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质量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杠杆。本研究采用《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中的“课程促进”子标准,对我国5省区100所幼儿园进行课程质量数据采集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总体处于合格水平。就课程编制维度来说,课程设计得分最高;其次为课程实施和课程领导;课程评价的得分最低,濒临不适宜的水平。就幼儿学习与发展促进维度来说,健康、语言、社会和科学达到合格水平,其中健康和社会得分相对较高,语言和科学得分相对较低;艺术则处于不适宜水平。不同体制幼儿园课程质量差异显著,公办园的课程质量均分显著高于民办园。不同地理位置的幼儿园在课程质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城区园课程质量最好,其次是郊县园,农村园课程质量最差。应在充分关照质量所处的文化和具体情境的前提下,重点关注阅读、书写准备、探究兴趣与态度、探究方法与能力、感受与欣赏、表达与表现等6个均值处于不适宜水平的子项目,以确保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质量。同时,应加强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性、前瞻性、选择性与生成性,提高课程评价水平,以推动我国幼儿园课程走向优质。在此过程中,民办园和农村园应是重点扶持的对象,并要注意激发郊县园的教育活力。  相似文献   

2.
乡村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是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当前,乡村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仍面临条件不足、环境制约、缺少载体等诸多现实困境。基于协同学视角,乡村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需要创建外部协同环境,包括加强乡村教育支持、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乡村学生交流意识、激发乡村学生积极性等,同时需要打造内部协同文化,包括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加大师生情感交流等。  相似文献   

3.
提升基础教育课程适应性、保障课程实施质量,是当前中小学课程教学变革的重点与难点。持续多年的实践表明:根据学校实际,调整国家课程的编排顺序与呈现形式,将不同版本教科书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开设拓展性课程将乐学、能学、会学纳入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并切实落实,整体提升教师课程实施水平(尤其是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水平),是提升课程适应性行之有效的举措。而恰当把握"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保障课堂教学实施效果,是提升课程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课堂评估计分量表考察乡村幼儿教师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支持质量问题,并以幼儿多层次支持模型为理论基础,探析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幼儿教师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支持水平偏低,质量较差,在概念发展、反馈质量和语言示范维度的得分均较低。深入探究后发现,乡村幼儿园教学管理体系僵化、课程发展模式固化、幼儿教师培训形式单一、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对边缘儿童补偿机制匮乏是造成乡村幼儿教师教学支持质量提升举步维艰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健全乡村幼儿园课程开发体系,重视乡村幼儿园课程可持续发展,开展乡村幼儿教师分层培训,拓宽教师专业发展视野,同时增加乡村幼儿园教育包容度。  相似文献   

