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目前,“择校”已越“择”越“热”,许多家长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投入巨大资金。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到一个优质的学校。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甩手不管了。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好家长的影响要胜过好学校。到底是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还是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下文是多位人士从多个角度围绕“好家长与好学校的话题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谢娟 《中华家教》2012,(Z1):6-7
目前,"择校"已越"择"越"热",许多家长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投入巨大资金,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到一个优质的学校。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甩手不管了。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好家长的影响要胜过好学校。到底是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还是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下文是多位人士从多个角度围绕"好家长与好学校的话题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丹麦学校选择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放权、学校自治和家长择校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倘若没有国家法律的授权和政府的放权,就不可能有家长的自由择校行为;而没有家长的选择行为,也不会产生教育市场,学校也无所谓自主办学。反之,家长对学校选择的需要,也促使政府的放权和学校的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4.
"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出发点不是儿童的和谐发展,而是家长的"需要";由于"需要",家长和学校之间构成一种利益关系,儿童成为学校和家长实现各自利益的手段。"家长的满意"不等于"人民的满意",它忽视了教育的"育人"因素。"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不但存在价值方面的误区,还带来许多实践问题:加剧择校现象;模糊优质学校的性质;加大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办家长满意的学校"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能成为学校的发展目标,更不能成为一种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每年一到招生时,许多中小学生的家长们都不约而同地开展“三择”活动:一是择校,二是择班,三是择座位。如果说家长对优质学校和分层次的“好班”进行选择人们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家长对座位的选择则有些  相似文献   

6.
2011年9月.英格兰首批获得教育部认可的24所自由学校正式开学。政府力推自由学校的初衷是为了给家长提供新的择校机会,既可以满足家长让孩子上好学校的愿望,又可以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缩小贫富地区的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7.
特色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位于淮河下游、洪泽湖西岸的革命老区——水乡泗洪,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依托资源优势,高举特色教育旗帜,精心塑造教育品牌,出现了家长择校标准逐步从择重点校向择特色校的巨大转变。全县36所学校受到国家、省、市教育主  相似文献   

8.
公立学校所遇到的质量危机和信任危机,是日本当前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改革的基调是,在新自由主义的倡导下,把学校从官僚行政管理体制的强力约束中解放出来,把学校的课程、预算、人事管理等权力下放到学校基层,自主管理、自律运营,让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学校的工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家长和学生的择校自由度,使学校在竞争环境中积极寻求特色定位,为儿童提供个性化和适应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每逢开学季,中小学分班总会成为家长们热议的话题,也成为学校难以破解的难题。新生分班看似小问题,但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却是关系教育公平的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往往会引起家长产生隔阂和误会,引发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习惯性质疑,甚至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我们学校在当地算是一所优质小学,由于本地实行划片招生,择校基本得以控制,加上片外挤入的,每年小学一年级也就招到六、七个班。其实很多家长都明白,小学阶段的孩子“择班”  相似文献   

10.
择校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性难题,且越是优质教育资源多的发达城市择校问题越是突出;即使一些地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择校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这就足以证明,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只是择校热问题的表象,实质性问题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具可选择性,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择校的本源性意义应是选择适合的教育,而  相似文献   

11.
“学区房”是伪教育公平下的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轻父母为追求孩子获优质教育背上巨额贷款,其根源就在于学区房.众多家长为了让子女进一所理想的学校,不惜重金高价购买学区房,其实质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择校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普遍。择校是相对于“就近入学”来说的。“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政策。在“就近入学”政策框架下,如果学生就近分配的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家长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更方便的教育,就会为其选择其他非“分配”的优质学校,择校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13.
王英男  郝春东 《考试周刊》2013,(97):166-167
择校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择校是指家长由于占有优质教育资源,主动放弃就近入学的权利,通过考试,缴纳择校费,购买校区房,托人找关系等方式,为子女选择到教学质量优异、升学率高的学校就读的自发行为。在城市,择校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校际差异大,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教育消费者的需求。择校为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危害了教育公平,滋生了教育腐败,加剧了社会分层,影响了社会稳定。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它的公共属性决定了义务教育只能由政府提供,因此,缩小校际差异,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力度,通过补偿计划改造薄弱学校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存在差异.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想方设法择校.进心目中的“重点”。由此,义务教育阶段特有的一个名词“择校生”产生了。  相似文献   

15.
择校问题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教育从普及走向优质的一个绊脚石.近年来,为进一步遏制义务教育的择校问题,保证义务教育的合理、均衡、优质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及措施.为从根本上遏制择校问题,应变教育行政的“制”为“导”;变学校管理的“等”为“引”;变学生家长的“择”为“向”.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原则是针对择校现象提出来的。针对择校存在的各种弊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如加强公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希望遏制择校现象。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在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择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政府不应过多干涉家长的择校权。政府行为应体现出效率、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价值,如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提供足够、优质的教育资源等,选择学校的权利则应交给家长。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择校是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择校作为一种极为流行的教育选择趋势,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择校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情况各有不同,但是产生择校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本文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滁州市区的两所初中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对该所学校的择校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在孩子上学,有一种风气:择校,择班,择老师.从教育者的角度去看这种现象,择有择的原因,热有热的理由.一所学校、一位老师能让自已"热"起来、并能让这种热度持久不衰,那就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品牌是质量和信誉的象征.作为校长,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拥有自己的品牌,如何建成品牌学校?我们的做法是——从"品牌教师"入手.  相似文献   

19.
现行公立义务教育学校在免试入学基础上按片区就近入学政策对处于薄弱校区内的儿童极不公平,导致择校问题日益严重。从义务教育法的文本表述和立法宗旨来看,就近入学与自由择校均为适龄儿童的当然权利,两者不可偏废。由于优质教育机会相对稀缺,唯有运用有条件的随机选择来分配优质教育机会,才能在实现分配正义的同时协调就近入学和自由择校这两项权利。据此,需要改革现行的学区划分方式,使得每一学区均存在相对优质的学校和普通学校,学区内所有学生对优质学校均有平等选择权利。同时,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的择校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公共话题,在学区划分、非优质学校学生补偿方案的制定等关键问题上应当由人民代表机关采用民主程序予以决定。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一种理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争夺优质教育资源,许多家长不惜一切代价选择好的学校。由此产生的择校费和教育寻租现象导致了教育腐败的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择校现象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在对择校性质、原因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