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聚焦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跨学科课程建设,以学术计划理论为支撑,运用半结构访谈法,研究发现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建设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市场需求、跨学科科研生态、他国他校经验、办学理念、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学科与专业、教师与学习者等10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且阻碍因素多于促进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从4个层面给出完善建议:在政策制度层面,政府应出台专项政策,期刊与项目申报管理机构应当调整跨学科研究成果认定标准,提升跨学科研究认可度;在院校整体层面,高校需要更新教学管理制度,还要推进跨学科组织建设,为跨学科课程提供支持与保障;在教师教学层面,教师应充分重视跨学科,以终身学习的态度涉猎多学科知识,并增加教学投入,精心设计跨学科课程;在学生学习层面,学生要增加课程学习投入、扩充知识储备,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相似文献   

2.
本科生的课程学习与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基础。本研究从学生参与度理论入手,基于本科生学情调查数据,对四所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课程学习参与度的五个维度——课下自主学习、课堂投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程认知内驱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不同个体特征本科生的课程学习参与度有显著差异,但明确的学术志趣与正向的课程学习经历可以减少或消除差异。小班互动分组式的教学方式以及较高的课程质量是本科生有优良课程参与表现的关键,并且其还通过学术志趣间接对课程学习参与度产生影响。因此,高校可从群体学习特征、专业认同、教学方式、课程质量等方面入手提高本科生课程学习参与度。  相似文献   

3.
课程是大学教育的主要载体,是研究型大学保障本科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基础。对2010年中美两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具有自身特点,同时与美国研究型大学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研究型大学在今后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加强对课程目标梯度结构的改进,并且突破学科化的人才培养框架,增加跨学科的整合性学习,发挥合作学习活跃的优势,加强生师互动,提高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创设良好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4.
FOCUS是杜克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的典型课程模式,它在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上都体现出跨学科的特性,选修FOCUS的学生必须对跨学科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课程实施上重视研讨和互动.FOCUS课程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改革提供了许多启示:跨学科的内涵比较丰富;课程实施注重人际互动;通识教育与本科生参与科研有机整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主辅修制度是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跨学科人才培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美国11所研究型大学文理学院主辅修制度的考察发现,主修与辅修专业设置、主修专业与开设主修专业的学术部门及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主辅修确定与完成的时间各校要求基本一致,学生选择主修与辅修数量的原则不超过三个,主辅修的课程与学分要求在学院之间、学校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学校为学生主辅修选择提供了全程的指导教师.综合来看,美国大学主辅修制体现出不以就业为目的、学生自由流动、跨学科及管理上的科学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保障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学习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实践和研究的中心议题。提升教师教学质量被认为是重要途径。对9所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尽管与学生的学习参与相比,教师教学的影响力稍逊,但其整体及不同侧面也对本科生学习质量的两个不同维度呈现异质影响。对于知识获得,教师教学整体具有无统计显著性的负向影响;教师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取向呈现出显著负向影响,而学习激起取向呈现出显著正向影响。对于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整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取向影响极弱且无统计显著性,而学习激起取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就要求研究型大学一流本科建设应重视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应以强化学习激起取向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时间与学业任务的调查发现:课堂授课时间过多,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时间较少,尤其低年级本科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显著少于美国I类研究型大学的同级学生;学业负担的"大小年"情况突出;指定书籍和材料的阅读量均少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课程的课外学习要求与指导不足;长篇论文、报告的写作量大于美国研究型高校学生,短篇论文写作量则远小于美国学生;大学课程重结果性评估、轻形成性评价,缺乏学习过程质量保障机制。我国研究型大学应为本科生创设挑战性与支持性并存的学习体验,以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支撑合理增负,同时为学生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8.
自主招生"北约联盟"中的五所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兰州大学在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表现突出。五所高校的学科布局都体现了自身优势专业,注重通识教育、大类培养、跨学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但尚未有足够的课程与之相匹配;实践环节在各高校的培养方案中比重仍不高;必修课比重较大,学生学习自由度有待提高;基础课、专业课比重较大,跨学科课程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9.
