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赞科夫说:“教育科学应当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安排学校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比现在更高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呀,一个教师怎样做教学工作,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变得更智慧些? 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培养他们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这三项任务中,教师应当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哪里? 1972年4月15日,叶圣陶老先生在给我的一封信中曾这样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课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是一个颇难回答的问题。不管怎样,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备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应该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是,每一堂课由于课型和内容的不同,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掌握双基:让学生学会比较和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会让学生感到很  相似文献   

3.
一、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它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尽量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去发现知识的发生过程。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片段:观察下面的图形,并回答以下问题。 (用抽拉式幻灯片 ) 1.图二与图一比较,面积发生什么变化 ?你发现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   2.图三与图二比较,面积发生什么变化 ?你发现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   通过活动幻灯片形象、直观的展示,学生清晰地感知到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测量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仲洪 《职教论坛》2002,(16):41-41
在测量教学中,如何适应信息时代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得到知识,使教学过程由传授知识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如何通过教学组织,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使学习具有探究性质。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一、走出教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教学目标,把教室搬到实习场,实战工地,激发学生求知欲,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上《建筑施工测量》的第一堂课时…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教师,谁不希望上好课呢?上好课是每一个教师的愿望。因为课堂是学校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展现自己素质、才华和风采的主要场地,因此,每一个老师都非常重视它。但如何上好一堂课呢?可以从教学过程回答,可以从教学结果回答,可以从教学方法回答。因此,从不同的回答看,其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想换个角度问:一堂好课,一堂成功的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回答了如何真正地上好课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6.
高二学生学完了解析几何,常常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解析几何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方法是什么?体现了哪些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学生做了那么多习题,却不能从量变到质变,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和方法,原因是教师未能按照各门学科的结构特征,传授思想方法上的一些问题。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就解几教学中传授思想方法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能力。树立正确科学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创设好情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 使学生在探究问题、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领会科学方法。所以本课的设计不在于最后的结论,而  相似文献   

8.
教学在不断改革与发展。老师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我们在传授知识之余也开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取知识。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还只是对假设的验证。实践告诉我们,提出猜想,树立假设才是科学研究问题的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是创新型的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甚至超越时代的能力。历史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历史知识,而且更应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把自学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实践从原来只重视研究"教"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学是以传授历史科学知识,达到预定的教育目的为其任务的。因此,历史教师除具备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研究历史知识的特点,按照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什么是历史知识的特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和一般学者进行科学研究有何不同?它们对教师选择教学方法都有那些制约性?这就是本文试图阐明的问题。历史是人类以往社会活动和发展的总和,它包括人类开始形成简单低级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1.
李明莉 《成才之路》2010,(29):14-14
物理教学,除传授科学知识培养智力因素外,培养学生科学的积极的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12.
我曾在科学课堂问小学生:我们为什么上科学课啊?学生的回答很整齐:为了学习科学知识!我又问: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什么呢?学生们沉默了一会儿,有几位小声说:长大了当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教案中,最典型的问题是:它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些组成成分?有什么类型?学生们会用正确的语言来回答我的问题。我对此感到欣喜,并要求他们记住这些课本上的定义和概念。但每一天都会有学生问我:"为什么我们必须记忆这些毫无意义的废话呢?我清楚地意识到,我的教学可能遗漏了某样东西,那就是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引导提问。  相似文献   

14.
在自然科学知识课文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或者停留在“科学知识”的讲授,降低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或者局限于语文课的一般教法,忽略了教材本身的知识性特点。显然,这两种教法都是不妥的。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好这类课文的教法呢?我们认为,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一、突出科学知识的重点。常识性课文的教学重点无疑是该课要介绍给学生的有关知识。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就要使学生懂得鱼、燕子、牛、壁虎几种动物的尾巴有什么功能;教学《院子里的悄悄话》,就要使学生掌握树的年轮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讲练式课堂教学模式.总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练为辅,这种先讲后练的方法,使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试行自学自练,点拨释疑的传授方法,颇受学生欢迎,效果十分明显.运用这种方式,使教师在课堂上讲有目的,讲有重点,并且课堂学习容量大,学习气氛活跃,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求知的状态.如在教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83页中的例2时,我先安排学生预习例2和例3.几分钟后,学生发现了疑问之处,迫不及待地举手发问:例2中的算式除以100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株距?什么叫行距?“为什么除以100”这个问题不难,我便让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来回答.“株距”、“行距”是新名词,我就结合例3中的图例进行了解释,然后归纳:株距与行距的乘积就是一株棉花苗占地的面积.这样,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6.
自然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已逐渐从讲授式转向学生建构的探究式教学。生物教学也可以被看作成"概念建立教学"。生物教学不是传递科学知识的过程,而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中关注、了解、探知学生头脑中对知识意义的真实建构过程,并给予适当的鼓励、提示、辅导等。使课堂教学得以优化,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我从事英语教学四十多年了。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一九七三年以来,我一直担任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课。接班开始,我总要向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让他们回答我提出的几个问题:1.你对学习英语的看法是什么?你喜欢学习英语吗?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好英语?2.你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希望?3.你自己掌握了多少单词,多少短语?我让学生将他们的回答用汉语写在纸条上,交给我。这样,我对全班  相似文献   

18.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两类 :一类为陈述性知识 ,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前一类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怎样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后一类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如利用转基因技术设计解决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的方案 ,如何培育无籽西瓜等 ,这两类知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即狭义的知识 )与“会”(即知识运用 )。只有先让学生“知” ,然后才能使学生“会” ,即先知后会。可见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首先经历陈述性知识阶段 ,然后才过渡到实际办事、调控阶段 ,亦即程序性知识阶段。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内…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能力,树立正确科学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创设好情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使学生在探究问题、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领会科学方法.所以本课的设计不在于最后的结论,而在于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的探究,在于开阔眼界,在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于科学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把二者有机地、密切地统一起来。这个原则是要求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的反映,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