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竞赛大纲中对狭义相对论部分的要求是知道爱因斯坦假设、时间和长度的相对论效应。爱因斯坦的两条重要假设,1.相对性原理:所有惯性系都是平权的,在它们之中所有的物理规律都一样。2.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的惯性系中测量到的真空光速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李梅  周向群 《物理教师》2013,(12):27-30
作者基于中学生学习狭义相对论重在体验原创思想,准确理解科学内涵的想法,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创设思想深刻、易于理解的光传播情景,分析爱因斯坦追光实验疑问;讨论超新星爆发的光传播问题;思考光速究竟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对科学疑难进行审查、批判,提出狭义相对论原理,并通俗地解释其内涵.运用光速不变原理,借助物理事件图示,简明、定量地导出时间、长度测量的相对性和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并给出科学规范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广义相对论简介 1.内容提要 (1)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狭义相对论认为,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在此基础上,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性原理推广到非惯性参考系,认为在任何参考系中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这就是广义相对性原理.  相似文献   

4.
相对性理论(简称相对论)与平常所说的相对性原理是不同的。早在爱因斯坦之前,很多学者就已注意到相对性原理的存在了。所谓相对性原理是指下列事实而言,凡是运动的物体都是相对的。例如,把铁道旁的电线杆看作是不动的,火车以速度V向前行驶,反之,也可把火车看作不动,电线杆以速度V向后行驶。爱因斯坦的相对性理论是在相对性原理之外,再加上一条光速不变原理,由这二个原理所组成的。所谓光速不变原理是指光的速度对于互相平行并以一定速度运动的一些物体来说是不变的。现在介绍几种由相对论导出的我们不太习惯但是非常有趣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竞赛涉及的知识概要1.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1)爱因斯坦假设 这是爱因斯坦在 190 5年依据迈克耳逊光干涉实验中“无论光在以太中怎样传播 ,以太风对光速都没有影响”、预期的干涉条纹的移动始终不能出现令人惊讶的事实而提出的 ,爱因斯坦扬弃了宇宙中存在以太介质的假说及绝对参照系的想法 ,大胆总结出解释迈克耳逊实验的两条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1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 :一切彼此相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参照系 ,对于描写运动的一切规律来说都是等价的 .2光速不变原理 :在彼此相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一惯性参照系中 ,所测得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在狭义相对论理解上的一个错误观点,说明光具有惯性.基于光速不变原理和狭义相对性原理的速度合成法则及尺缩-钟慢效应,是一个统一自洽的整体.相时论的正确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北京卷     
1.属于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中,()(A)真空中光速不变.(B)时间间隔具有相对性.(C)物体的质量不变.  相似文献   

8.
1905年,爱因斯坦以惊人的胆识和创新精神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并在这两个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狭义相对论。随后,爱因斯坦又经过了十年的艰苦努力,于1916年建立了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变革了从牛顿以来形成的绝对时空概念,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和相对性,建立了新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中的质能关系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广义相对论把相对论原理推广到非惯性参考系和弯曲空间,从而建立了新的引力理论,并为科学地研究宇宙结构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一、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1.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 为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所取的参考系,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是否适用而分别称作惯性参考系与非惯性参考系;伽利略通过实验指出:在任何一个惯性系内部所做的任何力学实验都无法确定该参考系是静止的还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切彼此相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参考系,对于描写运动的力学规律是完全等价的,并不存在某一个比其他惯性系更为优越的惯性系,任何力学实验都不可能确定某个惯性系是否“绝对静止”.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电磁学的许多实验与牛顿理论的矛盾都很尖锐。为此,一些物理学家意识到牛顿理论存在问题以及新理论将必然产生。1905年,爱因斯坦以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基础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四维平直时空理论),该理论以惯性系之间的洛伦兹坐标变换代替牛顿理论中的伽利略变换,因而要求一切物理定律在洛伦兹坐标变换下保持不变(即“狭义相对性原理”)。  相似文献   

11.
190 5年 ,爱因期坦在德国《物理学纪事》杂志上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论文 ,以两个公理性前提假设为基础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论文中的原始表述如下 :“以下的讨论将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依据 .这两条原理我们定义如下 :( 1 )对于两个相互间做匀速平移运动的坐标系 ,物理系统的状态变化的规律是一样的 .( 2 )在“静止的”坐标系中 ,不管光线是从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发出 ,光的运动都具有确定的速度 c.”第 ( 2 )个假设称为光速不变原理 .若只从爱因斯坦在论文中的表述来看 ,光速不变是有条件的 ,而且与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 .论文中…  相似文献   

