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教材分析《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为"故事集锦",有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有历史故事《推敲》,有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本课所选的三则伊索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  相似文献   

2.
刘庆昌 《师道》2009,(7):73-73
新课程的理论告诉我们,教材是一种资源,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地编排、调整、补充,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是应该提倡的教材观。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国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选用了《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则寓言故事,每则寓言都通过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揭示一个道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获得感悟。  相似文献   

3.
詹丹 《语文学习》2020,(1):59-62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除了选入外国的两则伊索寓言外,还选了中国古代《列子》中的《杞人忧天》和《吕氏春秋》中的《穿井得一人》两则寓言。《杞人忧天》的故事已是成语,为世人所熟知,而《伊索寓言》的两则,又是传统教材中的保留篇目,如1987年版的人教社初中《语文》课本和1993年版的九年义务制《语文》课本[1],都选了这两则寓言,只有《穿井得一人》是统编教材新选入的。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 《初中生》2009,(3):41-45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小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很有启发。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读《伊索寓言》时,就对一些故事作了新的诠释。那么,你在读完《伊索寓言》后又会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5.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它节选了《伊索寓言集》中三则寓言,分别为《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影,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趣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故事很简单,但道理却很深刻,学生理  相似文献   

6.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共由《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篇寓言组成。我在教学《牧童和狼》这则故事时收获最大。《牧童和狼》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讲着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谓妇孺皆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第9册第12课三则小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从《伊索寓言》中选取)。【教学目标】在比较阅读中体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1.揭题,齐读。2.组织交流:你了解的伊索及《伊索寓言》。二、对比阅读,体悟"多角度阅读"的方法1.浏览《狐狸和葡萄》,指名简单说故事及其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故事方面的内容占据了一定的分量,这些寓言故事大多篇幅短小,其中不乏生动有趣的故事。有的寓言往往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些寓言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融文学性、知识性、哲理性于一体。比如二年级上册第十一课《乌鸦和狐狸》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中的《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等,这些寓言故事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生动、有趣,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上册,选了两篇《伊索寓言》故事,其中一篇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教授本课时.讨论完这则寓言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描写手法、故事寓意之后,进入了拓展环节:续写此故事。我说:“同学们,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先生曾对《伊索寓言》有过很高的评价:“《伊索寓言》大可看得”,正如他的《读(伊索寓言)》不愧是一篇讥讽和透视现代人情世态的立意深远的妙文。对于《伊索寓言》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钱氏是“读”或说是“别解”,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课文《酸的和甜的》的故事源自《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狐狸和葡萄》只写了“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课文《酸的和甜的》在原来故事中增加了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三个角色,有八个自然段和八幅插图,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课文的寓意也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想让别人得到”变成了“凡事要自己去体验、尝试,  相似文献   

12.
《读(伊索寓言〉》(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是钱钟书先生写的一篇读后感,但它又与一般的读后感不同,别出新意。钱先生没有像通常的读者那样由作者的思想牵着鼻子走,而是在读的过程中掺进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对《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进行“新解”,给每一个故事都生发出新的寓意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酸葡萄心态     
《伊索寓言》中记载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动物故事,以此隐喻人生,其中有一则《狐狸和葡萄》的寓言说的是:狐狸饥饿,看见架上挂着一串串葡萄,想摘又摘不到,临走时自言自语地说:“葡萄还是酸的。”  相似文献   

14.
寓言通常是一个故事一个道理,故事是假托的,手法是拟人的。小学生可逆性强,要引导他们通过学习寓言来学会怎样为人处世,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好运中不忘忧虑,在厄运中学会忍耐。一、窥寓言特色,察因果关联 寓言是穿着外套的真理,故事是外套,寓意是灵魂。“寓言”这一名称,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庄周的解释:“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寓言中的寓意鲜明突出。《伊索寓言》常告诉人们不要怜悯恶人等。更多的寓言则是暴露社会的缺陷,揭示生活中的丑恶,或嘲笑行为和思想性格上的弱点。在“不敢斥言”的年代,采用比喻的手法,才能更好地实现它的社会功能。故事性、虚构性、寄托性、哲理性是寓言的四个要素。它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写法,最能深刻地表达作者的寓意,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寓言情感逻辑并不是赤裸裸地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承续与突转表现出来的。寓言中事物的情感往往是类型化的:狐狸的狡猾、狼的凶狠、狮子的霸道,共性大于个性。小学寓言有明显的概念化。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明白情节发展是作者的感情逻辑,而这种f青感逻辑是非常特殊、不可重复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不少《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伊索是一个奴隶,是一个被压迫的人。我们解读他的作品,既要读文,也要读人。只读一个人的作品,视角是窄的。只有既读懂了作者和作品,我们才会对作品中的形象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孔庆来 《学语文》2007,(4):10-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寓言教学内容共有三处:第二单元周国平的《人生寓言》(节选)两篇、第六单元的《寓言四则》和名著导读中的《伊索寓言》。鉴于同册同种文体,多篇材料,零  相似文献   

16.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成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却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并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 这个寓言再次出现在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里,钱钟书对它有了新的阐释,我也对它有另一种新的理解。以前,和所有初读这则寓言的人一样,我觉得狐狸的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实在愚  相似文献   

17.
《伊索寓言》中有则这样的故事: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几串熟得发黑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便使尽一切绝招儿,想够到葡萄,可怎么也够不着。他  相似文献   

18.
统编教材语文第三册有《伊索寓言二则》一课。教学时,我又补充了三则(《狐狸与葡萄》、《北风与太阳》、《农夫与冻僵的蛇》),共用两教时。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兹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9.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态。在《庄子》中有《寓言》一篇,我国的“寓言”二字即始见于此。外国寓言作品中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还有古印度的寓言。  相似文献   

20.
一、从《龟兔赛跑》说起伊索寓言大多取材于动物世界,故事情节简单易记,但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给人以生活中触类旁通的教训。它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受到孩子的青睐,因而常被选作教材,借此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龟兔赛跑》就是伊索寓言中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