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红 《物理教师》2001,22(6):33-33
题目:把指尖压在平面镜上,此时指尖与指尖在平面镜的像间相距为6mm,则平面镜的厚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必修 )第二册第 1 79面有这样一道题 :某人身高 1 .80 m,至少用多高的镜子他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 ?要解此题 ,首先考虑的就是镜子应该怎样挂 ,因为挂镜方法不同 ,照镜人看到自身像的部位不同 ,那么 ,镜至少多长 ,具体怎样挂 ,才能自观其全身呢 ?一、竖直平面内挂镜法的正误剖析对于物体在竖直平面镜中的成像问题 ,通常用作图法 ,但镜子的高度不同 ,会导致结果有正误之分 ,下面对此加以剖析 .1 .平面镜的错误挂法和成像图此题是考查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法 ,绝大多数学生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会不假思索地画出如图 1所示的成像图 ,可求得镜子的长度至少为照镜人身高的一半 ,即 0 .90 m,与教材中所给答案相符 ,结果正确 .那么 ,这样挂镜子是否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呢 ?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表明 ,按图 1的挂法不会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问题在于此图实属生搬硬套了平面镜成像的固定模式 ,根本不合题意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 ,镜子的上边缘不能跟头顶平齐 ,人眼到头顶的距离不能忽略 ,换句话说 ,人眼不能长在头顶上 .图 1        图 22 .平面镜的正确挂法和成像图要求至少镜多长并能看到自己...  相似文献   

3.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重要的定理,在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用它巧解两则光学题. 例1 一般人脸宽(包括两耳)约18cm,两眼的光心相距约7cm,两眼光心离头项和下巴分别为10cm和13cm.平面镜竖直放置,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平面镜(矩形),才能看到自己脸的全部?  相似文献   

4.
光学现象 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远 ,镜中的“像”越小 ;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近 ,“像”越大 (甚至等于物体的大小 ) .疑点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69面有一个课堂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物体距平面镜较近 ,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大小十分接近 ,经过教师的引导 ,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 ,最后得出虚像与物等大、正立且关于镜面对称的结论 .在实际生活中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与上述结论相矛盾 .为什么人眼看到平面镜中虚“像”的大小与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有关 ?析疑 要讲清楚上述疑点 ,必须弄清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上述…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像关于镜面轴对称,物像左右反向。现在,能否利用平面镜来成倒立的像呢?如图1所示:两个平面镜OO1和OO2镜面互相垂直,OO1与水平面的夹角是45°,把一个物体AB放到平面镜前,此时在这个平面镜系统正前方就看到一个物体A′B′,该像的特点是:像和物体关于O点对称,像是倒立的,而且像对物来说左右不反向。原理分析两个镜子的反射面互相垂直所组成的系统叫做耦镜。一个物体在这种系统中成像个数是三个(图2)。当物体距耦镜较远时,像①和②离镜面也比较远,从而观察者难以看到该两个像,这样我们平视时,…  相似文献   

6.
在平面镜成象规律中,我们常用这样一道题目(高中物理乙种本基本训练册47页第4题以及高中物理教学参考读物“几何光学”126页平面镜第5题),原题如下: “有跟水平方向成60°的棒,假使要棒在平面镜里的像跟棒垂直,平面镜应该怎样放置?试用作图说明。”一般同学会作出成像图。如图1,象A′B′与棒AB垂直,并很容易推算出平面镜  相似文献   

7.
1 提出问题只要随手翻开一本初中物理辅导书 ,你就会找到下面这个题目 .把两块平面镜立放在桌面上 ,在两平面镜之间放一个物体 .当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 90°时 ,物体成像的个数是多少 ?书上的答案都认为成像的个数是 3 .本刊 2 0 0 2年第 2期所刊《关于夹角为θ的两平面镜成像个数的讨论》[1] 一文不仅推出了我们熟知的公式n =3 60 /θ -1 (其中n为成像的个数 ,θ为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 ,而且还指出要使成像的个数为n ,θ必须满足θ =3 60 /n(n =1 ,2 ,3… ) .在阎金铎主编的《中学物理教材教法》[2 ] 中指出 ,当物体不在两平面镜的角平…  相似文献   

8.
关于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象的性质,初中教科书及其它参考书都有,物体在平面镜里成“正立、等大、虚象”的结论。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人离平面镜越近,则看到自己的像越大”的现象。那么是否当人逐渐走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的大小在不断增大呢?学生还观察到湖边景物在平静湖面成的是倒立的象,觉得也有悖于平面镜成象性质。笔者认为如果不向学生讲清其中的道理,会使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科学性发生怀疑。下面就平面镜成象性质中的疑问谈谈本人的看  相似文献   

9.
探讨平面镜成像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宝莲 《物理教师》2002,23(7):36-37
平面镜成的像通常都是虚像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但是 ,平面镜是否可以成实像呢 ?而且像是不是都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呢 ?本文就这两个问题作一探讨 .1 平面镜的像与物体的大小“不相同”吗 ?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的一课中 ,往往有学生会问这样的问题 :当人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时 ,镜中的像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而人的大小并无改变 ,怎能说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呢 ?生活中确实有这种现象 :当人远离平面镜时 ,看到的像会变小 ,走近平面镜时 ,看到的像会变大 .难道课本知识与上述现象相矛盾吗 ?大家知道 ,…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应停留在计划上,局限于课堂里,而要见诸于平时的实践活动中,只有让他们亲自去做,才能奏效,本文就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予以介绍。一、家庭小实验一些取材容易,实验步骤简单,针对性强的实验可让学生在家里完成。学过平面镜成象后,布置以下几个实验观察作业题,至于理论证明可让学生自行完成,亦可在课上讲解,实验方法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最后组织交流。 1.应用平面镜成象特点估测大衣镜的厚度。 2.利用自己的身高,在大衣镜中观察,要看到自己的全身象至少要多长的镜面? 3.当人远离平面镜时,他的象将( )  相似文献   

