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中国当代话剧的发展趋势来看,创作者对话剧剧场性的发展远超过了对其文学性的关注。伴随后现代文艺理论思潮的影响,戏剧的"文学性"概念内涵和作品的文学化程度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戏剧和戏剧文学。现代意义上的优质话剧无论是文学文本,还是非文学文本,都具有极重要的艺术价值,它是将零散的、以往不加注意的、难以纳入主流的片段用形象的舞台语汇表现出来,使个体的丰富经验、内心的动态变化以及边缘人物的隐秘找到相应的演绎手段。所以,要正确看待话剧从"文学性"发展至"泛文学化"以及"去文学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文学业已进入"泛文学化时代","泛文学化"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文学的主流与支流各自存在,其方式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主流作家与非主流作家同构文学生产群体,文学生产者多元化。"泛文学化时代"的文学,危机与机遇并存,文学生产者亟需皈依文学的本质,真正的文学繁荣的曙光或许才会展露。  相似文献   

3.
金海燕 《现代语文》2005,(8):100-101
随着新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学教育业已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热点.中学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文学史课本,都会从“结果”层面描述先秦史传散文的文学成就。但“结果”是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就有必要从语言、情节、人物、环境诸方面探讨这一“过程”的演进,从而认识先秦史传散文逐步具有“文学化”或进一步“文学化”的内在因素。由文本的“文学化”看出“文学”观念的变化及艺术思维的进步,有必要讨论先秦史传散文“文学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物在叙事中的不同作用引起的叙事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小学作文老师怕教,学生怕学。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清,把小学生的习作训练与一般的文学创作混同起来,经常用文学创作的某些观念和方法去指导小学习作,不符合小学生作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结果是无的放矢,多劳而少功。而教材选编文学化,作文要求文学化,习作评价文学化,报刊倡导文学化是造成习作教学文学化误区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6.
小学作文老师怕教,学生怕学.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清,把小学生的习作训练与一般的文学创作混同起来,经常用文学创作的某些观念和方法去指导小学习作,不符合小学生作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结果是无的放矢,多劳而少功.而教材选编文学化,作文要求文学化,习作评价文学化,报刊倡导文学化是造成习作教学文学化误区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7.
幼儿文学欣赏教育的非审美倾向及审美指导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幼儿文学欣赏教育中出现诸多非审美的做法和倾向,对此应结合时代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审美教育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幼儿文学审美教育原则来指导幼儿文学教育.具体可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整体形象性原则;二是情感交流性原则;三是兴趣诱导性原则;四是渐进阶段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小学作文老师怕教,学生怕学。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清,把小学生的习作训练与一般的文学创作混同起来,经常用文学创作的某些观念和方法去指导小学习作,不符合小学生作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结果是无的放矢,多劳而少功。而教材选编文学化,作文要求文学化,习作评价文学化,报刊倡导文学化是造成习作教学文学化误区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议论文文学化这类写作方法运用不多,这是当前高中生议论文分数不高的普遍原因。文学化写作是高中生之前就已经普遍掌握了的写作方法,如何将其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助力学生取得高分,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从陶行知先生的经典教育理念出发,谈一谈高中议论文文学化写作训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与正统经学家对《四书》的注疏不同,李赞的《四书评》整体上呈现文学化批评的倾向。“去经典”的经典态度意味着李赞从新的角度对儒学经典作出自己的解释。托经抒意的批评旨趣激活了文学批评主体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其突出表现为批评者对原创文本的改订。文学化批评的倾向主要体现为:突出批评主体的精神体验;关注行文(叙事)技巧和人物;注重文学的审美鉴赏性质。  相似文献   

11.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净化、丰富学生的情感。语文课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结构美和语言美于一炉。因此,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阵地。我们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欣赏作品的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指以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而审美感受力的培养是基础。在朗读教学中,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耿例,从审美的客观感受、审美的主观感受和审美的综合感受等三个方面浅谈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培养,以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教育学、美学理论以及英语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当关注和实践审美教育的策略,注重学生审美学习、感受和评价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审美阅读,培养其审美观念与情趣,形成健康的审美视角,提高其审美学习、实践创新等诸项能力,提升其文化品位和综合素质,进而达到外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教育注重智力和学科能力的发展,缺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人格的养成,就连艺术教育也是以技能和专业知识为目标而缺少审美、情感和人文内容。基础教育实际存在不同程度忽略甚至否认艺术教育的重大价值的倾向。近年来教育科学研究的重大发现,使人们重新认识和审视艺术教育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艺术性、融合艺术形式,特别是通过综合性的艺术教育模式,能使学生的人格、智力、人文素养等方面得到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语文教学各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知识的学习、内容的把握,还是语言的分析、课堂形式的设计等,审美都渗透在其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美,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他们的美感,使他们在不自觉中进入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阅读文学经典能以审美的方式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构建。在当今的"读图时代",中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减少,不利于提高语文素养和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文学经典具有教育性,阅读文学经典是激励青少年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文学经典具有人文性,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精神,启迪学生智慧,帮助学生寻找精神的家园。文学经典具有工具性,阅读文学经典,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育研究继上世纪初再一次成为美学、教育学关注的热点。文艺评论作为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进行良性沟通的桥梁,它的审美属性、政治属性、艺术属性内在地规定其对以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的美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艺评论深入美育实践,不仅是文艺评论的内在要求及其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美育进入成熟期及其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通过论述文艺评论深入美育实践的学理可能、具体路径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其深入美育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8.
文学审美教育的当代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的当代社会,是数字化和图像化的时代,文学接受遭遇冷落,因为大众的审美接受由传统的文学阅读转变为对图像文化的接受,图像成为人们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然而,这种审美不利于大众审美水准的提高,不利于现代国民素质的提高。文学自身具有独特的魅力,进行文学审美教育对于人们思维的开拓,创造力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发挥,个性的张扬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社会大众文化精神生活的开拓和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美育的基本职能是全面培养人们充分感受、理解、评价进而创造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技美的能力。在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中,美育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接头全面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学会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当代文学对读者的设计、利用和想象的层面上,当代文学读者在理论上被置于一个有决定权的地位,但实际上却处于被给予和被利用的存在状态,成为一种想象性的文学力量。由于文学功能和作用的被设定,文学的价值取向也被规定下来,文学阅读变成了文学教育,文学读者成了一个虚构的符号,读者的需要成为一种政策预设,成为政治意识形态想象和设计的产物。由于文学阅读的统一,文学感受的一致,最终会带来文学创作的趋同化,形成文学生产的循环和等质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