5.
开展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大思政理念,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素质的重要举措。应坚持数字媒体技术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学生政治觉悟与艺术水平共同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与道德品质养成并重的总体要求,直面课程思政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变革的现实困境,不断完善专业教学方案,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强化专业师资力量,优化专业协同育人机制,从而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数字媒体专业建设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财政学”课程具有多学科的属性特征,具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天然学科优势,但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影响了“财政学”课程思政育人作用的发挥。为此,需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提升思政元素的挖掘质量和教学融入效果、建立健全效果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支持保障等方面入手,有效推进“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现状调查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还存在着培训路径单一、培训方式方法较为传统、培训内容与乡村振兴和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相互联系不够紧密等现实问题与困境。针对这些问题与困境,提出了依托地区职业院校,搭建技术技能培训平台,利用农技服务站,开展互联网+“技能培训”,鼓励农技专家下乡指导等建议,以此来提升地区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流媒体技术制作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和学生在时空相对分离的状态下.帮助成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资源。如何评价流媒体课程资源的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远程教育机构面临的新课题。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根据流媒体课件远程授课的实践管理经验,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媒体表现形式和技术4个维度对流媒体课程资源的评价要素进行探索。发现流媒体课程资源的评价要素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其自身建设水平和应用效果的检测、反思与提升.通过评价,能够促进流媒体课程资源的规范建设,提升流媒体课程资源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困境,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充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理解片面等。对误区和困境的理性反思,是优化生物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各环节的必由之路。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和学生是生物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三个关键着力点。通过组建课程思政课程群的方式,推进生物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专业内知识学习与人文艺术等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有效衔接。以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促进生物学专业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效落实,有利于全力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社交回避与苦恼以及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在成都大学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的班级中,按照入组条件选出5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自我概念问卷、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间隔16周的前后测评估。结果:在自我概念方面,学生后测时身体自我、能力自我、个人自我、社会自我、现实自我、心理健康以及自我概念总分的得分较课程开设前显著提高;在社交方面学生后测的社交回避得分、社交焦虑得分及社交苦恼总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及消极应对方式在前后测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对大学生完善自我概念、降低社交苦恼方面具有明显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幼儿园教师课程意识的发展水平,有效指导幼儿教师的课程行为,本研究从幼儿园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目标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评价意识、环境意识等六个维度出发,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课程意识在不同维度上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但在整体上处于相对觉醒的状态;幼儿园教师课程意识水平受到年龄、学历等因素影响;幼儿园教师课程意识与课程行为之间存在差异:教学意识在幼儿园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影响了课程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教师课程权力是官方课程政策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可支配权力,影响着课程与教学运营发展的质量.我国学者从内涵、构成、来源、运行困境、运行策略等方面对教师课程权力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未来的教师课程权力研究需要走向深入,对教师课程权力进一步明确与细化,关注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纳入该领域的研究范围,丰富教师课程权力的时代内涵,提倡多元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学习动机与参与的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采用动机与参与量表及适应性量表,对北京、重庆、山东和山西的217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学习动机与参与现状。研究发现:中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要高于参与水平;学习动机与参与水平在学校位置、性别、走读情况、父母学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人口学角度而言,男生在适应性动机方面得分低于女生。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来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参与水平和父母学历水平基本呈现正相关趋势。此外,学生学习动机与参与的水平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业适应性。为了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智能时代复杂多变的学习环境,建议学校、教师和家长形成合力,通过多渠道引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和学习适应性,改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跨学科课程是高校推动本科阶段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学生跨学科课程学习参与直接影响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成效。基于与主修专业课程对比的角度,通过综合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回归分析、夏普里值分解法对研究型大学1004名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学习参与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学习参与处于中等水平,认知、行为及社交参与水平相对较低;学生背景、动机、自我效能等个体因素和教学环境、社会关系等情境因素对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学习参与产生显著影响;跨学科与主修专业课程学习参与在影响因素和解释力度上均有差异。为提高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学习参与,研究型大学需重视学校跨学科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组织结构;提升跨学科课程内容适切性,改善课程质量;增强教师跨学科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跨学科学习意识,促进不同专业学生间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短板,而农村学前教育是整个学前教育体系的短板。做好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对于保证教育公平、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农村幼儿园的特殊定位和关键作用,从如何提升课程质量切入,全面分析提高课程质量对幼儿、幼儿园以及乡村基础教育的作用,针对现阶段农村幼儿园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明确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完善课程评价的原则,就进一步提升农村幼儿园课程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进行深入探索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振兴乡村教育,关注乡村教育的主体——乡村小学的发展,提升乡村小学的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脱贫的重中之重。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乃至乡村教育日渐式微,尤其是其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成为制约乡村小学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西北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贫困区,教育水平也相对滞后,是教育扶贫、脱贫的重点区。通过对西北L镇的乡村小学实地调研,发现乡村小学教师在年龄、学科、性别、学历等方面都存在失衡现象。探索优化西北乡村小学教师结构之路径,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线精品课程作为MOOC中的高质量教育资源,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但在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时,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困境。为促进教师深度反思,支持教学问题的诊断与改进,提升课程质量,构建在线精品课程评论情感分类与主题挖掘研究模型。首先,采用网络爬虫技术采集MOOC平台中25门“教育技术学”专业在线精品课程评论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情感分类;其次,对负性课程评论进行词云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主题挖掘。结果表明:教师教学能力、学习资源质量、课程内容设计、互动和反馈机制、课程考核评价是导致学生差评、影响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促进在线教育中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提升、开发优质在线精品课程学习资源、打造实用生动的在线精品课程内容、优化互动和反馈机制、优化在线精品课程考核评价等课程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乡村教师存在结构性缺编、老龄化严重、教师结构不合理等困境,严重影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完善和创新迫在眉睫,为此,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和实地调研,发现乡村教师补充面临许多困境,在分析其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破解乡村教师补充困境的新路径:完善乡村教师编制政策,创新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构建差异化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等。以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促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支撑,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根本保障。文章通过对河北省乡村教师的调查,了解掌握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力现状,针对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力思想观念落后、认同感低下、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深入分析了影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途径,为指导改进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实施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切实推进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探讨叙事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模式的实效性,为该课程模式的推广提供实证支撑。采用认知灵活性问卷(CFI)中文版、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学生教学满意度评价表对性别比例、心理灵活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大致相当的两组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CFI全量表以及认知可选择性、认知可控性两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学生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在躯体化、强迫、偏执、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7个因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在教学满意度评价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叙事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模式能显著增强大学生的认知灵活性、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能提升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