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历经不断改革,但种种现状表明,我国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仍然处于危机状态。本文探讨了造成我国大学计算机教学危机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我国"计算思维"理念下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综述了我国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历程、取得的成果,讨论了仍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是在大学面临着真理意识淡薄、精神追求空虚、学术自由受限重重危机之下所提出的。他所重构的大学是追求真理的理想之地、寻求精神交往的栖息之所,以及追自由的美好家园。反观我国的大学,存在着"为真理而真理的理念逐渐淡化""精神交往逐渐减少"和"学术自由的理想目标受到规限"的问题。因此,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对我国大学具有可借鉴之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中国高等教育追求跨越式、超常规发展.而世界各国都在谈论“大学的危机”的新世纪之初.人们逐渐认识到真正深层次的、关系大学兴衰存亡的危机,乃是“大学理念”的危机。恰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所言:“重新确定大学的理念是首要的任务。”因此梳理、明晰、匡正、确立大学理念,又成为摆在从事、关注和关心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大学发展研究的学者、  相似文献   

4.
制度性大学作为"规则支配的学者共同体",它具有价值性与合法性,学者共同参与治理性,以及大学内部附带结果回应外部环境需求性三大基本特征。在制度性大学发展中,坚守教育理念内在统一性,保持大学核心制度特征,回应社会变革需求是其历经变迁仍旧保持"制度性"的关键。这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于大学治理,人们经常谈论的是英国的"大学自治、学者治校"或美国的董事会法人治理。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英美知名大学正经历着治理危机,有的正在尝试从多方面改革治理结构。本文回顾胡德在牛津大学、萨默斯在哈佛大学两次失败的改革历程,希望通过比较发掘其中的共性问题,对我国当前的高校治理体系建设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他在深思当时大学存在的危机之后,在其著作《大学的理念》及《什么是教育》中对大学的理念做出精辟的阐释,他指出,大学应是钻研学术的殿堂,精神追求的家园。他的大学理念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卢勃 《高教论坛》2010,(6):121-123,126
大学理念表征的是不同主体对"大学是什么?""大学能做什么?""如何办大学?"等问题的看法和价值预设,大学理念的生成通常有四种方式:一是学者及其著作对大学的诉求与表达生成的大学理念;二是大学及其领导者对大学的预设与行动生成的大学理念;三是国家政府对大学的规划与指导生成的大学理念;四是世界组织对大学的影响与牵引生成的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大学存在危机,这一危机既反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也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特殊问题。用可持续发展观进行观照,要解决大学危机,必须实现大学理念的转向。重视高等教育知识论哲学,兼顾高等教育政治论哲学,正确处理大学与市场、政府的关系,植根本土、放眼世界,这是大学理念转向需要坚持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经营大学是一种新的大学管理理念。我国高教界学者从经营大学的动因、经营大学的概念、经营大学的理论框架构建、经营理念在大学管理中的运用以及经营大学的实践探索等方面对经营大学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与讨论。经营大学研究对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民国大学教育的研究侧重西方大学理念、制度、实践等对中国的影响,而缺乏对大学理论文本的研究。有鉴于此,以民国学者对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的导入为切入点,可发现弗氏大学理论的传播与接受是民国教育界的热点论题。民国学者对此既有异乎寻常的多样关注,又有接受弗氏对美国大学的批评而舍弃了作为其精华的"现代大学的理念"的共性。中国传统文化对逻辑理念的轻视及其固有的经世致用精神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民国学者对弗氏思想之取舍,实为导入西方大学理论的典型缩影。它说明外来大学理论在异质文化场域转移过程中存在被接受与排斥之现象,也凸显了学术思想在不同文化场域转换时必然遭遇的文化过滤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描述了X大学一起因失恋引起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并以"大校园"的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理念对这次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2.
自治·自由·责任:马克斯·韦伯的大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世纪前后德国大学面临的难题和危机,马克斯.韦伯以其独特的学术视野分析了危害德国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根源,反对大学的官僚化制度,捍卫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传统,恪守大学讲坛上“价值中立”,呼吁学者们树立以学术为志业的责任感等。韦伯的大学理念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大学本质及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大学理念指导大学实践,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前我国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无不与大学理念的偏失有关,这种严重背离现象,已经成为大学发展的"瓶颈"。因此,回归大学理念成为当前大学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一直是大学发展的价值旨归,本文在分析现代多元文化冲击下我国大学精神面临的迷失危机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精神的重构:弘扬大学的自由精神;加强学术性与功利性的融合;促进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大师级的大学学者。  相似文献   

15.
"现代大学制度"从学者讨论和实践诉求走向国家政策文本,将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主张对现代大学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基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现状,文章提出理想中的现代大学制度符合大学的基本特性、平衡不同群体和利益的需求、彰显现代大学理念、体现大学制度创新问题。从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探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的实现机制、深化大学组织结构改革、制定和落实大学章程、推进大学专业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现代大学制度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浅析现代多元文化影响下我国大学精神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一直是大学发展的价值旨归,本文在分析现代多元文化冲击下我国大学精神面临的迷失危机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精神的重构:弘扬大学的自由精神;加强学术性与功利性的融合;促进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大师级的大学学者。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组织存在的同质化现象,是客观的、历史的和过程性的。但过度同质化,势必影响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以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合法性和合法性危机对大学组织同质化现象的作用,说明大学是在化解合法性危机中寻求其新的合法性而不断重塑自己。重铸合法性,就要不断加强市场调节,构建大学章程,营造大学生态群落,回归"大学本质"。  相似文献   

18.
学业考试制度建设对于大学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中国近代大学的考试发展史上,学业考试制度不仅备受责难与非议,还一度面临被废止的厄运。对"以考促学"的学业考试理念的不懈追求和对"形式有余而内容不足"的学业考试内容的反思就成为中国近代学者改革学业考试制度的根本动力。探究中国近代学者对于大学学业考试制度的质疑及改革,可以为当代大学学业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一直是大学发展的价值旨归,本文在分析现代多元文化冲击下我国大学精神面临的迷失危机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精神的重构:弘扬大学的自由精神;加强学术性与功利性的融合;促进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大师级的大学学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什么是教育》中"大学的观念"和"大学的任务"两章为出发点,运用其中阐述的部分大学理念对雅氏的大学观进行现代解读,同时从大学的概念——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校、大学的危机与振兴、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观和大学生观、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任务观和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文化观五个方面对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中的大学观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