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槐米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槐米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槐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共分离到39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28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5.227%.主要包括8-十七碳烯(26.358%),[S-(R^*,S^*)]-5-(1,5-二甲基4-己烯基)-2-甲基-1,3-环己二烯(12.093%),石竹烯(11.969%),2-甲氧基-3-(2-丙烯基)苯酚(8.460%)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叶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鉴定其成分,按照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成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出63个峰,确定了61种化合物,所鉴定的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41%,其主要成分有:P-烯丙基茴香醚(25.43%)、β-芳樟醇(15.27%)、2-异丙基-5-甲基-9-亚甲基-二环[4.4.0]-癸-1-烯(9.62%)、1α,2,3,4,4aβ,5,6,8aα-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乙基)-萘(5.32%)、1仅,2,3,4,4a仪,5,6,8aα-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乙基)-萘(5.01%)、1-乙烯基-1-甲基-2,4-表(1-甲乙烯基)-环己烷(4.35%)、桉油精(3.75%)、1-乙烯基-1-甲基-2-(1-甲乙烯基)-4-(1-甲亚乙基)-环己烷(3.37%)、库贝醇(2.14%)等9种化合物,占全油含量的74.26%.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东阳西垣香榧的新鲜外种皮中的挥发油,总提取率为6.8%。并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离出42个色谱峰,鉴定出了30种成分。相对含量超过1%以上的组分有11种,占总含量的90.46%,分别是柠檬烯39.38%,1R-α-蒎烯31.61%,β-水芹烯5.13%,(1S-顺)-1,2,3,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4.00%,大拢牛尔烯3.73%,β-蒎烯2.40%,茨烯2.11%,反-β-金合欢烯1.82%,异松油烯1.47%,可巴烯1.28%,2-异丙基-5-甲基-9-亚甲基-二环[4,4,0]1-癸烯1.26%。其中柠檬烯和α-蒎烯含量较文献报道高,实验为东阳西垣香榧外种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GC—MS方法分析油松松针中挥发油成分.方法:以水蒸汽蒸馏方法提取油松松针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利用谱图检索油松松针中挥发油的主要有12种主要成分,分别为龙脑(45.133%)、醋酸冰片酯(11.212%)、1R-α-蒎烯(11.173%)、β-石竹烯(10.291%)、杜松烯(7.083%)、松油烯-4-醇(4.226%)、古巴烯(3.368%)、1,7-辛二烯、3-亚甲基(1.985%)、β-蒎烯(1.932%)、8-亚甲基-(1α,2α4α,5α)三环[3,2,1.02,8]辛烷(1.785%)、莰烯(1.328%)、反-松香芹醇(0.480%).结论:油松松针中挥发油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天然药用资源.  相似文献   

