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弹劾作为人民监督国家公职人员的一项权利,目前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宪法所确认。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应当享有弹劾权,宪法应当确认并做出相应规定。通过修改宪法建立弹劾制度,是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人民行使弹劾权既是人民民主和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又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探讨构建我国弹劾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宪法依据,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最本质的内容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才对国家权力实施控制 ,才有所谓“限权政府”。在历史上 ,宪法产生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宪法的发展和成熟意味着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完善 ,而公民权利的保障质量是宪法发展程度的标志。在逻辑上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也是衡量一切宪法价值包括自由、效率、秩序的基本尺度。依宪治国 ,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法治 ,应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多部立法的诸多条款已经规定了纵横交织的规范审查权力.此种权力根植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单一制国家结构之上,分属于人大监督权、行政领导权与审判权三个脉络.从其运作机制来看,我国的规范审查权在整体上表现为国家机关相互协调的自组织权力.因私人普遍缺场,其运作效果尚未达到监督国家机关抽象行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要求.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的核心实质上是农民问题,而农民权利的缺失则是造成诸多问题的关键因素。我国宪法规定的很多公民基本权利,如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等,在农民身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法律制度的层面给予重视和考虑,给予农民平等的选举权和结社自由权,保障农民的财产并提供一定政策支持,通过教育手段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并为农民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大中小学一体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宪法教育侧重于培育宪法信仰。而宪法信仰的培育需要在培养宪法情感、增强宪法认知基础上,深刻领悟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限制公权力的宪法精神,洞悉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法治等宪法原则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宪法价值,理解宪法实施与监督的制度建构与成效。坚持把宪法“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教学实施总策略,灵活运用“问题链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具体教学方法,实现大学生宪法教育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知情权的理论和法律制度得到迅猛发展。明确知情权的基本权利属性,通过对知情权的现实基础、民主基础、权力制约基础进行深入研究。为加快相关立法,推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提供必要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强调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代表着理性、效率、文明、民主和秩序。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正式载入我国宪法,从此,依法治国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我国宪法忠实记录了依法治国方略在中国确立的历史过程,是法治在我国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转变宪法观念,完善宪法制度,对于逐步实现法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营业自由"作为我国法律中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至今还未被写入宪法,现存的商事登记制度繁琐、效率低,因而会对营业主体的进入和营业活动的自由造成影响。所以,我国必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营业自由"法律体系,完善当下的"营业自由"法制建设。基于此,我国立法者应在宪法上给予"营业自由"明确地位,使其具体化,重构适当的保障宪法有效实施的制度,为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提供有供的救济途径,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9.
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具体化而得以保障.但当规范性文件与宪法抵触时及当宪法权利没有被具体化而公权力作出的具体行为侵害公民基本权利时,就需要通过宪法救济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我国现有的宪法救济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权力”是必要的恶,它既能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益的实现,又天生具有扩张性和腐败倾向,因此,控制权力是永恒的需要。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最有效的控权手段是法律。而法律的控权功能首先是由宪法确立并由宪法所保障,且成为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产生于权力制约的需要;宪法通过制度设计以权力和权利来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1.
<正>宪法原则是指一定文本的宪法所规定或者确认的基本原则、基本准则和基本价值,体现了统治者的根本意志、利益和要求。因此,宪法原则确定了宪法的根本性质、发展方向及立法活动的根本指导方针。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尊重法治原则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宪法普遍具有的宪法原则。对于我国宪法原则,法学界有不同观  相似文献   

12.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终极价值。宪法对人权的保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保障,控制国家权力;二是微观保障,规定基本权利的内容。历史地看,宏观上,人权观念的变化促使了宪法观念从限制国家权力到作为共同体的根本价值的变化。微观上,人权促使了基本权利的增长。这两方面的变化体现了人权保障的新跨越。我国宪法和现代宪法观念有暗合之处,但不能等同。这是对我国人权保障条款的认识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权力的异化与越位作为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一种非常态,不但对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及政治格局的和谐有序有着相当的破坏性,而且威慑着公民日常生活中基本权利的正常行使。作为最具司法权威的宪法诉讼制度,通过其自身所具有的良好秉性与高尚情操,运用一系列精巧的程序与实体设计,实现着对权力体系有序塑造的终极保障,从而实现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终极维护。  相似文献   

14.
受教育权是大多数国家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然各国规定却相差迥异。与国外宪法相比,我国宪法中关于受教育权的保障程度和保障措施远不及发达国家,在法律和制度保障上尤为欠缺。在推进依法治教的今日,我们迫切需要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和成功做法,如重视教育公平、加强物质和制度保障、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监督权是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在我国,人民有权通过监督权经常性地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但目前我国的人民监督权在事实上仍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充分认识并重视人民监督权的神圣性与至高性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主权原则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同权论认为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同属于宪法上的基本权利,而制度保障说则将大学自治视为对学术自由的保护,制度保障说准确界定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关系,对我国大学法治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主是指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有三种存在方式,即观念的、制度的和行为。法治指依靠法律治理国家。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法治为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进一步提高民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进一步健全法制,进一步拓宽公民参政议政渠道,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和法律与法治的关系一样:法治要求公民行为受到法律规定的有效约束,宪政则要求政府所有权利的形式都被纳入宪法的制约[1].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就要求政府管理接受法律的各种规制,而依法治国,则必须要依宪治国.中国宪法的沿革也始终没有停止,在不同历史时期,为适应国情之发展,历经几次修改,说明了中国政府正积极努力,使中国步入法制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整体介绍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是宪法的重要内容。作为以宪法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教育专册,第三单元以"人民当家作主"为题,着重介绍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认识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对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意义,从而坚定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仍然存在很大缺陷,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是实现权利的本质内涵的需要,是满足国家正当性存在并实现其价值的需要,是履行国际人权公约义务的需要。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需要在宪法中增加规定权利救济请求权,将其确立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健全有关公民基本权利救济的普通法律体系,全面落实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在宪法中增加对私人间普通法律未提供救济的公民基本权利纠纷的救济规定;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的应有作用;在宪法中确立基本权利的法律限制的界限和原则,以此来减少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所存在的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