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维多利亚时代诗人杰拉德·霍普金斯不仅是公认的宗教诗人和自然诗人,也是一位具有独特视觉敏感度和表现力的风景诗人。他的风景诗作将自然与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其笔下的风景既具有宗教的超验神性,又具有物质存在的现实性,实现了神学与生态观照之间的平衡统一。诗人通过参差多态和神秘崇高的景观描写折射出对神性自然的敬畏虔诚,同时以现代生态神学思想抵御理性主义对自然的祛魅,从而推动自然踏上复魅之路。  相似文献   

2.
透过生态神学的视角,莎剧《麦克白》是异教神学与基督教神学的碰撞和书写。魔法和巫术女神赫卡忒随同三女巫,在对自然破坏力量的召唤及转换中,彰显了混乱的自然世界和邪恶的动物世界,最终成为残酷自然的外在表征,与基督教所召唤的有序、和谐的仁爱自然构成最高意义的对立,从而传达出莎士比亚对基督教神学的潜在怀疑,形成赫卡忒与基督教上帝的某种神学对话,揭开了本剧在两种神学观念冲突下进行价值重组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3.
科学在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神论者利用科学宣传宗教神学,无神论者运用科学反对有神论,文章通过分析科学的本质得出:有神论与科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而无神论与科学则内在一致、和谐统一。因此,无神论者应掌握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运用科学这一有力武器反对有神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法国伟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批判宗教神学世界观的历史功绩作了客观评价。伏尔泰的批判武器是自然神论,这种自然神论是摆脱神学的简便形式,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无神论形式。今天研究这种反神学思想,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自然科学长期来呈现着相互对立和相互渗透的关系。两者产生的共同原因和认识根源,是观察和解释自然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认识史上进行考察,可发现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宗教思想体系中也蕴藏着某种科学、合理的思想和命题。宗教在历史发展中曾多次自觉地起到了科学传播工具的作用,客观上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注意吸取宗教与自然科学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十分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无神论,是在吸收无神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是在与宗教神学观撞击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面对历史悠久而纷繁复杂的宗教神学现象,科学无神论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经历了各自艰苦曲折的思想转变以后,以更深邃、锐利的目光,透视了宗教神学的深层本质,洞察了宗教神学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揭开了神学的神秘面纱,建立了科学无神论的理论体  相似文献   

7.
伊奥尼亚哲学家的神学思想是伴随着对自然始基问题的终极叩问而逐步彰显的。他们关于自然、灵魂和逻各斯等问题的思考,尽管结论不一,但均经由了一个从自然始基到神与灵魂再到逻各斯的抽绎过程,呈现出由经验到先验的思想进路和终极欲求,代表了希腊理性神学的早期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8.
对于基督教经典中的最高存在者究竟应该用哪个/哪些汉语词加以翻译?这是比较宗教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大问题。19世纪,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曾有过长期的争论。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不同意以马礼逊圣经译本为代表的用汉语的"神"来翻译God的做法,他从比较角度对汉语中的"上帝"和"神"进行分析,并用它们作为Elohim和Ruach的译名。他不但认为"上帝"和"神"在本质上与希腊罗马的theos和Pneuma一致,而且认为中国宗教具有自然神学的特征,与希腊罗马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麦都思关于"上帝"和"神"的观点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是当时中西宗教和思想传统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认识中国基督教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意义。他利用中国文化元素阐释基督教神学的探索是近代中国基督教神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西方解读中国宗教乃至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也为中国人认识基督教作了理论上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宗教一直存在着对立关系。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检验标准不同是宗教科学对立的思想根源;文化领导权的排它性、意识形态的惟一性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是宗教科学对立的社会原因;但是,科学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它无法全部解决人生苦难,其负面效应也日渐凸现,这使当代宗教与科学又有着和谐并存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经典物理学体系的创立者牛顿.他的科学贡献已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的里程碑。而他的科学成就主要是由于前半生自发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但他从小生活在宗教气氛浓厚的家庭,思想上打上了信仰上帝的烙印,这种宗教意识把他引向了对神学的狂热追求中,甚至充当攻击无神论的科学顾问。他最后三十几年的后半生中.人类一颗杰出的头脑竞用来钻研宗教神学,毫无科学贡献了。创制阴极射线管并对阴极射线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的。还发明了辐射计、闪烁镜等科学实验仪器的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也在后半生坠入唯心论世界观的泥潭,投身于降神现象研究,硬说自己用科研证实了降神骗局,在科研中再也一无所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詹姆斯借助潜意识理论阐释宗教经验现象,认为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既是宗教与科学对话的“中介项”,也是“人神感通”的“中介项”,潜意识理论被神学家所利用,成为宗教神学的“亲密伙伴”。然而,潜意识理论是宗教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正确认识潜意识理论的科学性,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讨论的重点,其后期的研究也充分表明了潜意识这个“中介项”是宗教神学的“危险伙伴”。  相似文献   

