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伟春 《学子》2014,(8):6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底蕴,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语文知识贫乏,表现在上课发言胆  相似文献   

2.
研究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累加"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潘景荣 《文教资料》2005,(5):155-15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形成良好的语感。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有助于增加文化底蕴的积淀和语文素养的形成。2002年我参加了省级课题《丰富语言储备,构造奠基工程》的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学生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把语言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教学积累,阅读积累,生活积累,运用积累,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一、教学中丰富积累,感悟作品语言内涵,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6.
正"语感"是当下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词汇,语文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就从加强朗读训练、创设感悟情境、学会审视语言等方面入手来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是语文积累,是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就是语感.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语感成为语文教育的又一支点.  相似文献   

11.
黄菁华 《广西教育》2011,(25):52-5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切实提高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  相似文献   

13.
积累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共有约20次直接提到“积累”一词。其中关于语言积累的说法也多次出现。如义教课标要求教学中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高中课标的力度更大一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积累优秀散文中的名言佳句。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将书本的语言内化,进而有效地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累"已经被提到了语文学科教育的政策高度。在阅读中丰富积累,在搜集中拓展积累,在运用中深化积累。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但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即过分强调内涵理解和人文感悟,而忽视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我们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语文的学科性特点,既要立足工具,又要弘扬人文。  相似文献   

17.
许梅 《广西教育》2014,(33):52-5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是要在"语言文字"下功夫。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研读文本语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向春 《中国教师》2009,(Z2):467-468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在基本理念里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总目标里谈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第一学段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第三学段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等。可见语言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儿童要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因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巧媳妇难为无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