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君》是十七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黄宗羲的政论集《明夷待访录》的开宗明义篇。全书包括《原君》、《原臣》、《原法》等阐发民主、平等思想的篇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君主专制及其理论基础的论著,它鲜明地体现了近代民主思想。作者幻想以“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原臣》),为臣“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原臣》),及建立“为天下之万民”的“天下之法”(《原法》)等政见,得到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的历史哲学以《周易》的变通思想和历算学的研究为理论基础,在论述历史发展时,强调变革的重要,对“变”与“不变”、“时”与“势”等重要历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于“一治一乱”这一传统历史哲学问题,黄宗羲既怀疑它的可靠性,又没能走出这个圈子。在导致历史运动的诸因素中,黄宗羲强调人的“仁义之心”的力量,考察了人的主观动机对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明显带有阳明心学的印迹。黄宗羲提出一切历史变革的目的都是为了万民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极力批判君主专制,要求变革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1609-1695年)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清代朴学“先导大师”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至深且短的影响。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篇里对于君主专制的极端不合理及其造成的危害,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他指出:很长时期以来,为人君者,都是些极端的自私自利者。他们把天下看作莫大的产业,可以传之子孙,受享无穷。于是,为了夺得这份产业,便不惜“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当他们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又“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因之黄宗盖自然地得出了“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阶段,在思想文化上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了像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样的民主思想家。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反对把儒家经典奉为"万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在经济上提倡"工商皆本"。顾炎武则提倡"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也将矛头指向君主专制。王夫之否定理学的形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的法制思想,一方面指陈和批判了专制制度下“一家之法”的种种弊端,弊端之大是保护君王一人一姓之私,成为君王专制的护身符;另一方面对“天下之法”进行了精心的构想和设计,指出真正的法律应兴“公利”、除“公害”,保护天下人的利益。黄宗羲无论是对传统法律的反思与批判,还是对新法的设计与构想,都闪烁着深刻的智慧和耀眼的光芒,散发着近现代的气息。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论语》蕴含颇为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在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方面,有“不信鬼神”与“死后自知”的形神观、“尽人事”而后“听天命”的天人论、“天下之性人为贵”论。属于知虑思想的,有“多见”、“多闻”的感知论,“近思”、“远虑”的思维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感知与思维关系论。在情欲思想方面,有“能好人,能恶人”、“节情”、“节欲”、“不欲”与“推欲”。属于志意心理思想的,有“匹夫不可夺志”的意志价值论,立志、“笃信”、“有恒”的意志过程论,求仁、“克己”、“死守”、果断的意志品质论。在智能心理思想方面,有智能相对独立论的初始萌发、智力类型论的初步确立、智能后天发展论的明确提出。属于性习心理思想的,有“性近习远”论、性善论、性格类型论。这些都表明,孔子的心理学思想并不局限于教育心理思想的范围,而是广涉现代意义上的普通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提出的缘由及学术分歧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人教版教科书,必修三在讲到黄宗羲思想时,有这样一句话,“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这句话如果教师不去深究的话,只要让学生记住就行了。但是讲授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时,必然涉及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苟子的“君舟民水”以及董仲舒的“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等民本思想,还要涉及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如黄宗羲。  相似文献   

8.
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环境中,文明秩序的重建无疑是儒者致思的焦点。在黄宗羲那里,政治维度的思考构成了秩序重建的中心议题。黄宗羲的思考包含了三个层面:以道德事功为主轴的精神秩序的重建、以天下公义为旨归的法原重构、以混合政体为中心的政制更革。其思想体现了宋明儒学政治思维在数百年时势变迁中保有的相对连续性。同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又使黄宗羲能够以更加透彻的批判眼光提出某些极具突破性的洞见。黄宗羲的思想史地位,正在于以一种批判吸收的双重视角将近世儒家政治思维予以充分展开,从而在儒家传统的同一性、延续性中展现出时代的鲜活感。  相似文献   

