着生产、生态、文化等功能。因此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业多功能性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其价值,并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多功能性评价模型,并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批试点浙江省青田县进行了定量评价。青田县农业功能评价结果排序为生态环境保护功能0.86、景观保留功能0.83、文化传承功能0.53、产品生产功能0.32、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0.27,运用多维模型得出农业多功能性综合评价值为0.64。  相似文献   

3.
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区农业多功能性演变特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者已就农业多功能性和城镇化对都市区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缺乏采用农业多功能性范式对都市区农业变化与响应作出的系统性探讨。论文基于中国相关文献的检索分析,梳理了都市区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框架和评价指标,以期为构建系统性研究框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区农业多功能性和农业模式的变化。结果表明,城镇化使都市区农业的主要功能类型和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不同社会主体积极适应城镇化的行为形成了七种主要的农业模式,都市区农业总体趋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兼具的综合性多功能农业系统。最后,展望了都市区农业多功能发展的未来研究方向,希望深化中国农业多功能性研究,并推动都市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土地空间多功能利用: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土地利用功能(LUFs)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土地多功能利用指一个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及其环境、经济和社会功能的状态和表现,是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其功能可持续性影响的重要理论和方法体系,相关研究对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土地多功能利用的理论,构建了分析框架,并以我国1985年至2005年土地利用为例,实证了该框架应用的步骤:以可持续性三维度为基础,选取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的指标体系;界定多功能性,建立指标与多功能性之间多维度关联矩阵;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评估土地功能。实证研究揭示:中国土地利用总功能在1985年~2005年实现了倍增发展,确定的10项功能中,就业支持功能下降了1/3强; 生态过程维持功能被超强度利用;降低污染排放功能发生恶性退化;其他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健康保障与人工化土地生产功能提高幅度最为显著,均实现3倍增长。期间总功能的实现率提高了1倍,达到0.37,其中资源维持与供给功能实现率已经达到0.83,但各环境功能实现率尚处于负值状态。建议在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其功能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崭新概念,国内外尚未见编制先例,需要对其进行开创性探索与实践。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核算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土地资源资产核算的方法与体系的基础上,探索性阐述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土地资源核算的目标、内容与原则,并结合浙江省湖州市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实例探讨了土地资源核算的难点和发展方向。该研究建立的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体系以核算土地利用活动所导致的土地资源资产变化为主线,反映土地资源资产在核算期间数量、质量和价值量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化是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上的难点,土地数量与质量变化会通过改变土地的功能改变土地资源的价值。然而,目前的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化方法还不能够客观体现土地资源因其区位和质量差异所引起的功能差异。借鉴土地多功能性理论,建立土地功能价值定量化评估方法将是开展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值得尝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赵建安  张英  刘芳 《资源科学》2009,31(12):2047-2054
本文结合伊犁河流域土地开发自然条件和环境,对新疆伊犁河流域历史上,主要是清代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的规模、形式、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历史上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古代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屯垦戍边,保障“丝绸之路”繁荣的基本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农耕技术与文化的传播,民族交流与融合等多种功效。古代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方式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具有重要的借鉴及启示。这些借鉴及启示包括:①伊犁河流域历史上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主要与屯垦戍边相关联,是一个边防与经济发展并举的重要举措;②古代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与中原王朝政权的兴衰相关联,边疆地区的安宁和发展,将有赖于国家的繁荣昌盛;③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功效,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起到了重要的铺垫;④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的供给能力;⑤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需要更注重于结构和质量提高,在总量上控制开发规模,优化结构,提高集约化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崭新概念,国内外尚未见编制先例,需要对其进行开创性探索与实践。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核算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土地资源资产核算的方法与体系的基础上,探索性阐述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土地资源核算的目标、内容与原则,并结合浙江省湖州市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实例探讨了土地资源核算的难点和发展方向。该研究建立的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体系以核算土地利用活动所导致的土地资源资产变化为主线,反映土地资源资产在核算期间数量、质量和价值量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化是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上的难点,土地数量与质量变化会通过改变土地的功能改变土地资源的价值。然而,目前的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化方法还不能够客观体现土地资源因其区位和质量差异所引起的功能差异。借鉴土地多功能性理论,建立土地功能价值定量化评估方法将是开展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值得尝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华夏星火》2008,(11):64-65
台湾山川秀丽、风光迷人、具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它只有1290万亩的耕地,耕地稀少一直是台湾发展的软肋。但是,岛上400多万农民,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属于自己那么小块土地的效用极大化。他们懂得品种改良,懂得合作运销,懂得弹性调整经营方式。到了今天,他们更会搞休闲农业、无污染有机栽培与养殖。创造了一个个现代农业的经典。  相似文献   

9.
