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试论伏尔泰的批判史观及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尔泰的批判史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否定教会的权威,批判神学史观,伏尔泰摒弃了中世纪的神学史观,反对用《圣经》的观点来解释历史,伏尔泰还对教会的合理性表示怀疑;伏尔泰对于在他之前的诸多史学家在研究历史上的种种错误做法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对于欧洲封建史学家的史学著作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于古罗马史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也不以为然。伏尔泰还明确指出,以前诸多历史学家貌似真实的记载其真实性值得怀疑,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当时及后来的史学家不可能获得准确的资料及信息。伏尔泰的批判史观不是偶然产生的,它有三个得以产生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及人类视野的扩大,迫使史学家们用新的史学观来看待历史,因此历史的研究范围也就扩展了;近代理性主义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尤其是史学家相信进步史观;对于欧洲其他国家及法国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则使伏尔泰的写作方法与前人相比既有相同点同时又在很多方面显示其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孔子思想对东亚西欧近代以来的著名思想家有重要影响。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及其思想极为崇拜。孔子的天命观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倾向影响伏尔泰,是他自然神论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孔子的“仁学”思想是伏尔泰社会历史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3.
伏尔泰是理性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批判政治军事史 ,倡导文化史 ;批判神学史观 ,提倡理性主义史学 ;不过通读伏尔泰的史学著作 ,我们不难发现其欧洲中心论依然突出 ;英雄史观尤为明显。他的史学思想对于后世西方的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然神学与自然神论体现了宗教神学与科学在深层思考上的相通融性,这具体表现在理性统一性、终极实体性、时间与空间的极限等诸多问题上,宗教与科学有诸多对立,但这些对立的表象之下也存在着诸多通融性和互补性。宗教神学在诸多问题上启示和推动过近代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16世纪宗教宽容思想开始在欧洲兴起,在此之前所有教徒和无神论者都曾遭遇过严重的宗教冲突、迫害,甚至于宗教战争,欧洲文明进程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经过宗教改革的思想洗礼,理性信仰的拥趸者不再被迫束缚于披着神学外衣的专制教会。在伏尔泰、卢梭等人重创了自然神论的思想地基,以及杜哥尔、莱辛等人在不同领域提出了宽容思想的基础上,洛克作为启蒙运动的主将也将宽容的旗帜牢牢矗立在宗教土壤之上。  相似文献   

6.
法国自然神论的产生并非偶然,是具有必然性的。它是随着时代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作为产生它的思想来源和根基而生成的,即它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与宗派斗争、近代科学的兴起形成了自然神论思想的时代背景。随着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发展,在自然观上对宗教意识有着重大的突破,他们在本质上都是唯物主义者。然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宗教思想在人们头脑中并没有彻底洗清,不得不借用上帝的名义来解释它的自然哲学宇宙观。自然神论作为中间环节,对后期无神论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撰《自然神论与法国启蒙运动》一文,论述自然神论作为启蒙思想家的一种理论武器在打击封建天主教会及其神学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本文为其续篇,论述法国大革命进行过程中自然神论所起的作用。 (一)大革命初期天主教会受到的打击 7月14日的胜利,给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以最初的沉重的打击,国王被迫把政权移至制宪议会,制宪议会里的特权等级(贵族和教土)代表被迫宣布放弃封建特权和废除什一税,革命开始迈出了打击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第一步。8月27日通过的《人权宣言》宣布了资产  相似文献   

8.
休谟的道德哲学存在一种自然神论的神学背景.自然神的存在及其赋予自然界和社会和谐的秩序等自然神论的观念决定了休谟道德哲学体系的基本建构.具体地说,自然神事先在人类心灵中植入了有利于道德形成的仁爱心和同情能力,并在人类心灵与社会环境之间建立一种自然演化式的预定和谐.通过这两个安排,人类社会最终形成了对社会公益的关注,即对人类的幸福或苦难的同胞感,而这正是休谟道德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总体上来说,卢梭的宗教观顺应了18世纪理性主义宗教信仰的主流,具有自然神论的倾向,但与其他自然神论者不同的是,卢梭不仅批判了传统的基督教,而且还建立了一套道德化的宗教信仰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自然的秩序是基础,良心是指导人们行动的监护人,而灵魂是道德奖惩的受体,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信仰。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包含世界观和道德观的思想体系和信仰体系,对宗教的批判实质上既包含着对其世界观的批判,也包含着对其道德观的批判.普列汉诺夫从对俄罗斯宗教探寻中的道德观批判出发,把对当时寻神论、造神论道德观的否定、对唯物主义宗教道德观内涵的揭示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高扬有效地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了俄罗斯伦理思想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一个思想亮点,就是对于传统理性神学的各种上帝存在证明的深刻批判,而这种神学批判思想早在前批判时期的《证明上帝存在惟一可能的证据》中就已经初具雏形.在这篇早年撰写的长文中,康德一方面对传统的本体论证明和宇宙论证明进行了深入透彻的批判,另一方面却仍然试图为上帝存在寻找一种新的理性证明.这种矛盾表明,此时的康德正在休谟怀疑论的影响下,艰难而痛苦地挣脱着莱布尼茨-沃尔夫独断论的思想束缚.  相似文献   

