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当代西方新中间阶层理论主要包括以非生产性劳动和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多元因素作为划分阶级标准的新小资产阶级"论,以是否具有与传统的工人阶级不同的特有的劳动条件作为分析标准的新工人阶级"论,以人们在生产中是否具有双重职能作为分析标准的新中间阶级"论、专业—管理阶级"论;这些理论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代西方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又反映了西方理论界阶级分析标准的新变化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经历了一场新的革命,使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工人的实际工资和生活水平也都有了较大提高。西方学者依据这些情况,提出了“工人阶级正在消失”;“工人阶级正在‘中间阶级’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日益接近”。其实质是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美化资本主义制度。一些中学生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正确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提高,并透过这一现象,认清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不仅是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阶级分析理论认为,阶级的划分应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为首要标准。这一理论长期被奉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分析的唯一经典。但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叉国家出现的“新中间阶级”、“政治权力寻租”等现象、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暴富阶层”的出现等社会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我们在运用这一阶级分析理论时遭遇到了现实难题。财产、收入、知识、政治权力等因素在阶级分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彰显,任何单一划分阶级的标准都已无法解释越来越复杂的阶级现象。因此,探讨列宁的阶级分析理论及其在当代的不适用性。建构适合于当代社会尤其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社会阶级结构的阶级分析理论,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阶级和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本世纪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特别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所谓“中间阶级”的发展壮大,使得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阶级理论受到严重挑战。由此,当代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致力于这一理论的再探讨。作者对探讨过程中涌现出的几种阶级定义和“中间阶级”理论略作介绍,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对其作出评论  相似文献   

5.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使资本主义变成了人民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消失,整个社会已经或即将是一个中产阶级化的社会。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联系西方国家的实际,并结合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二、资产阶级的宪法“学说”及对这些“学说”的批判 (一)资产阶级宪法“理论”的反动本质资产阶级科学怎样理解宪法呢!根据资产阶级学者的意见,宪法的本质何在呢? 资产阶级学者在国家问题及国家的根本法——宪法问题上制造了极其繁多的理论。但是,没有一种资产阶级理论能够对什么是宪法,宪法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这些问题给以科学的解释。这是因为资产阶级的科学代表者以唯心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主要的、第一性的东西——即阶级社会生活物质的条件。资产阶级理论家企图给宪法下个定义,说它是驾乎社会之上的某种“超自然力量”或人们精神生活的某一方面。这样解释宪法,就完全的或几乎完全地排除了阶级、阶级斗争以及阶级斗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关系,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实现了无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列宁在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的同时,还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在不同时期制定了对资产阶级的不同政策,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同时,列宁还特别注意协调工人阶级执政党与其他阶级、阶层的关系,壮大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调动了广大中间阶级、阶层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转轨时期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分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使原来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从方法论、客观事实、变化原因及其理论和时代意义方面对我国目前的阶级阶层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阶级的变化及其意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是我们认识和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级本质的科学依据。但是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一个占人口多数的新中间阶层在社会主义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它成为社会改良主义最重要的群众基础,20世纪末第三条道路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风靡一时就是明显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巨大和复杂的变化,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进行科学和细致的分析。在当代西方阶级结构的变化中,各个阶级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其中工人阶级以及中间阶级问题需要特别关注。西方发达国家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但这些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如何在阶级结构的变化中认识和凝聚社会变革的政治力量,是当代工人阶级政党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西方政府决策的幕前幕后──简析西方双层政治权力结构房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则是“资产阶级的执行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深刻地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实质,揭示了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但是,资产...  相似文献   

12.
清末立宪派的阶级基础,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有的同志认为,立宪派的阶级基础是地主——资产阶级。“所谓地主——资产阶级就是指已经转化、正在转化以及企图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地主、官僚和大商人这个复杂的阶层。”我认为,尽管要求立宪的阶级力量比较复杂,但立宪派既然是阶级斗争中的一个政治派别,它就必定主要是某一个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代表者。所谓“正在转化和企图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地主、官僚和大商人”,只是地主阶级中那些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人,他们依然基本上站在地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作者承担的国家课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这一待探索中的一个理论问题。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私营企业主阶层已经形成,但没有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从私营企业主的收入、经营目标及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论证私营企业主阶层具有两重性特征。这种两重性也反映在它的群体意识中。针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两重性特征,提出对其加强社会主义引导和规范的具体措施,以保证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作者承担的国家课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这一待探索中的一个理论问题。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私营企业主阶层已经形成,但没有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从私营企业主的收入,经营目标及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论证私营企业主阶层具有两重性特征。这种两重性也反映在它的群体意识中。针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两重性特征,提出对其加强社会主义引导和规范的具体措施,以保证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信息革命的兴起,使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劳动方式、阶级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工人阶级从总体上看数量增加,素质提高,越来越多的无产者进入白领阶层和第三产业,这些新变化改变了传统工人阶级的单一构成状况,推动工人阶级中新兴阶层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使工人阶级内部构成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层次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间势力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间势力是指介于以中共为代表的进步势力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落后势力之间的阶级、阶层和政治派别的统称。毛泽东 1940年在《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指出 :“争取中间势力 ,就是争取中等资产阶级 ,争取开明绅士 ,争取地方实力派。”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 ,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 ,成为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科学依据。抗战时期 ,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 ,虽以民族矛盾为主 ,然阶级矛盾有时也十分激烈 ,尤其是进入相持阶段 ,蒋介石集团一面消极抗战 ,一面积极反共 ,压制抗日民主 ,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新中间阶级的表述"中产阶级"的概念经由马克思的详尽阐述之后,可谓家喻户晓。在马克思简单的二元对立的观点看来,被界定为介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各种社会集团的"中产阶级",最终将会日益萎缩且融人这两大对立的主流阶级之中。但是,来自许多国家的统计数据却呈现出了与马克思的设想背道而驰的社会发展轨迹。20世纪西方社会的阶级  相似文献   

18.
技术统治论是本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思潮。它宣扬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技术统治社会。在这个社会,经济对于社会制度、阶级结构、观念形态的决定作用让位给了科学技术,国家权力也由资本家手里转移到了技术专家手里,马克思主义的“统治阶级”概念“过时了”。技术统治论是一种虚假的社会意识,所谓技术统治社会只是少数技术统治论者的一种构想。但由于这种理论或构想客观上起着掩盖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的作用,对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反抗这种统治的斗争具有一定的消解作用,所  相似文献   

19.
“趋同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趋同倾向的理论。它构建于“技术决定论”和所谓工人阶级与资本主义“一体化”的理论(即“阶级趋同论”)之上。“技术决定论”把生产力、科技的作用绝对化,撇开生产关系来谈生产力和科技对社会的作用;“阶级趋同论”则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而否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两者前后呼应,由此得出两种制度“趋同”的结论。其理论实质是通过抹煞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和两个阶级的根本对立,达到美化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工人ABC     
<正>社会学在研究社会时,通常是将社会上千千万万的个人,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群体(或阶级,或阶层),通过对群体行为的分析观照社会结构的变迁。不管是改革开放前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划分,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十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的划分都是这样做的。在一个正在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