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进行合作学习 深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虽然学生也是以班级这样的群体模式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仍以单独练习为主,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在战术配合教学或是进行教学比赛时,学生是以小组的模式进行学习和活动,可是学习小组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随机的组成,因而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固定性。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只是暂时的,并没有被教师或学生当作一个合作群体,不具有合作群体的鲜明特性。   教育心理学家把学生在单独活动情况下的教学效果与在群体模式活动条件下的教学效果相比较,发现群体活动对其成员学习效…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选项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对开设的许多项目没有一定的基础和兴趣而落选,或自选到普通班学习。在我院,这些学生约占年级人数的37%。我们暂且称这些学生为弱势学生群体,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低于一般水平,基本上无体育特长,体育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学生颈椎病成因,运动处方干预途径及处方对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安徽省芜湖市3所重点中学初一~高三的6个年级42个班级2100名中学生进行颈椎状况的问卷、X线调查,其中,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28个班1300人进行运动处方实验。结果:16h/d以上地学习使中学生颈部处于疲劳状态,身体运动的缺乏使39.24%中学生患有颈椎病,其中,42.11%属于颈型、29.61%属交感型、25.73%属神经根型、2.55%属于混合型颈椎病;同时,有40.77%学生有颈椎病部分症状。通过课题组运动处方干预,用枕和颈椎的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尚有11.84%的学生存在颈椎病症状。结论:长时间的伏案学习、用电脑、背负沉重的书包、不用或低枕头等因素,可导致颈椎病的发生;以牵引、拉伸、复位为主的颈椎防治操与整理排列脊椎的两个运动处方,能有效地控制和防治颈椎病,使发病率下降27.4%(P<0.05),能改善和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在课间操实施颈椎防治操、体育课实施整脊运动,两个运动处方的介入时机与途径合理。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体育系学生先后发生六例颈部损伤,其中一例严重错位引起高位戳瘫,五天后死亡,有三例己转入其他系学习。因此,研究体育系学生颈椎损伤发生的机制,对保证学生的健康、提高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颈部解剖学的特点,以生物力学为依据,探索在体育运动中颈椎损伤的发生机制和规律,研究和提出预防措施,使体育锻炼更好地达到“促进身心发育、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效果。二、颈部解剖学结构的力学特征第一颈椎(C_1)又叫环椎,椎间孔弓最大,由前后弓和侧环组成(图—1)。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它是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渴望了解、或解决的需要后才开始的。要是学生认识深入,就要启发学生多疑多问。怎样让学生学会质疑呢?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的发问能体现学习语文得“个性”特点,比如,可以从课题发问;从标点符号和词语的特别用法或句子作用以及特殊含义方面发问;从句子和课文内容本身前后有没有矛盾方面发问。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凡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使他们明白多疑多问是好学深思的一种良好学习品质。在预习中要让学生提出并讨论通过学习都还没懂的问题。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要鼓励他们大胆发问;凡是学生有可能发现的问题,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学生有疑了,又怎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达到无疑呢?一是把握中心深入思考;二是结合上下文认真分析;三是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外阅读的知识去解决。凡是通过努力能自己解答的问题,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由于学生理解力、知识面不同,他们质疑的层次也存在差异,质疑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实施“问题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实施"问题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协作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发现问题学习过程对体育知识系统性传授有一定的欠缺。  相似文献   

7.
<正>在素质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高中学习阶段的校园中悄然出现了一个个自发的体育活动群体。他们一般是由几个爱好某项体育活动的学生或者是某班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尤其是在体育课外活动中,这种体育活动的形式,以及活动效果深得学生的喜爱。作为高中学校体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这种体育群体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作用,并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来加以调控和引导,使这些群体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从而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以202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初中体育与健康)的26份课时学习目标为例,对学习目标制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问题1:学习目标分层描述中主体描述不全。如,《田径:跨越式跳高》中“90%左右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术跳过横杆(男生100cm,女生90cm)”。分析:教师在制订学习目标时面向的群体是全体学生,对此,  相似文献   