合作式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方便研究型大学教研一体化与跨学科融合的开展,是适合拔尖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针对当前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现状,引入学生及教师合作、教学与科研合作、跨学科合作的教学理念,分析合作式教学方法的落脚点,讨论合作式教学方法在研究型大学的具体应用思路,最后提出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能为进一步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困境,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充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理解片面等。对误区和困境的理性反思,是优化生物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各环节的必由之路。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和学生是生物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三个关键着力点。通过组建课程思政课程群的方式,推进生物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专业内知识学习与人文艺术等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有效衔接。以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促进生物学专业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效落实,有利于全力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学术经历满意度是体现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南京大学和首尔大学的调研发现,总体来看,南京大学本科生在通识课程的学习满意度上相对较差,而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满意度上相对较好,这与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改革尚在探索阶段且实施时间不长不无关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发现,对中韩两国的研究型大学而言,学术投入直接影响了学术经历满意度,交往投入通过与学术投入产生关联来间接影响学术经历满意度,但两种投入对学术经历满意度的影响,很可能是基于表层学习及基本课业学习上的投入所产生的影响,这一结论需要后续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基于这一结论,未来一要重视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和研究,二要着力推进通识课程改革,三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科研训练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是推动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数学本科专业数理统计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和本校数学系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现状,提出了将本科生科研训练融入数理统计的教学,从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学生科研兴趣方面探讨了数理统计的教学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比较与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本科生科研逐渐得到中美研究型大学的重视,纷纷推出相关项目支持学生参与。通过对中美研究型本科生科研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科研在项目设计、组织管理、学生参与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本科生科研的性质及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为国内理解和创造性应用这种本科教育改革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农学类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为例,根据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针对农学类本科生对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教师下讲台和学生上讲台结合、课堂主动交流与被动交流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结合、教材内容与视频教学结合及本科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的"五结合"课堂教学方法,以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对华中科技大学900名理工科大学生实施了参与科研情况和创新素质的问卷调查后发现:参与科研与未参与科研的大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深广、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刻、敏捷和独创三个创新素质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科研参与频次和科研参与强度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持续参与科研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尤其是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据此,构建一个覆盖全体学生、学生持续参与的本科生科研体系是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可为之举。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不仅要求高质量的研究梯队、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同时衡量研究型大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是学校对研究性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本科生的培养;而在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与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的基础,也是构建研究型大学的基石。1984年10月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小组提出了《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的报告。“要求学生不但要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1]198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高峰体验课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高峰体验课程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 ,美国掀起了全面教育改革运动 ,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教育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1984年10月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提出的《投身学习 :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的报告和1987年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发表的《学院 :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的报告 ,都呼吁包括研究型大学在内的美国高等学校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的探究性和创造性 ,鼓励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探讨、发现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199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的《重建本科生教育 :…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世界一流大学纷纷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英国研究型大学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分析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布里斯托大学三所英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发现三所大学既各具特色,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都注重对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基础课程的设置、采取讲座与小组辅导课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注重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在此基础上,我国可以借鉴其有益经验,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智能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拓宽知识口径,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重视基础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将导师制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提供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针对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问题,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处于专业课学习阶段的112名高年级本科生、低年级硕士生、高年级硕士研究生和部分博士研究生进行跨年级、跨专业的问卷调查研究。本文在详细介绍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研究型大学不同调查组别的学生对专业课教学方式的共同期望以及部分调研结果随年级及组别的变化规律。调研结果显示以"任课教师讲授基本知识+领域专家宣讲科技前沿+选课学生在课程学术会议上报告课程研究成果"为特色的多元化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得到研究型大学绝大多数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欢迎和认同。为已经得到各大高校普遍重视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工作提供了参考方向和调查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校基因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研究型教学为特色的本科生课程建设。实现以学生作为教学和课堂的主体,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建立课程综合评价体系,有效地评价学生对于知识掌握情况,做到以教学促进教师科研发展,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工作,加强新世纪生命科学应用人才培养建设,逐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