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安徽经济的高速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安徽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这一战略背景下,从服务业增长贡献份额、就业结构、内部结构、增长速度四个方面,总结了安徽1990年以来服务业发展所具有的特征。从产业演进的规律出发,提出了服务业的发展重在发展第二层次的生产即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2.
安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瓶颈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制约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要通过降低生产性服务业准入门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等路径来促进安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安徽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滁州版",要实现这个梦想:滁州市政府需要打造经济升级版,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要抓住国家和省进一步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新机遇,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科技、信息、文化等新兴服务业,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之路,以实施现代服务业八项集聚升级行动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打响主导产业集聚升级攻坚战,努力打造服务业经济升级版,努力谱写"中国梦"的"滁州篇"。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国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通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提出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对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第一、二产业竞争力,细化和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趋势和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5.
城市定位引领城市发展的方向,约束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现代服务业作为现代城市的要素之一,地位日益得到强化,已经成为城市综合功能得以形成和发挥的关键环节,选择服务业发展目标必然受制于城市定位.根据襄樊市新型制造业基地、繁华都市、绿色家园三维城市定位,襄樊市服务业发展总体目标应作以下选择:发展顺序为优先发展促进新型制造业基地形成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促进繁华都市形成的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促进绿色家园形成的公共服务业;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构筑一个核心,完善五大体系";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建设一个中心,打造四张名片";在公共性服务业领域,"夯实一个基础,突出两个重点".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发展的重点,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走集聚化道路是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位于中部地区的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增长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主要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制约。安徽省应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资源配置向现代服务业倾斜,逐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把生产性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增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比例,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徽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内部结构层次偏低。由于制造业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存在"挤出"效应,生产者需求促进该行业增长的效应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要发挥FDI对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必须实现有序的跨越式转移,加强政策引导,加快皖江城市带建设。  相似文献   

9.
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而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部分。该文在勾勒福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成效、剖析存在困难和问题后,提出加快福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出台配套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强化人才培养、夯实工作基础,以期对福建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南通市在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为更好地满足地方现代服务转型升级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增设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和服务区域人民生活的专业,强化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11.
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是新发展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区位商、协同发展指数等指标,从结构优化、专业化优势以及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三个维度评价东北三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发展滞后,其结构优化主要源于经济衰落导致的低端服务行业衰退而并非高端行业的快速增长;黑龙江和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初步呈现出专业化优势,新一轮东北老工业振兴战略下,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程度提升,而黑龙江和吉林因制造业发展缓慢而下降;同时,生产性服务不同行业之间专业化优势以及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上述发展特征,基于新发展理念提出促进东北三省生产性服务业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2006-2011年漳州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整理,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漳州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进行定量分析后得出结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漳州制造业的灰色关联度比较高,但存在着现代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且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最后,本文对如何推动漳州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传统服务业正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化.宿迁的生产性服务业还比较落后,产业结构和运作都存在着不合理等问题.本文主要从宿迁生产性服务物业所处的环境、规模、产业结构、发展速度以及质量几个方面选取指标进行分析宿迁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同时提出改善宿迁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厦门、漳州、泉州(以下称为"厦漳泉")大都市区人均GDP为8 955美元,超过了制造业出现拐点所要求的8 000美元临界值,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成为"厦漳泉"大都市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分析"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厦漳泉大都市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17,(1):98-105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1999-2014年市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和误差修正方法检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是否存在协调互动关系,并进一步从产业发展的规模、结构、增速以及效益四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在短期内,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有单向促进作用,而在长期,二者之间呈现协调互动发展;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三个等级,分别是良好协调(上海)、中级协调(江苏、安徽等地)和初级协调(云南、贵州等地);在样本期内,除重庆实现突破发展外,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进程缓慢,保持由东至西递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服务业己经或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的支柱。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广州和深圳是广东省的两个中心城市,服务业成为二者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基础和市场机制、制度因素、资源禀赋等条件的不同,广州和深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各有自己的特点。文章分别讨论了广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两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根据生产函数理论,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安徽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结论认为,安徽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明显波动但波幅趋缓,"十二五"以来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上升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的平均贡献率已超过资本、劳动要素的贡献率;转换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安徽现代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黄伟 《留学生》2011,(12):34-35
提升设计能力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产业升级、实施知识经济的国家战略的关键所在。中国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已把加快发展设计服务业放在了显著位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并正在研究拟订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服务业发展比较落后,大力发展服务业是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向。在提高服务业规模的同时还要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因此需要根据服务业功能和安徽省现阶段社会经济特点确定安徽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生产过程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要素,服务业与制造业出现了融合互动的态势。唐山市作为典型的工业基地,其制造业快速发展和升级,但缺乏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战略支撑。因此,唐山市需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层融合,依托深水港口和基础产业优势,以唐山湾"四点一带"和"四大主体功能区"为布局重点,推进现代物流、专业服务、会展服务等关键领域的发展,以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