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科学地揭示文艺主体性命题的理论涵蕴,是近年来文艺理论探索与争鸣的热点之一。对于马列文论来说,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是文艺主体性命题的哲学基础。本文试图以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的思想为理论依托,论证文艺主体性命题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早期《巴黎手稿》中的主体性思想,在他一生的思想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提出和阐释的“感性活动”、“对象化”和“异化”等重要范畴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自我和传统哲学主体性思想的双重超越。《巴黎手稿》中的主体性思想和意识形态批判精神对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问题长期以来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马克思实现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时期对自我意识主体的追求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注劳动主体的异化问题,构成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起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确立实践原则,《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发展实践主体性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无产阶级的使命,追求自我解放;在《资本论》中阐述资本逻辑和对资本主体性的批判,追求人类解放,标志着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成熟。通过研读马克思不同时期的重要著作,从实践主体性思想的角度呈现出马克思追求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4.
从《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通过主体性革命,以“实践主体”取代“认知主体”,把握到主体与客体在感性实践活动中的相互生成关系,有效克服了近代主体性哲学中的主客体二分困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与主体性革命的完成包含了从“异化劳动”“感性实践”到“全面生产”三个理论环节,形成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演进逻辑。其核心是借由对实践概念的“劳动—生产”化重构,将劳动概念中的自我意识原则与生产概念中的物质第一性原则相统一,进而打通了哲学批判和社会历史批判的理论关节,实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主体向度和客观向度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是“自然革命”的根本前提─—马尔库塞的“自然革命论”探析张和平马尔库塞的“自然革命论”学说是在研究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西方世界影响很大,并成为“绿色运动”、“生态运动”的重要理...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教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回顾了主体性教育发展的过程,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主体性教育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阐释了主体性教育思想下的课程观和课程变革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明唯物主义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应有之义,毛泽东文艺思想中亦包含着革命主体性思想,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张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深入系统地研究文艺的主体性问题,张扬作家艺术家的革命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主体性原则的内涵及其适用范围、宗旨,使其成为科学的主体性原则。马克思主体性原则的科学内容配以“科学主体性原则”的概念形式,名实相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既是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最大的思想成果,也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总结。这一理论成果,从世界历史思想、社会矛盾原理、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四个方面突破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传统观点,其中包括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超越和突破,从而使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具体地分析历史环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多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易》蕴含着丰富精深的教育思想 ,《易·蒙》则是其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主要就《易·蒙》中的主体性教育思想进行探析、阐释 ,以期能为在现代学校中实行主体性教育提供理论资源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范式以及后现代主体间范式存在种种缺陷,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错位和主体性的丧失。要变革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性的失落,应着眼于从理论根基上去寻找突破,即从哲学视域探讨交往实践的重大转向。交往实践观走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将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应以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为依托,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进行新的阐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开展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范式以及后现代主体间范式存在种种缺陷,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错位和主体性的丧失.要变革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性的失落,应着眼于从理论根基上去寻找突破,即从哲学视域探讨交往实践的重大转向.交往实践观走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将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应以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为依托,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进行新的阐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开展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张强 《教育与职业》2006,(27):94-95
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主体性体育进行了探讨,认为主体性体育源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戍于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确立,它的确立对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应强化主体性体育的理论导向、确立主体性体育的具体发展目标,创设和完善主体性体育的实施体系,突破学校体育狭窄的时空,以促进主体性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翻译研究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阐释学的发展,译者主体性不断得到深入研究。当代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强调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他提出阐释翻译的四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本论文试从斯坦纳翻译的四个步骤探讨译者主体性在张爱玲译《老人与海》的具体体现。阐释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的有机结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乔治·斯坦纳的阐释观和译者主体性的理论,通过分析斯坦纳的阐释四步骤在王知一译福尔摩斯《四个人的签名》中的具体运用,进而探讨译者主体性在译者翻译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交往理论科学阐述了交往的性质与特征,是我们理解人类有关交往的一把钥匙。本文从马克思交往理论中交往的主体性出发,分析马克思交往理论中对主体性的界定,并反思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误区,提出马克思交往理论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思想家、理论家,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思想、新理论。他阐述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思想,不仅深化了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而且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两类矛盾的特点和规律,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天,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重温这个思想,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开拓了两类矛盾学说的理论先河关于人民内部矛盾这个问题,或者说是 革命阶级内部的矛盾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领…  相似文献   

18.
陈文昌 《华章》2008,(15):38-40
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发展状况的阶段性相联系,主体性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近代以来,由于主体性的过分张扬,引起了西方对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对于主体性,关键是要看到它的阈限,包括作为主体的人的阈限、认识主体性的阈限和实践主体性的阈限.当代中国的主体性的重建既要肯定主体性的积极意义,坚定主体性建设的信念;又要加强主体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营造主体性建设的良好氛围;还要把握主体性的阈限,正确发展主体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的世界历史理论不同,政治革命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出场的逻辑起点和理论目标,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阐释与论证都是围绕着共产主义革命的合法性及其最终实现展开的。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共产主义同时胜利论与东方道路理论相互补充,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本色根本性、深层次的锻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精髓要义,也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在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自我革命这一重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扎实推进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政治品质和蓬勃生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根基,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