9.
宋伟民 《九江师专学报》1995,14(2):59-62,72
本文对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若干社会政治思想,诸如“复古礼,变今乐”,“顺化”万民与“得刑以治”,“纯心”,“无欲”、“修已治人”等,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论黄宗羲的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羲(1610—1695),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与同时代的顾炎武、王夫之,号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家。他的伦理思想的特点是:把道德问题同政治、法律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禁欲主义,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一些要求,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人物。对近代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有着重大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高度重视。一、“心性统一”的人性论黄宗羲从“无气则无理”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反对宋明道学家把人性分为“气质之性”和“义理之性”(即“本然之性)的观点,论述了他的“心性统一”的人性论。黄宗羲认为“天地之间只有一气充周,生人生物,人禀气以生”(《孟子师说·浩然  相似文献   

11.
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程中,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思想理论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与思想作风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做到“思”、“识”、“行”有效统一,以切实提高践履“三个代表”的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全祖望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他上承黄宗羲、万斯同,下启邵晋涵、章学诚,为浙学之冠,其史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实事求是,严谨朴素的学风;经世致用,褒善贬恶的史学思想;博采慎择,求实考信的科学精神,在当时史界是独树一帜的,代表了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民主思想最激进的学者,《原君》一篇最有代表性地表现了他的民主思想所达到的高度。《原君》从理论上大胆批判了君主制的罪恶和忠君思想的荒谬,尖锐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而且还说“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视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这实际上已提出了生命无贵贱,人权平等的思想了,清末的民主改革维新派接受了黄宗羲的影响,却没有彻底反君。黄宗羲彻底否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思想融通百家、博大精深,与他的人生三个阶段对应。苏轼的思想有三个境界:黄州时期以前是第一境界,这时他思治天下、探寻人生;黄州时期是第二境界,通脱旷达、幽怀破散,他不再汲汲于世俗功利和传统价值标准;第三境界是岭南时期的天地境界,确立了“无思”、“无待”的生活试,实现了人生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5.
《中说》是王通与门人的谈话集,虽以语录体记载,但其中却体现着王通思想的一贯主题,那就是“天人之事”与“帝王之道”。“天人之事”重点阐发王通对天人关系的基本认识,见解超前,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基本精神;“帝王之道”重点阐发了王通的政治思想,即如何为君,如何作臣,如何实施为政方略,其中有不少认识颇有新意。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姚星钢 《上海教育》2005,(2A):37-38
在学校管理中人们常说校长要学会“抓大放小”,即抓住学校中的大事、要事来实施管理,或说抓住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某阶段中突出的工作及重点的活动进行管理。而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学校管理不仅需要校长会“抓大放小”,更需要校长能够做到“抓大管小”,既要抓住学校的工作重点,也要充分关注一些所谓的小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朴素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试论毛泽东德治思想的理论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德治思想 ,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精华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胆的理论创新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理论表达方式。  一、“动天下”必先“动天下之心” :高度重视党和人民的思想改造  极为重视思想道德建设 ,注重“人心改造” ,贯穿了毛泽东一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毛泽东在青年时期 ,为了救亡图存 ,他吸收了中西伦理思想的优秀传统 ,认为“动天下”必先“动天下之心” ;而“动天下之心”必须有“大本大源” ;而要有“大本大源” ,必须“从哲学伦理学入手 ,改造哲学 ,改造伦理学 ,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时代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教材导向什么”的价值维度、“学生需要什么”的对象维度和“运用什么手段”的路径维度统筹起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要求,需要在时代热潮中思“危”直面隐忧挑战,在他者镜像中思“退”明确角色定位,在大格局构建中思“变”找寻应对之道;进而深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金课”方法论,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关切的精准对接来讲“深”,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引导来讲“透”,注重满足学生真实需求的多维供给来讲“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直面挑战,勇于探索,努力讲好一门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相似文献   

19.
秦佺柱 《天中学刊》2002,17(4):25-28
鉴于当今社会干部队伍出现的种种腐败现象,从儒家政德思想中吸取精华,以加强干部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很有必要。政德包括君德与官德。政德的正身表现为国家管理者廉洁不贪。仁以待人指君主及官吏以仁爱之心善待万民。勤政指国家管理者业精于勤。政德的公正原则是任人唯贤与赏罚严明。君主与官吏能谦虚待人,可以守天下,守国家,守其身。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很多新变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是党的优良传统,是统筹“两个大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需,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应然之举。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与“创新”揭示了“变”与“不变”的关系,要求从话语维度守社会主义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从内容维度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新;从旨向维度守立德树人之正,创培育新时代好青年之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