11.
许多复习资料中都有类似如下的题目: [例1]如图1所示,有两个相交25°角的平面镜,一束光线AO射到其中一个平面镜MB上.要使最后反射回去的光线与光线AO重合,且方向相反,则光线AO与平面镜MB的夹角必须等于_______角. 资料上提供的答案是65°,这个答案是不全面的.下面我们首先来研究两平面镜间最终反射光与人射光重合的规律. 若入射光线 AO经两平面镜的 n次反射,光线跟其中一块平面镜垂直,则光线将沿原路返回.设两平面镜的夹角为α,第1,2,…n次反射的入射光与平面镜的夹角分别为产β1,2β…,βn(…  相似文献   

12.
先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来看一看两个互成α角的平面镜间的成像情况:如图1所示,平面镜OM和ON互成α角,物点S与O的连线与平面镜OM成θ角,和平面镜ON成β角,根据平面镜成像性质可知,要使物点S在第一个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1能通过第二个平面镜继续成像,那么第一个像S1必须在第二个平面镜前,且第二个平面镜应处于第一个像的可见区域中,  相似文献   

13.
一 问题的提出 一天,我在理发店理发时从两块互相垂直的理发镜中看到三个自己的像,我感到很惊奇,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物体在一块平面镜中只能成一个像,由此推断,物体在两块平面镜中应该只能成两个像,可现在在两块平面镜中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邱会明 《物理教师》2011,(11):69-69
1一道几何光学竞赛题及原解答 原题.两块平面镜宽度均为L=5 cm,相交成角α=12°如图1所示,构成光通道.两镜的右端相距为d=2cm,左端靠在光接收器的圆柱形的感光面上.试问入射光线与光通道的轴成的最大角度φmax为多少才能射到光接收器上?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在发廊理发时 ,能从自己前面的平面镜中看到身后的一些“物体” ,其实看到的这些“物体”是身后物体在镜中成的虚像。坐在椅子上的你 ,能通过平面镜看到身后多大范围内的物体呢 ?人能够通过平面镜看到身后的“物体” ,是因为身后的物体能将灯光或阳光反射到镜面上 ,这些光再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入人眼的缘故。(图 1)如图 1 人眼位于平面镜AB前的S(图 2 )点 ,要确定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范围时 ,我们可把人眼S看成是一个光源 ,在该光源发出的无数条光线中 ,有两条光线SA、SB刚好照射到平面镜AB的边沿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分别…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先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来分析两个互成角度的平面镜间的成像情况 :如图 1所示 ,平面镜 OM和 ON互成 α角 ,物点 S与交点 O的连线与平面镜 OM成 θ角 ,与平面镜 ON成 β角 .根据平面镜成像性质可知 ,要使物点 S在第一个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S1能通过第二个平面镜继续成像 ,那么第一个像 S1必须在第二个平面镜前 ,且第二个平面镜应处于第一个像S1的可见区域中 .因此 ,必须使发光点射向第一平面镜的光线的反射光线能够射向第二个镜面并且再次被反射成像 (只要物体在平面镜前 ,我们就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物体的像 ,但由于物体在平面镜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互成角度二平面镜成像进行了讨论.当两平面镜夹角为α,36α0°∈N时,两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总合为36α0-1个;当两平面镜夹角为α,36α0 N时,所成像的个数笼统地说可成无数个像。实际上,成像的个数与两平面镜的夹角以及物点在二平面镜间的位置有关;据成像的连续性可以设法构造平面镜以达到持续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18.
在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中,有一个学生实验——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一块透明的玻璃板竖直地放在一张白色的纸上,另准备好两个相同的棋子以及刻度尺、铅笔;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看一看,它的像是在镜前,还是在镜后?  相似文献   

19.
下面是见诸多本教学参考书上的一道光学题 .题目 如图 1所示 ,一根长为 L 的直薄木条有两个观察孔 ,观察孔间的距离为 d,d恰好是一个人两眼的宽度 .当木条水平放置时 ,某人想通过两孔看到木条在平面镜中的完整的像 ,试问平面镜的宽度至少要多大 ?图 1         图 2原解 几乎所有参考书提供的答案都是L- d2 ,其解题思路大体如下 :如图 2所示 ,C、E、F、D分别表示木条的右端、右眼、左眼、木条的左端 (左、右方位以观察者为准 ) .用对称法先画出点 C、D的像点C′、D′,作出成像光路图 .显然 ,用右眼看木条左端的像 ,用左眼看木条右端的像 ,可得平面镜宽 AB的最小值 .由△C′AA′∽△C′FE,可得AA′=12 EF,BB′=12 EF,又 A′B′=12 (EF C′D′) ,故镜宽为   AB=A′B′- AA′- BB′=12 (C′D′- EF)=L- d2 .分析 上述思路似乎天衣无缝 ,但仅考虑了确保观察到镜中木条像的左、右两端 ,而忽视了是否能观察到镜中木条像的中部 .诚然 ,图 2中右眼 E能观察到木条像的 G′D′部分 ,左眼 F能观察到木条像的 C′H′部分 ...  相似文献   

20.
杨学切 《物理教师》2003,24(8):20-20
在教科书和参考资料中都说明:汽车的观后镜不用平面镜而用凸面镜,是因为凸面镜可以用来扩大观察范围——增大视野。如下图1、图2(P点代表观察者的眼睛位置),可以看出对于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面镜,观察者离镜同样远时,从凸面镜观察到的范围要比平面镜大。用一个口径不太大的凸面镜就能观察到比较大的范围内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