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文学中审美的高层境界。中国小说讲求意境 ,影视改编也应重视意境的化用。“画是无声诗 ,戏是有声诗”。以画面与声音为叙事语言的影视艺术虽重写实 ,但也要有“诗情画意” ,要求有画面美、形象美、意境美 ,以精粹的艺术手段使人产生更多联想 ,给人以更多意境 ,更多的美。本文从意境的产生及特点入手 ,结合实例 ,论述意境的化用在改编作品中是传达小说艺术精髓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影视文学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影视在对学生产生冲击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写作的养分。语文教师要合理而有效地帮助学生从影视文学中汲取想象创造和创造独特意境的写作养料。  相似文献   

3.
我们教诗,与教其它文体一样,是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必须要按照诗歌的特点去教。必须分析诗的意境、艺术形象和思想情感;学习诗的艺术手法、结构、语言和修辞等技巧;引导学生欣赏诗的声凋、节奏,音韵等形式美。这里,我仅就通过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问题,略抒己见。一、只有通过想象、联想、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诗歌,要用形象思维创造艺术形象。诗歌艺术形象的主要形式则是意境。诗人在运用形象思维创造意境的过程中,想象和联想是其主要的思维方式。要再现诗中的意境,必须通过想象、联想。  相似文献   

4.
联想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艺术虚构的基本方法。联想中的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象征联想在诗词创作中或单独使用,或合而用之,或交叉互见。对诗词的意境生成创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并通过联想再现作品中的审美意境,将学生带入图画般的意境中去,指导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6.
浅谈意境     
尤培成 《沧州师专学报》2002,18(2):15-17,19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意境是一种文学形象,广泛应用于诗歌、散文、绘画、园林等一切文学作品中,是中国古代作家艺术家所共同追求的审美目标,独具中国民族特色意境的形成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系统工程,即以情与景为基础,由创作者和欣赏者通过观察、体验、联想、想象所共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象。研究意境的形成,对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的创造,表现为实的形象和虚的联想的统一,“实的形象”就是生活的真实,“虚的联想”就是艺术的真实。我们欣赏一句诗、一首诗,乃至其他的艺术作品,就是将虚和实作为参照系统进行相互比较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认知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9.
意境,在诗歌中是指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能使读者通过想像和联想,从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如果在考场作文中巧妙地创造意境,使意境再现,相信考生的作文也会更上一层楼,从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诗歌主要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来传达思想感情,因此要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人所创造的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聆听诗人最真切的诉说。准确把握意象的内涵,学会分析意境,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从而提高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影视剧文化是社会关注的重要焦点。它承载着意识形态传播的功能,英语学习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其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它对中国大学生意识形态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其思想观念多元化。这种状况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黄建新的电影是艺术理想阐释和关注社会现实结合较好的典型 ,黄建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电影现实与电影理想相互关系的一种表征。注重现实性的理性思考 ,注重平民化的文化阐释 ,艺术上注重人物心理剖析、意外的关节点构思、淡化艺术技巧等 ,使黄建新电影不同凡响。融合传统 ,面向现实社会 ,挖掘俗人俗事中的微言大义 ,艺术技巧经历了自外在张扬而内在收敛的稳步成熟过程 ,使黄建新电影明显走向谐和、平和、调和的创作圆熟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文电影力图表现一种人世的人生终极关怀。平民化的生活场景、淡雅温情的银幕氛围、琐碎胶着的情感画卷和对于“心”的永恒关注是中国人文电影的魅力所在。它重视意境的营造。在中国人文电影里,中华民族的写意传统得到了再生。在电影语言上,中国人文电影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镜语体系。它们尝试着运用深具中国审美心理情结的造型语言,而不再仅仅止步于故事叙述的完整和流畅。中国人文电影以别具韵味和东方审美习性的思想及镜语体系使世人对于电影的潜能和开拓有了全新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当代中国电影的本土化、艺术化和国际化也是一种促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4.
千百年来花木兰作为经典的中国意象被多种艺术形式演绎传承。全球化商业浪潮下,1998年美国迪斯尼率先将充满西方人“东方想象”的动画电影《花木兰》搬上银幕全球推广,2009年由中国制造演绎的真人史诗电影《花木兰》上映。光影之间,文化主权之争暗流汹涌。两部电影有着同质的营销诉求与异质的艺术构想。比较二者的异同,将为我们在商业化运作下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题材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整合,既展示了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又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散文、诗歌、小说、综合性学习等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创设意境,合理运用电影视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扩大语文课堂的知识容量,实现学生的能力迁移。  相似文献   

16.
在电影观念上,新生代导演视拍电影为一种个人化的艺术创造,将电影定位于由真实影像完成的对于时代的记忆,强调电影的现实性与普泛性意义。在审美追求上,新生代电影着力描写社会底层处于文化边缘的小人物的生存世相,展现当下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努力在平凡生活中挖掘人生的意义,提炼人性的深度。新生代电影还对文化给予了持续的关注与思考。在艺术创造上,新生代电影形态以日常性、开放性叙事为主要特征;电影风格则从表现风格到纪实风格;体现了本色现实主义与诗意并存的电影精神。  相似文献   

17.
黄建新电影一直在追求艺术创新。他新导演的《谁说我不在乎》是在后现代语境下的一次全新尝试,从游戏定位、命运思考、消费历史和商业运作四个方面进行了电影观念和语言上的革新。面对“入世”的挑战,黄建新的电影《谁说我不在乎》在发展民族电影工业之路上作了一次极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电影的发展历经二十余年,有过八十年代的辉煌与荣誉,也有过九十年代的落潮与低谷。钟惦棐先生的西部电影理论有着强烈的文化寻根意识和明显的与政治联姻的倾向,并贯穿着"美是发现"的理念与"良工示人以朴"的美学原则,确立了迥异于美国西部片的理论内涵,是中国西部电影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电影艺术离不开用特定的视听语言来表现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电影中的服饰设计作为影视美术的重要的部分参与电影的叙述和人物塑造并不是将自己隐藏在电影和人物背后,相反,是对影片的视觉形式起了致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对感官盛宴的概念和感官盛宴的艺术思维阐述,通过对多部电影中服装设计特点的解析,归纳提出服装设计的"庞大感"能够增强人物在视觉上的力度,服装设计的"奢华感"能够渲染出影片的视觉质感。  相似文献   

20.
根据马丁和怀特提出的评价理论对电影评论这一文体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分析发现,按出现频率的高低排列,态度资源依次出现的是鉴赏资源、判断资源、情感资源。这一分布特征反应了影评作者通过运用评价资源巧妙地将其个人观点客观化,从而使其更加令人信服。五篇影评中,作者运用不同的评价资源对电影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但评价重点主要集中在对电影整体的评价以及对导演的评价等五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