袁野 《科技风》2013,(15):197-198
农业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关键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早在七十余年前,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董时进就已开始探讨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他从分析农业土地资源之特性入手,进一步阐述了民国时期我国在利用农业土地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保护农业土地资源的措施与对策。这一思想对今天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枫  董玉祥 《资源科学》2015,37(11):2179-219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多元化和空间差异特征日益明显。以县域为评价单元,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维度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突变级数法评价广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并对其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5-2011年广州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在所有区县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缩小,并呈现沿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增强的态势。在总功能构成中,县级市和远郊区的农业生产和环境功能比重较大,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功能占比较大。②单项功能在所有区县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有所变小。经济和社会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减弱,环境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增强。③农业生产和资源供给功能在所有区县均减弱,空间差异有所扩大,其它子功能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有所缩小。农业生产、资源供给和环境净化功能县级市和远郊区高于近郊区和中心城区,生态维持功能北部区县高于南部区县,文化休闲功能空间分异规律不明显,其它子功能基本是中心城区和近郊区高于远郊区和县级市。④影响土地利用多功能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农业资源是农业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一直是我国农业研究的课题之一。作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的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它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和较高的森林和植被覆盖率,农业科技水平较高,但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调查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利用现状,深入分析其有利及不利因素,以期对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罗剑朝 《资源科学》1990,12(5):41-47
一、问题的提出 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它既是农业劳动力劳动投入的吸纳体,又是人类改造和利用动植物生理机能以获得一定要求的农产品的主要手段。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产出,必须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投入为前提。也就是说,土地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往往决定着土地生产率及土地承载量的大小。作为土地主要组成部分的耕地资源,是农产品产出乃至农产品总供给的基础资源之一。在传统农业时期,由于农业投入的短缺和工业发展水平的限制,农业是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不同地区根据各自地理地貌和农业资源特点,形成了山区型、丘陵型、平原型、沿海型、黄河三角洲型、湖区水乡型和城郊型等多种各具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这些模式不仅具有循环性、多功能性、高效性和生态环保性等功效,而且能够促进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节能化和新能源化,以及有利于农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链延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资源优化和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山东省开创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及其积累的宝贵经验,对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生态农业也具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一切生产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所以对一个地区或一个省来说,土地资源的数量及其生产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分析浙江省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现状,总结过去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其合理利用的途径,这不仅对发挥土地生产潜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可为正在开展的全省农业区划和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省是农业大省,而农业主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土地不但承载着所有的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还对人类的将来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所以,我们要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土地利用率与土地存量之间的关系。从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中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发展落后、土地资源管理缺少科学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缺乏约束机制、土地管理方式比较落后、违法用地现象普遍存在等几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劳动力和土地,是财富的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土地固有属性是具有一定的疆界,它的面积是有限的,各国人民是在固定的疆界内,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生活和劳动。因此,土地数量和它的生产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当地人口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大问题,其核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证。我国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而且有着数千年的农业文明的传承与积累。土地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并进而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张涛 《科技风》2011,(18):242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3/4,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最终提高农民的收入,将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在现化化建设中,必须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重大战略决策,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垢可持续利用。"作为总量一定的土地资源,要实现其科学、合理利用,就必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搞好土地整理,而农业机械又在土地整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达区资源环境优化配置与国土空间质量提升是可持续发展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科学认知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功能间权衡关系及其空间特征、形成机制,有效调控和管理多种土地利用功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构建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集成多源遥感、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利用InVEST、RUSLE以及均方根误差、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基于县域尺度定量评估区域各项土地利用功能,重点分析不同功能间权衡关系及其空间特征、影响机制,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探寻差别化土地利用功能调控路径。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功能与非农生产、生活保障2项功能权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上海、苏州、无锡等沿江平原区,生态服务功能与农业生产、非农生产、生活保障3项功能权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浙江和安徽两省的西南部等山地丘陵区;②土地垦殖率和年平均降水量、坡度等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功能影响较大,城镇化率是非农生产、生活保障2项功能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自然环境条件和土地利用结构均对生态服务功能具有较高影响;③长三角地区可划分为弱功能区、单一功能区、双功能共生区、多功能共生区4种类型分区,不同分区土地利用功能特征差异明显,据此提出差异化分区调控策略。本文结论有助于强化对土地科学研究领域的认知,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20.
练绪宁 《科技广场》2013,(8):198-201
生态农业具有提供绿色产品、增加收入的经济功能,开发旅游资源、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是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江西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生态恢复、环境改善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和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需要通过提升科技水平和加强生态意识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