12.
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的《耶稣传》在西方文化思想发展史中是一部转折性的著作。在由它颠覆的西方传统基督教神学神圣世界的废墟上,现代神学、人类学、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现代思想逐步生成。由此,我们梳理西方思想文化的逻辑演进不应忽视这部重要的先驱之作。  相似文献   

13.
费尔巴哈对宗教神学的揭露和批判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本主义为中心,论述了宗教产生的基础及其本质。在批判宗教神学中逐渐形成了人本学思想,人本学则成为其宗教批判的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新哲学的建立必须“将神学变为人本学”。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但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科学和理性走向融合,大大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理性化、功利化,也加速了宗教与神学的削弱。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工业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同时,人类的贪欲和狂妄日益膨胀,人类中心主义理念开始凸显,必然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只有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藩篱,超越对科学技术的工具性理解,以全新的生态伦理观念武装头脑,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树立和谐共生的审美理念,才能有效抑制生态恶化,维护生态平衡,构建人类共同的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早期耶稣会反科学却又不得不从事科学研究的两难处境,揭示了它在科学上的选择原则,即从"愈显主荣"的宗旨出发,凡是不触动神学根基、能够光荣天主的科学,就接受并给予支持;相反,就坚决反对。秉持这一原则的耶稣会既对近代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又使科学研究受到神学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宗教对立之关键在“上帝在与否”,它实则牵涉到科学与宗教的方法问题,这个问题可归结为科学方法是不是人类与世界交往唯一的和具有绝对支配地位的方法。科学与宗教本乃人心智活动之不同层面,前者着眼人的认知,后者关涉人的伦理。“上帝”的缺席导致人伦理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这种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巳愈益变得明显。在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局限性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就显得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代自然科学首先在西方宗教背景中发展,许多有伟大成就的西方科学家普遍具有极其浓烈的宗教情结,浸透着一种宗教精神。在他们看来,科学和宗教之间存在着牢固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但是,宗教和科学毕竟是两种信仰体系,两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对文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不能简单地判断谁对谁错。  相似文献   

18.
Familiar Western debates about religion, science, and science education have parallels in the Islamic world. There are difficulties reconciling conservative, traditional versions of Islam with modern science, particularly theories such as evolution. As a result, many conservative Muslim thinkers are drawn toward creationism, hopes of Islamizing science, or other ways to retain the primacy of faith while continuing efforts to catch up with modern technology. Muslims argue that science and Islam coexist in harmony, but both intellectually and institutionally, the Islamic world harbors many tensions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先验逻辑”是逻辑史上的一场革命,是关于知识和逻辑的“来源、范围和客观有效性的科学”。先验逻辑包括“理论的逻辑”和“实践的逻辑”。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完全印证了先验逻辑的正确性。“实践”是“实践的逻辑”的基本概念,“道德律”是“实践的逻辑”的核心概念,“至善”终极目的以及康德的“道德神学”、“道德宗教”使先验逻辑趋于完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康德哲学及先验逻辑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indings of a search for the intellectual tools used by Joseph Priestley (1733?C1804) in his chemistry, education, and theology documents. Priestley??s enquiring democratic view of knowledge was applicable in all three areas and constitutes a significant part of his lifework. Current epistemological issues in science education are examin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nature of theory and experiment as observed in Priestley??s writings and as espoused in modern philosophy of science. Science and religious faith issues in the context of science education are examin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ne??s understanding of sacred texts, and the suggestion is made that a Priestleyan model of ??the liberty to think for oneself?? and ??to hold knowledge with humility and virtue?? could prove helpful in dealing with the known divergent opinions in relation to science, education, and reli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