5.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柠檬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共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占93.7%,主要成分为芋烯、蒎烯、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柠檬醛、β-月桂烯、水芹烯、松油醇、莰烯、石竹烯、蒈烯、斯巴醇、丁香酚、辛醛、壬醛、香茅醛、橙花醇和其乙酸酯类等,分析结果为产品开发、调香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以KF/Al2O3为催化剂,研究了柠檬醛和丙酮缩合制备假性紫罗兰酮的反应,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原料摩尔配比(柠檬醛,丙酮)、催化剂用量诸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制备假性紫罗兰酮的优化反应条件:温度15℃、时间0.5h、柠檬醛,丙酮10mmol/90mmol、催化荆KF/Al2O3 1.45g,柠檬醛的转化率为97.6%,假性紫罗兰酮的选择性为100%。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三羰基(五甲二硅基)环戊二烯基羰基卤-钼[(η5-C5H4SiMe2SiMe5)(CO)3Mo-XX=Cl、Br、I]和(五甲二硅基)环戌二烯基双三苯基膦羰基溴钼[(η5-C5H4SiMe2SiMe5)(PPh3)2(CO)Mo—Br]以及二羰基(五甲二硅基)环成二烯基环氧亚成基卤钼{η5-C5SH4SiMe2SiMe5)(CO)2[CO(CH2)3]Mo-XX=Br、I}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硅与茂环发生电子反馈作用表现在红外光谱振动吸收发生位移,从而讨论硅甲基取代环成二烯后对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的影响。并对标题化合物的主要红外吸收带进行归属。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放线菌JXJ-35菌株发酵液的初步分离纯化,得到4个化合物,由波谱解析鉴定为:豆甾-4-烯-3,6-二酮(1),胡萝卜苷(2),2,6-二甲基-2,6-二羟基-庚-4-酮(3),槲皮素(4)。其中槲皮素据报道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阴香叶挥发性物质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采集阴香叶的挥发性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阴香叶中鉴定出39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8.48%,其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龙脑(19.68%)、桉树脑(10.49%)、乙酸双环【2.2.1】庚-2-基酯(9.65%)、α-蒎烯(7.36%)、D-柠檬烯(6.45%)、石竹烯(5.80%)等,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阴香叶特殊的香味.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材料对辐裂锈革菌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技术( NMR、MS、UV、IR)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从辐裂锈革菌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1)grifolic acid,(2)4-(2′,5′-dihydroxyphenyl)-(E)-3-buten-2-one,(3)反式-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4)原儿茶醛,(5)对羟基苯甲醛,(6)亚油酸,(7)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8)过氧麦角甾醇。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从新鲜肾茶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82个峰,鉴定出82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柏木醇(53.64%)、斯巴醇(4.13%)、1-辛烯-3-醇(3.92%)、α-柏木烯(3.47%)、蓝桉醇(3.24%)和β-柏木烯(2.51%).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个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dmb)2(ipbd)](ClO4)2[dmb=4,4′-二甲基-2,2′-联吡啶],ipbd=2-(6,9-二氧环己环苯基)咪唑并[4,5-f]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1H NMR对该配合物进行表征;用电子吸收光谱、粘度测试研究配合物与DNA作用。此外也研究了配合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Ru(dmb)2(ipbd)](ClO4)2与DNA之间通过插入模式结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我们已发表的苯硫醇在Au(100)上吸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结果进行了模拟.根据STM结果,苯硫醇在Au(100)表面形成(√2×√5)的结构,最小重复单元为Au(100)-(√2×√5)的-1BT.分子模拟结果表明,BT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导致邻近的BT分子方向发生变化.如果考虑分子方向的变化,得到的最小重复单元应该是Au(100)-(√2×3√2)-2BT.(√2×√5)的结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夹角为75°或105°;(√2×3√2)结构是一个矩形,相邻两边的夹角为90°.在重复单元Au(100)-(√2×√5)的-1BT和Au(100)-(√2×3√2)-2BT中,苯硫醇的覆盖度都是0.33.通过分子模拟结果与STM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分子模拟结果可以作为实验的一种重要补充,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金属表面缓蚀功能膜自组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用乙醚对玉米须水煮液进行萃取,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然后用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有:邻二甲苯(含量为15.02%)、对二甲苯(含量为11.93%)、对乙烯基苯乙醚(含量为17.12%)、4,4-二甲基-1-氰基环已醇(含量为15.29%),(3反)-4-甲硫基丁烯基异氰酸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以及恶唑酮(oxazolone,OXZ)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方法: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n=30)。Ⅰ组、Ⅱ组参照Morris及Walter的方法制备小鼠TNBS模型:Ⅰ组(TNBS溶剂对照组),50%乙醇0.1 m L灌肠;Ⅱ组(TNBS模型组),0.6%TNBS溶液0.1 m L灌肠;两组灌肠给药一次后在d 1、d 2、d 3、d 5、d 7每组处死6只。Ⅲ组、Ⅳ组参照Heller方法制备小鼠OXZ模型:Ⅲ组(OXZ溶剂对照组),皮肤涂抹100%乙醇0.1 m L,每天一次,连续2 d,d 7以50%乙醇0.1 m L灌肠;Ⅳ组(OXZ模型组),皮肤涂抹1%OXZ溶液(100%乙醇溶解)0.1 m L每天一次,连续2 d(致敏),d 7以0.5%OXZ(50%乙醇溶解)0.1 m L灌肠;两组灌肠给药一次后在d 1~d 5每天处死6只小鼠。观察Ⅰ~Ⅳ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组织大体损伤指数(colon macroscopic damage index,CMDI)和病理组织学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PS),并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结果:两种模型组小鼠DAI,CMDI和HPS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变;TNBS和OXZ诱导的结肠炎均可导致MPO明显上升,TNBS结肠炎TNF-α明显上升,OXZ结肠炎IL-4明显下降。结论:TNBS及OXZ均能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两种模型各有特点,其中TNB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以辅助性T1(helper1,Th1)型炎症反应为主,OXZ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以辅助性T2(helper2,Th2)型炎症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6方法,计算研究了(Me2BN3)n(n=1~3)簇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研究表明,环状多聚体(Me2BN3)n(n=1~3)的优化构型均为由不同子体系的叠氮基0-N和B原予相连形成的环状结构.讨论几何参数随聚合度的变化关系,同时对所有优化构型进行振动频率计算,对其IR谱进行归属,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计算值均可信.簇合物的热力学函数均随簇合物的聚合度n以及温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由聚合反应的焓变可知,在298.2K下单体形成三聚体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而形成二聚体则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7.
以季戊四醇为原料,经多步合成季戊四胺,然后与2-噻吩醛反应,合成了(N1,N2),(N2,N3),(N1,N3)-三(噻吩亚甲基)-N-(噻吩亚甲基)-季戊四胺。结构经核磁和X-单晶衍射实验证实。结果表明:其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空间群P6(5),Z=4,晶胞参数:a=1,8385(6)nm,b=1.8385(6)nm,c=1.3866(8)nm,a=90.00,B=90.00,1=120.00,V=4.05873nm3,F(000)=1740.0,Mu=0.39mm-1,R1=0.0719.Rw=0.214.  相似文献   

18.
应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美花红千层叶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定芳香成分,采用GC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鉴定了其中的21种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4.77%,其主要成分是1,8-桉叶素(43.36%)、α-蒎烯(33.18%)、α-松油醇(7.37%)、柠檬烯(3.57%)。  相似文献   

19.
以CdTe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Ag(Ⅰ)和Ca(Ⅱ)进行了定量检测.考察了缓冲液的浓度、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浓度为10~20 mmol/L、pH值为7~8的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Ag+与量子点反应时间为20 min时,量子点荧光衰减程度(ΔF)与Ag+浓度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