9.
研究非正式群体对游泳教学效果的影响有助于教师合理方式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小团体”现象,发挥非正式群体积极方面的作用,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本研究是将非正式群体分组练习教学模式引入游泳课堂教学中,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把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和课堂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通过非正式分组教学的实验班课堂氛围、身体素质发展情况、考核成绩都明显优于对照班.非正式群体分组教学方式对游泳教学中所特有的难点重点突破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消除学生游泳学习的心理障碍.对提高班级凝聚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一、“同化式”教学的思路及设想“同化式”教学根据模块教学中的走班式分班特点,将各班的特长生和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形成了一个有效学习群体,让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渐接近参照群体或参照人员的学习行为。整个同化进程通过进一步的类比、拓展,为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启发式在体育健康知识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教师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善于设置悬念的艺术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问题或事情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好奇,对学习有一种“追下去”的悬念心理,从而带着一种期待的心境从事学习。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和境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现以初一年级体育健康知识中《呼吸系统》一课的做法为例,来探讨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杨孝雅 《体育科研》2007,28(2):87-88
高校体育特长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畏难思想,消极应付的心理。教师应如何调动这一学生群体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帮助其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找出他们自身具有的学习长处,将英语教学内容与体育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是否照顾到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课的负荷、密度是否适合?是否在课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程度、学习状态如何?课堂会出现什么样的突发事件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群体献策,集中整合在课前预设时,教师不应"闭门造车",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 群体既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又是社会的基本结构。人类世界的所有成就与变迁,都不是孤立的个人所创造的,而是群体活动的产物。 学校的班级群体是教师有效地进行学习指导和管理的单位,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场所,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新疆克州业余体校排球专项学生学习训练情况进行调查,找出影响新疆克州高中排球队排球专项学生学习训练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排球专项学生在文化课考勤方面存在一定的迟到和旷课情况,在排球专项学生中确实存在对文化课学习重视不足的情况,有3%的排球专项学生认为文化课学习不重要;在任课教师方面,超过80%的排球专项学生认可教学水平,有10%的排球专项学生认为教师经常或一直对其有偏见。教练员每周安排4~6次训练,训练时长一般在90min左右;有将近90%的排球专项学生认可教练员的执教水平,6成学生对教练执教态度较为满意,可能存在个别教练在执教时有所懈怠的情况;每个队伍大概每学期平均会参加4次交流赛,在校期间平均1次/月交流赛。  相似文献   

16.
体育学习目标是学生在体育学习或体育锻炼中为自己确定的方向或希望达到的预期结果。学习目标的设置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或体育锻炼具有导向、动员、激励、发展和评价等功效。一、正确把握设置体育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与心理影响设置体育学习目标,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能力,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或体育锻炼的预期结果。因此通过对其概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成功设置体育学习目标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1.依据自身的能力;2.给予一定的时间期限;3.希望达到的预期结果。切实可行、学生向往的学习目标,不仅具有鲜明的导向…  相似文献   

17.
杨敏 《体育教学》2001,(4):29-29
体育教学中的分类指导是指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学习方式、个性心理特征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群体,结合群体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体育教学中常采用如下的分类方式:1 按性别分类此种方式是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分类方式,其基本原因在于男女生在生理特征、身体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中开展太极拳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学习的人群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普通高校中,已经被很多学校积极开展起来,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么怎样在这个群体当中开展好太极拳的学练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近五年的太极拳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全面调查和与各兄弟院校的交流和研讨,对太极拳教学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王昱 《当代体育科技》2023,(16):136-140
运动动机是指推动个体参与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是人们在头脑意识中形成的积极或消极进行体育活动的愿望与意向。在中学生群体中,学生积极进行体育活动锻炼的人数以及男女比例呈现出不均衡、不稳定的特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运动动机理论,就如何促进中学生体育课堂运动参与进行论述,希望能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有效学习的心理条件是两个:一是想学、爱学、有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二是会学、巧学,运用恰当的方法学习掌握教材的内容。前者属学习动机问题;后者是学习方法和能力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兼顾学生这两方面的因素,才可能获得成功。否则,教师即使对教材钻研很透彻,一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可能在教学中出现教师积极而学生消极,“牛不喝水强按头”的被动局面。那么,学习动机的重要性是什么?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动机的发展规律怎样?学习动机的决定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