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课本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材料。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极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学生学会读数学课本 ,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以“疑”导读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读 ,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 ,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 ,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 ,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 ,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要主动 ,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 ,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  相似文献   

2.
一、以"疑"导读,提高效率 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定理、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中要做到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使学生从不会说到会说;从不具体到具体;由不会想到会想。借助语言的发展促进思维的发展,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 一、加深理解;使学生能说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数学概念本身就枯燥无味,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在记的基础上增强表达能力。 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中概念多,按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必须熟记的。如“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知识是“金子”,那么学习方法就是“点金术”。可见教给学生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探索十分必要。一、指导学生怎样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而阅读是自学的起点,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及时检查学习效果。1.指导学生质疑性阅读。“思”起于“疑”,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将涉及的教学要点按学生的思维层次设计分级要求,为学生的阅读指出“路标”。如:在学习高一函数一节时,指出以下问题:1)什么叫函数?2)什么是函数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学习的需要、思维的开端、创造的基础;“质疑”就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要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习发掘数学问题,并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相似文献   

6.
“读”,是学生与课文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意在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消化信息。数学阅读,是指学生通过读数学材料,读数学课外书籍等,获取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语言,搜集整理信息。数学课上,应让学生多动口,重视“读数学”的训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读”,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疑”导读———带着问题预读。以“疑”导读,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教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在读的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50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2.理解约数和倍数的意义及相互依存的关系。能力目标:1.掌握判断一个数的约数、倍数的方式。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教学准备:1.学生每人一张卡片(写上自己的学号)。2.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直点课题,学生自主提出学习目标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约数和倍数的意义”,(同时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  相似文献   

8.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疑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能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呢?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质疑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种天性,  相似文献   

9.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正方体和简单的统计五个部分。复习时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将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并在复习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理清脉络,区别异同 在复习“约数和倍数”这部分内容时,要抓住主要概念,突出重点,注意根据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整除”是“约数和倍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整除”概念来定义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几个概念。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等都与“整除”有关。复习…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充分证明了“质疑”的重要性。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实施“质疑”的方法,以疑引思,以思解疑,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来理解抽象理论,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既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乐学善…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理清“除尽”和“整除”的关系;理解和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2.能力目标:能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会根据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根据信息进行分类、总结、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并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义、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问才能产生认知的需要,才能产生积极的思维。质疑一般经过有疑一无疑一有疑的过程。要使学生有疑,教师就应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中产生疑问并大胆质疑。经过质疑后,学生往往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便开始处于无疑状态。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和时  相似文献   

13.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读 板书课题,学生就题目质疑。 1.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2.你能就中心词提几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就像一串串悬念,利用这种阅读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自读课文,读中感悟“爱”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49页例1。教材简析 :教材在复习第八册“整除”意义的基础上 ,对“整除”加以概括、定义 ,接着引出“倍数”、“约数”的定义 ,指出它们相互依存关系 ,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接着 ,通过例1 ,使“倍数、约数”的概念具体化 ,从而加深理解。“约数和倍数”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 ,是学好后继知识“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这些较抽象且逻辑性强的概念的前提。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中应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充分展示知识的逻辑关系 ,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有趣味…  相似文献   

15.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韵文。课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通过教学 ,旨在让学生读文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四种动物爪 (蹄 )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为了体现小语新大纲的精神 ,落实素质教育 ,在教学中 ,我采取了“以读为主 ,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 ,以优化教学过程 ,初步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紧扣课题 ,质疑导读“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时 ,创设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是培养学生创造…  相似文献   

16.
“约数和倍数”的教学中 ,如果借助父子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 ,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学生学过“约数”、“倍数”两个概念后 ,在黑板上写下“爸爸”、“儿子”两个词 ,并选班上一位学生举例 ,如板书“李明是李宏伟的儿子” ,然后问学生“能不能单独说李明是儿子呢 ?”“不能。”“对了 ,如果这样说 ,那李明到底是谁的儿子就不知道了 ,所以‘爸爸’和‘儿子’是不能乱叫的 ,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约数和倍数也是这个关系。谁能举例说说 ?”学生争相发言 ,如 :“10是5的倍数 ,不能说10是倍数。”“4是8的约数 ,不能说4是…  相似文献   

17.
张相宁 《甘肃教育》2008,(11):21-21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从阅读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提出问题,这对于理解阅读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下去,一边自会提出一些问题或题目来,作为阅读的标志,辨识的头绪,或者初读时候提出一些,重读时候又提出一些。”另一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说过:“学问,学问,作学生要会问。”“质疑”是这样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质疑,如何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一定要研究质疑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数学有规律     
那时,我们正在学习约数和倍数。我想:“在几个数字之间,是否有什么规律,能让人更快更简单地找到它们之间的约数和倍数?”  相似文献   

19.
梁小燕 《江西教育》2000,(11):41-41
一是质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小学生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更多的是难以把握知识要点,不会质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启发学生多提出问题,使之善于在不疑之处质疑,从而提高创新的意识。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在引导学生按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后,为了使其更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外延,可以启发学生这样质疑:“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根据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就可以判断,为什么锐角三角形要根据三个角都是锐角来得出呢…  相似文献   

20.
一、填表学习质数和合数概念每个学生在印有1~10的表中填写第一列和第二列 ,填写完毕 ,汇报结果 ,教师根据情况讲评后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有两个约数的数有哪几个 ?这两个约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课题———质数。然后 ,学生继续思考 :3个约数、4个约数、……的数有哪些 ?举例说明。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由此小结并完整板书课题 ,学生填写表中最后两列。二、读书思考1 .学生讨论 :1是质数还是合数 ?2 .阅读课本 ,提出质疑。学生重点讨论课本结束语中的“只有……”和“除了……还有”的含义。三、初步练习 ,巩固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