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道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德育是学校一切T作的同的和归宿,一直以来,人们总是机械地将德育、智育、体育等人为进行划分,将德育当成一门课程来进行来传授,在教育中过分注重理论说教,忽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社会实践;注重共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践证明,这样的道德教育不符合小学生品德养成规律,实效性差.  相似文献   

2.
约翰·杜威是教育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重视德育并用以解决社会的问题,他的“学校道德教育三位一体”德育途径即通过学校生活、教材和教法进行道德教育,使“学校社会化”、“教材社会性”、“儿童社会性”,强调将道德教育与社会相联系,对当今德育途径的探讨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3.
杜威"学校道德教育三位一体"德育途径的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约翰·杜威是教育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重视德育并用以解决社会的问题,他的"学校道德教育三位一体"德育途径即通过学校生活、教材和教法进行道德教育,使"学校社会化"、"教材社会性"、"儿童社会性",强调将道德教育与社会相联系,对当今德育途径的探讨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诸多德育途径中,中学政治课教学起着主渠道作用.它具有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属性.德育是在智育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智育和德育在政治课教学中是互相交织的.正因如此,许多教师认为智育过程就是德育过程,讲授课本知识就是全部德育,从而忽视了德育内容的其它方面.使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社会发展简史》作为初二政治课,有着政治课共有的属性和作用.从教材的内容看,一方面全书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阐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这是智育内容;另一方面,在这些理论知识背后又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即在教学中适当地  相似文献   

5.
当前幼儿园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当前幼儿道德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学前儿童道德教育普遍存在三方面问题。一、家庭方面1.重智育轻德育。由于社会竞争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考指挥棒的错误导向,不少家庭又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导致众多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儿童的道德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问题。2.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措施欠妥。由于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的实践锻炼及情感体验的机会,造成孩子懒惰、依赖性、不…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学校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充分发挥其能力和天赋。社会和学校对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德育、美育等传统教育范畴也进行了新的界定,而德育始终是被关注的核心。学者认为,道德教育要完成的任务是:形成适应社会标  相似文献   

7.
杜向阳 《生活教育》2012,(20):31-36
鉴于近年来在留守儿童研究方面研究者们提出的一些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实际生活中根本行不通,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以心理弹性理论为基础,将心育与德育结合,提高留守儿童的环境适应能力是一个较好的研究方向。当前留守儿童学校德育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重视智育,忽视德育;视同一律,忽视个体差异;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方法简单,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心理——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其教育含义适应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道德教育"可采用四条主要措施,包括:培养"心理——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开设"心理——道德教育"课程;多学科渗透"心理——道德教育"理念;加强"心理——道德教育"校园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杜威德育思想的异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的人民教育观产生、形成的过程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思想尚未定型、正在如饥似渴地吸收新思潮的青年毛泽东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毛泽东与杜威德育思想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教育实践中所具有的影响、道德教育的形象比喻、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等方面;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内涵的理解、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德育的社会功能等方面;道德教育方法方面的异同也各有利弊;而他们德育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则是其哲学理论基础的不同: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建设校园良好的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一直以来,人们总是机械地将德育、智育、体育等进行人为划分,将德育当成一门课程来进行传授,过分注重理论说教,忽视其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层出不穷,特别是素质教育理论更是异彩纷呈,然而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学校还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大多重视智育开发,忽视德育培养。不改掉这些弊端,学校德育工作就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智育为主,而忽视了德育.智育教育能够培养一个知识丰富的学生,德育能够培养一个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不高,所以在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就尤为重要.在高校的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与中国传统道德理念相结合,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奉献社会和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本文只要从目前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缺失的现状为背景,提出应该如何加强大学生传统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的积习之弊主要表现在:学校模糊了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区别;实践中对道德规则与社会规则的二元区分过于笼统;混淆了青少年道德成长“正常发展中的反常”和“真正的反常”;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实践过于依赖经验,忽视理论的指导效用。  相似文献   

13.
德育实效性是衡量道德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当前德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道德教育形式单一;道德教育中“人的缺失”;道德教育体系不完善以及道德教育要求不一致等方面,、涂尔干道德教育的相关理论富有重要价值和启示:要提高德育实效性需要构建隐性与显性互补的德育课程体系;要建立“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理论;要建设完善的道德规范和制度伦理体系以及保持道德教育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道德"概念的历史演变对学校德育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的“道德”乃是“道”与“德”两个词的缀合,“道”、“德”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和深刻的内涵,实质上是一种涵括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多层面、多维度的动态生存方式。这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1.树立多维“道德”观;2.构建开放式、多层次的德育课程体系;3.建立内涵丰富、多层次的道德教育内容体系;4.强调道德教育中个体的动态参与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存在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实效性不高。要提高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应该认真把握的。一、以人为本,强化学生的主体需要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目中无人”。这与中国传统的“社会本位”德育观有关。这种德育观将道德教育的过程仅仅视为对学生施加外部道德影响的过程,忽略了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个体的差异性。这样的道德教育,“学生只能处于接受的被塑造的客体地位,他们只能是一根根灌满了各项道德规范概念的香肠”,毫无自主性可言。因此,对学生需要的忽视和对其主体…  相似文献   

16.
我国如今开口闭口谈“德育”,似乎显示出对德育异乎寻常的重视,其实倒是纷纷指责学校对德育的忽视,而教师们未必都服气:“我们一年忙到头,何尝忽视德育啊?”自然,在这方面倒也不乏共识,这就是我们所实施的德育缺乏实效。欲问如此兴师动众、辛苦劳碌实施的德育,其效果何以成问题,客观上由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在变  相似文献   

17.
马钢南山矿职工子弟学校拥有32个教学班、101位教工,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六年制学校。几年来,学校在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率。南山矿职工子弟学校针对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存在重智育考核,轻德育考核,只考核校内表现,不考核校外表现,重视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的倾向,决定对学生进行学校、家庭的“双向教育”和“双向考核”。其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大学外部德育环境 ,向人们提出了对当代大学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的要求。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大学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但是 ,在大学德育的传统定位中 ,“学校人”与“社会人”往往发生着裂变。当代大学德育的目标选择之一就是使“学校人”与“社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而二者统一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大学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公共性与道德的公共性要求将道德教育置于公共性的视域下进行考量.从公共性的视域审视学校道德教育,其在价值导向上面临个人德性对公共德性的遮蔽,在主体关系上面临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对公共性的排斥,在交往实践上面临私人交往对公共交往的削弱等困境,从而构成了学校道德教育共同体的出场逻辑.学校道德教育共同体作为现代性视域下意义重建的共同体,秉持公共价值优先的德育价值导向,倡导公共性的德育主体间关系,构筑公共交往的德育实践情境,在理论上有助于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公共性困境.学校道德教育要遵循公共性的运思逻辑,由内而外在激发多元主体的内生动力,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学校公共生活,推动学校参与社会道德治理等层面对道德教育共同体进行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20.
能不能排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干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事,这是学校工作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在这方面,道县一中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近些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风气影响下,一些学校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只重视高考要考的科目,忽视或砍掉高考不考的科目;超纲离本,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忽视打基础;保住少数“尖子”学生,舍弃大片中下学生;保证毕业班,忽视起点班等等。而道县一中的同志们不这样做。他们坚持“三育”并重,思想领先;不砍课外活动,不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搞加班加点;坚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