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体育运动过度疲劳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训练本身是训练—疲劳—恢复周而复始的过程。人在运动时,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的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肌肉持久重复收缩而使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被称为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外周性疲劳,它包括除神经系统外各器官在疲劳时的变化。可以认为在一定范围内,疲劳的程度越大,若施以合理的恢复手段,超量恢复也越明显。当运动员接受过量的训练,经过适当的恢复期仍不能维持其正常的运动水平时,则有可能发生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不仅对提高运动成绩不利,使运动员丧失参加比赛的机会,或者不能取得应有的运动…  相似文献   

2.
根据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关于疲劳的定义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和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它表现为机体工作能力的暂时降低,经过适当的休息和合理的训练调整可以得到恢复.由于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如何进行科学的训练,及时发现运动疲劳出现的表象,  相似文献   

3.
运动疲劳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产生的身体不适应性.适度的疲劳,施以科学合理的恢复手段,能促进身体机能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过度的运动性疲劳和不适宜的恢复手段,不仅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可能形成运动损伤,.因此,本文针对篮球运动员比赛后出现的运动性疲劳进行研究,认识和了解疲劳的产生机理,掌握合理有效的恢复手段,从而消除疲劳影响,帮助提高训练比赛水平.  相似文献   

4.
现代运动训练实质上是一个循环过程,恢复是训练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负荷与恢复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训练中往往忽视运动训练中技术不合理导致疲劳过早产生,轻视运动训练过程中恢复的重要性,以及缺乏对训练课结束部分恢复的重视。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降低运动过程中不合理疲劳的产生、重视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疲劳恢复、加强运动训练结束部分疲劳的恢复以及运动训练课后疲劳的恢复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对运动训练过程加强恢复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足球运动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恢复,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并影响下一次的训练,导致训练水平的下降.因此,运动员的疲劳恢复直接影响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结合资料,分析了疲劳产生的原因,归纳出针对普通高校足球运动员疲劳恢复的简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贺浩 《华章》2011,(16)
从运动疲劳的产生、恢复过程的规律、机能变化的特点,运动成绩影响等方面论述了运动疲劳与恢复过程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阐述了疲劳与恢复的原理.掌握这一运动规律,对于指导体育活动或运动训练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长跑训练是一项测试耐力与体力的运动项目,一般运动员在长跑训练结束后会发生肌肉疲劳、呼吸困难等现象,这就需要在长跑过程中掌握一些技巧,在长跑训练结束后进行一些放松运动,以此来消除疲劳。虽然在跑前的有氧运动和提高营养水平能够有效地缓解长跑的疼痛感,但是长跑训练后的放松和消除疲劳的技术方法更加重要,因为如果运动员在长跑训练结束后不能快速地恢复体力,会非常影响以后训练的连续性,所以长跑训练后放松和消除疲劳技术能够全方面地提高运动员的长跑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运动训练的角度出发,指出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运动训练效果的一种体现.并系统地分析了运动性疲劳出现的原因、诊断和消除方法,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是生理学、运动医学及运动训练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其诊断的探讨和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了解,可以针对性的选择有效的恢复手段和方法,尽快消除疲劳,加速恢复.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营养补品与运动疲劳的关系一直是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研究结果发现运动性疲劳会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合理应用运动营养补充品可消除过度训练所导致的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笔者对国内外文献中抗运动性疲劳的重要营养补充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体育教学中营养补品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俊 《教师》2009,(12)
在帆船运动训练中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疲劳形式,人们往往对运动员的生理疲劳比较关注,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各种各样的预防手段,但是对其心理疲劳产生原因重视不够,也缺少预防的方法和恢复的手段,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产生的心理疲劳不能及时地得到预防和有效的控制.因此,本文从帆船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生成因素入手,阐述了帆船训练、竞赛中,心理疲劳对帆船运动员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帆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运动员的训练中,必然会存在一个疲劳的过程。疲劳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与水平发挥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恢复疲劳是运动员训练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认为,在进行运动员的训练时,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运动训练的科学性。本文对运动疲劳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进而对运动疲劳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恢复疲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课余运动训练结束后,参加运动训练的学生会产生运动疲劳.因此,体育教师对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应有足够的认识,同时对学生的体能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测定,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运动疲劳,迅速恢复体能,以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4.
根据赛艇运动员训练的疲劳产生的机制,疲劳对机体的生理影响。如何恰到好处判断训练中的运动员是否疲劳,如何尽快恢复体能进行下一次的再训练,为了更好的提高训练效率和持续训练效益,不断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掌握科学的训练——疲劳——恢复——再训练——再疲劳——再恢复的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化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能综合运动疲劳的生理生化指标,使人们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能控制疲劳的产生,也为训练后身体迅速恢复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现代运动训练水平日益提高,运动训练和竞赛的负荷越来越大,因此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基础理论角度了解运动训练后疲劳产生的机制并有效地消除疲劳对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增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分类与产生的机制 1.1 概念的描述:在1982年,第5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对疲劳的概念得了统一认识,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体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定义特点是:①不产生疲劳时,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最大吸氧量、心率、血乳酸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种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  相似文献   

18.
消除运动性疲劳,减轻机体生理负担,有利于运动训练成绩的提高。特别是在现代的运动训练中:一方面要合理地、科学地安排运动员的训练;另一方要运用多种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与手段,有效的帮助运动员进行恢复,加速运动员身体恢复过程,缩短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恢复时间,从而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训练状态,为下一次运动训练的开始做好准备。最终能够推动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19.
李强 《华章》2012,(15)
许多田径运动项目的运动竞技都要持续较长或很长的时间,运动员要在竞赛全过程保持特定的运动强度或运动质量,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就必须具备能力在持续运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加深的疲劳作斗争的能力.良好的耐力素质有助于运动员更好的克服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疲劳,承受更大的训练负荷,提高训练效果,并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种耐力水平的持有与少年儿童的基础训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中长跑训练要求运动员必须能承受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本文针对中长跑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疲劳问题,结合长期在农村初中的训练实践,探讨如何运用维生素帮助中长跑运动员消除或减轻疲劳、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