12.
伏尔泰简论     
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他们是一批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他们在与宗教神学权威和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都程度不同地经历过艰难曲折、英勇顽强的战斗历程,其中尤以伏尔泰的经历最为复杂、曲折、动人;他们都写过许多抨击宗教迷信和专制暴行的战斗檄文,其中也以伏尔泰写的作品最多,题材最为广泛;从他们还未死掉的时候起,便受人们的责备和迫害,直到现在,责备还没有完,在这方面同样是以伏尔泰最为突出。伏尔泰到底是个什么人物?本文仅就伏尔泰的生平经历,简略地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3.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宗教的批判并不是为了批判宗教一般或否定神学本身,而是为了批判那种把宗教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传统神学,以便为宗教清除不合理的基地-知识基础,使宗教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成为可能,也使信仰有它更为合理的归缩。  相似文献   

14.
论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从属于他全部著述的唯一主题-宗教批判-的。黑格尔哲学在他看来是理性化、现代化的神学。他把黑格尔哲学置于近代以来整个唯心主义传统中来加以研究,因此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显示了少见的理论力度。他指出黑格尔哲学最大的错误是颠倒了思维和存在、思维抽象和感性具体之间关系,并且分析了黑格尔陷入这种错误的认识论根源。他批判了黑格尔缺乏发生学的批判思维,因而不能如实地反映现实。揭露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人的有限精神的异化。他还着力揭露了黑格尔绝对精神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由此论证了他创立新的“感性哲学”--人本学和自然学--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大量史实论述了中华文明对促成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如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和二进制算术的完善和发表,吸收了中国儒学理论的精华及<易经>和宋儒64卦图的影响.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德规范为伏尔泰的自然神论提供了思想基础.重农学派的代表魁奈和杜尔歌,无论在其政治理论还是经济学说中,都深受中华文明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是一个剧烈变动的时代,产生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新的事物。这一变化也影响到教学领域,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原则,如适应自然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和主动性、发展性、整体性等原则,不仅丰富了古代以来的教学原则体系,而且成为教育史上具有明显时代特点的教学思想。一、近代主要教学原则近代主要教学原则有适应自然的原则和直观性原则。这两个教学原则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的斗争的反映。(一)适应自然的原则适应自然原则的思想基础是自然神论和自然适应的思潮。十五世纪开始的自然神论认为,上帝通过他所创造的万事万物来表…  相似文献   

17.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早期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中国热”时代的名思想家。他正是通过对中国哲学的解读,为其反封建、反神学斗争吸取营养的。但由于伏尔泰所掌握的中国哲学的材料极其有限,且都是经传教士们“消化”过的二手资料,这就使他对中国哲学的解读出现了无可避免的粗浅性、片面性和主观性。  相似文献   

18.
法国百科全书派首领、战斗唯物主义者狄德罗的无神论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746年以前是上帝怀疑论者或自然神论者,即对上帝的存在持“存疑态度”;1747年以后即成为杰出的无神论者,从神学、社会、道德等方面对上帝的存在和宗教教义展开猛烈批判,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他的宗教批判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胜利作了准备,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材料。  相似文献   

19.
霍克海默是批判理论的创始人。作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人物,他的思想中始终存在着隐晦的犹太教思想,并坚持辩证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最终把否定神学作为批判理论的新基础。由此,神学构成了霍克海默批判理论不断发展的隐蔽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伏尔泰利用哲理小说这种文体,通过文学符号的权力,影射、讽刺现实并阐明深刻的哲理,巧妙地进行语言编码和解码,培养公众的批判精神,引导公众意识到现实危机的存在,以此来发挥启蒙思想家的启蒙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