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从文学他国化的这一全新角度重新审视中国翻译文学的定位,发现翻译文学中的文学他国化的内在机制,可准确对翻译文学进行合理定位,考察翻译文学中的他国化在中国文化话语特性的重建和中外文学交流机制建构层面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蒙古高原生态服务消费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结合一手问卷调查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者的角度,对蒙古高原典型牧区生态系统服务中食物和燃料的消费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消费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结果与我国内蒙古牧区的消费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蒙古国粮食消费中以小麦为主,其他副食品以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为主,而家畜干粪和木柴则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燃料来源;我国内蒙古牧区基本无马肉消费,蔬菜和秸秆人均消费量高于蒙古国.社会经济因素、生态系统服务的可获得性或可达性以及消费行为如消费偏好等,均影响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模式和意愿,也影响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空间差异.本文是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理论的实证研究,可以为整个蒙古高原牧区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致区域生态过程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1997年~2007年鄱阳湖区居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三产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受偿意愿与经济补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围绕生态环境保育政策的实施,对1997年~2000年,2000年~2005年两个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改变对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功能产生影响,而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不仅从宏观上影响鄱阳湖区的产业结构,而且从微观上影响鄱阳湖区农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数量,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性.研究证实了生态补偿是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农民经济可持续性保障的重要政策选择.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首先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界定出核心利益相关者、次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其次,分析"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农户的受偿意愿以及地方政府的生态补偿分担率,选取鄱阳湖区其中3个县作为典型区域,调查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后经济损失的受偿意愿,结果显示每户农民的受偿意愿在(13762~15525)元/hm2之间,整个鄱阳湖区域农民受偿意愿在(57.0~64.5)×108元之间;3个行政区(南昌、九江和上饶)的生态补偿分担率依次为73.0%、17.3%、9.7%.此项研究对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意义,同时可为同类型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DLS模型,在中国的9个土地利用分区上分析了栅格水平上土地利用变化的机理,设定了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的不同情景,模拟了基准情景和发展生物能源政策情景下各土地利用分区2010年~2025年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从发展生物能源情景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在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各种土地类型之间相互竞争及其在空间分配上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发展生物能源情景下内蒙古及其沿线区、黄淮海区和黄土高原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都有较大的变化,而东北区变化不明显,基本处于平稳状态。从整体来看,林地在各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模拟结果可为决策者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剪灯新话》是瞿佑个人化书写的产物。从小说中的诗文来看,《剪灯新话》表现出与其他诗文小说不同的出众文人书写,同时体现了文人将文言小说纳入抒怀写心的正统文学阵营的成功尝试,应该重新认识《剪灯新话》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模式、计量及其管理框架构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甄霖  刘雪林  魏云洁 《资源科学》2008,30(1):100-106
当前,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消费日益增加,由此引发了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然而,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机制仍然是一个空白的研究领域。本文以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管理的互动关系为主线,从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的角度,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概念理论、基本范式、度量体系和管理框架进行了探讨,将与人类消费关系密切的生态系统的供给功能分为生产功能和承载功能,将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定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耗、利用和占用,生态服务消费区分成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两种基本模式,强调生态系统服务直接与间接产品界定和消费者确定在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研究中的重要性,初步给出了两种生态服务消费的不同计量方法。研究提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函数表达式为:Ec=Edc[f(Xa,Xhz,Xgen,Xedu,Xbev,Xcmr,Xinc,…,Xn)]+Eidc。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研究将为政府在生态系统服务的投资、贸易、补贴、税收等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利益相关者受偿意愿及经济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致区域生态过程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1997年~2007年鄱阳湖区居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三产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受偿意愿与经济补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围绕生态环境保育政策的实施,对1997年~2000年,2000年~2005年两个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改变对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功能产生影响,而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不仅从宏观上影响鄱阳湖区的产业结构,而且从微观上影响鄱阳湖区农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数量,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性。研究证实了生态补偿是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农民经济可持续性保障的重要政策选择。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首先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界定出核心利益相关者、次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其次,分析“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农户的受偿意愿以及地方政府的生态补偿分担率,选取鄱阳湖区其中3个县作为典型区域,调查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后经济损失的受偿意愿,结果显示每户农民的受偿意愿在(1 3762~1 5525)元/hm2之间,整个鄱阳湖区域农民受偿意愿在(57.0~64.5)×108元之间;3个行政区(南昌、九江和上饶)的生态补偿分担率依次为73.0%、17.3%、9.7%。此项研究对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意义,同时可为同类型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对乡村旅游与教育结合的新模式——研学旅行及其课程设计开发进行了深入探讨。以门头沟西达摩村为案例,基于其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探索了研学旅行作为乡村旅游发展新途径的可行性。依据西达摩村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研学课程,并通过对课程需求、课程内容、实施策略的系统探讨,提出了西达摩村乡村研学旅行课程的新方案。该方案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还有助于发展旅游经济,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以印象主义为分界点,可以将欧洲绘画史划分为印象主义之前的绘画与印象主义之后的绘画。印象主义出现之前,媒介性是绘画的主要功能,绘画作品作为符号主要侧重于实用意义,其符号表意过程是倾向于所指优势的。印象主义出现之后,绘画注重主观的情感表达和纯粹的视觉表达,其作为符号在表意过程中的能指优势被真正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