12.
洛伦兹变换是建立在光速不变原理和狭义相对性原理两个假设的基础上,并引用了伽利略变换原理而得出的结论.因为光速和两惯性系的相对运动速度都是常数,所以,洛伦兹变换实质上就是在两个惯性系间进行的时间和空间的坐标变换.因为相对性原理的意义在于自然现象或物理形式对任何惯  相似文献   

13.
证明由不同系统的局域Lorentz变换不能得到光速可变.基于狭义相对性原理必然得到一个不变速度ch.因此,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应该严格地重新定义为:Ⅰ.狭义相对性原理,其必然导出一个不变速度ch.Ⅱ.假设理论中的这个不变速度ch是真空中的光速c.如果第二个原理不成立,例如存在超光速运动,则理论仍是形式相同,仅仅c→ch的泛狭义相对论.这是目前许多问题的一个最简单的修改.如果ch是各种不同的不变速度,则多时空体系相应于多世界.结合超光速等,发展理论的其他方法也被探索.光速可变理论应该联系于广义相对论.  相似文献   

14.
由光速不变原理结合相对性原理得出洛仑兹变换;借助于洛仑兹变换,推导出狭义相对论的普遍结果,如长度的缩短、时间间隔的延长、速度的合成、质速公式、质能关系式等;其中关于质量的概念是狭义相对论导致具有普遍的最重要的结果,物理学确认的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电磁学的许多实验与牛顿理论的矛盾都很尖锐.为此,一些物理学家意识到牛顿理论存在问题以及新理论将必然产生.1905年,爱因斯坦以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基础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四维平直时空理论),该理论以惯性系之间的洛伦兹坐标变换代替牛顿理论中的伽利略变换,因而要求一切物理定律在洛伦兹坐标变换下保持不变(即"狭义相对性原理").  相似文献   

16.
超光速之谜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狭义相对论,揭开了人类物理学史的新篇章,成为继牛顿力学之后的对世界认识的又一次大发展。狭义相对论建立在两条基本原理之上:(1)狭义相对性原理:即对于做相对匀速运动的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到的物理定律的形式保持一致;(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狭义相对论中由于“光速不变”而产生了三个常见的相对论效应:时间膨胀(time dilation)、长度收缩(relativistic length contraction)和同时的相对性(the relativity of simultaneity).实际上,光速不变原理所导致的效应不止这些,前灯效应(headligh...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出发,根据时间间隔、空间距离在不同惯性参考系相同的结论,得出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体的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表达式相同,进而得到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动力学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均相同.并分别举例说明更换惯性参考系后,可以明显简化动力学问题的解答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新定义了参考系,即使用统一的时间参量和统一的空间坐标来描述事物运动,并提出了参考系对的定义,即由两个参考系分别描述同一运动。考虑到相对论的重点是关于两个参考系分别描述同一运动,我们试图通过利用光速不变等假设由坐标变换建立微分方程,给出一种能够严格求解lorentz变换的全新的方法。并从该公式出发利用不等式分析严谨地证明了最大速率约束,结合一些相对论的悖论与前人的观点,我们从参考系对的定义出发给出了惯性系对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根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真空中光速在任何惯性系中都相等,光速是一切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传播的最大极限。有关超时空传输(或量子隐形传送)的科幻故事由来已久,人们对这种技术的兴趣也经久不衰。皆因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没有任何东西可快过光速。对渴望突破三维空间限制的人类来说,“超时空传输”与“时间机器”一样,都遥不可及,但却偏偏是最吸引人的梦想。2002年8月,澳大利亚科学家提出,光速可能是不恒定的,这一大胆创新的设想,意味着现代物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无独有偶,2003年3月,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高级讲师诺昂·马盖罗指出,大爆炸理论和相对论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最直接的是:第一,相距遥远的星系之间相似的概率几乎为零;第二,如果光速是固定不变的,宇宙就不可能膨胀的这么快。科学家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但迄今为止所有试图解释这些现象的理论都是修正而不是根本替代大爆炸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