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来没有一种东西像网络游戏这样风靡孩子的世界。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是什么魔力使网络游戏“网”住了孩子的心?资料表明,网络游戏将现在游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一个很好的综合。最根本的是,我觉得网络游戏体现了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正在大力实施的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和教师头痛的问题。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不在少数。因网络游戏而引发的孩子视力下降、学业成绩下降、身体素质下降、心理问题、性格问题等已经不少。甚至因过度玩游戏而导致死亡和自杀的例子也有所报道。网上对网络游戏的声讨已是叫声一片。我去问老师们对孩子玩网络游戏的看法,一位说:“打呆了”,另一位说:“打废子”,还有一位说,有些孩子根本没得救了。亲耳从教师嘴里听到这些话语让我震惊。网络游戏真的这么可怕?网络游戏,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自己读初中的孩子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无法自拔。问及原因,她说,孩子对于学校的教育很厌恶,他讨厌自己的老师,因为这位老师体罚了他的一个好朋友。在孩子眼里,这位好朋友除了学习成绩不好,什么都好。朋友一向没有拿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成才与否的标准,但对于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也是十分焦虑。朋友接着说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没有网络游戏,她是把学习和作业当作一种游戏,并且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4.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常常令父母们非常纠结,而原因又是多种多样,非常复杂。通常而言,网络游戏能满足孩子三个方面的心理需求,即归属感、价值感和掌控感。家长可以通过增进亲子关系,加强亲子沟通;看到孩子优点,不吝夸奖赞美;适度放手放权,引导自主管理三种方法满足孩子归属感、价值感和掌控感的需求,从而预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网络游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未成年人。随着未成年人投入网络游戏的时间的不断增加,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主要论述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背后的影响因素、危害及家长如何协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建议家长多看到孩子好的方面,学会倾听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6.
赵春梅 《班主任》2011,(8):52-53
欣欣同学曾经是一个网络游戏的痴迷者。那段时间,一放学他便扔下书包开始玩网络游戏。学习成绩本来很好的他,上课变得精神恍惚,一下课却精神十足,与同学们大谈玩网络游戏的畅快,学习成绩因此落后了许多。我找到欣欣的父母进行沟通,了解孩子是怎样迷上网络游戏的。他的母亲说:"这孩子脑瓜儿灵,无师自通,亲戚邻居们都说他是个电脑天才。"听  相似文献   

7.
五月里的一天傍晚,我们接到一位家长读者的电话。那是一位初三孩子的父亲,他的儿子学习成绩原本非常优秀,但自从初二暑假里迷恋上网络游戏后,便开始走下坡路。从少做作业、不做作业开始,直至逃学,乃至在网吧里彻夜不归。他给我们打这个电话的时候,他的儿子已经三天没有回家了,他找不到他,不知他在哪家网吧里。眼看中考在即,可孩子依然故我,沉溺在网络游戏中。这位父亲的声音里充满了焦虑和不安。第二天早晨,我们刚刚上班,这位父亲又打来了电话,他的孩子又是一夜未归。他万般无奈。我们在工作中接到过很多这样的电话,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各有不同的原因,但很多孩子都因此而放弃课业,学习成绩滑坡,甚至逃学,走上犯罪道路。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它给予孩子的不光是智慧,还有另一面——魔鬼般的陷阱。这一期,我们请来心理学家和中学教师,请他们谈谈孩子为什么会迷恋网络游戏,孩子迷恋网络游戏家长又该怎么办,如何让孩子在网络环境下健康成长。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想必能够给予家长朋友一些帮助与启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网络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迷恋于网络游戏的小学生也越来越多.有的因沉溺网络游戏而耽误了学业,更有甚者因"上瘾"而不能自拔,网络游戏一时间成了"洪水猛兽",伤害着无数的孩子.最近,我们做了一项相关调查发现,对网络依赖程度较强乃至"上瘾"者中95%是学习成绩中下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郑海玲 《教师》2014,(28):17-17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孩子随处都可以接触到网络游戏,在很多孩子的生活中,网络游戏已经代替户外游戏、玩具和电视节目,他们的闲暇时间主要就是上网玩游戏。这让很多家长感到头痛,甚至束手无策。本文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来探讨如何让孩子自觉抵制网络游戏的诱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网络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迷恋于网络游戏的小学生也越来越多。有的因沉溺网络游戏而耽误了学业,更有甚者因“上瘾”而不能自拔,网络游戏一时间成了“洪水猛兽”,伤害着无数的孩子。最近,我们做了一项相关调查发现,对网络依赖程度较强乃至“上瘾”者中95%是学习成绩中下的孩子。同时我们也做了访谈,其中一个孩子说:“我最具有发言权,我之所以迷恋网络游戏,就是因为在学校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找不到成就感,学习不好,只有在网络中才能找到一点儿人生价值。”这代表了一部分孩子的心声,由此看出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迷恋网络有一定相关。要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要让他们在学校找到自尊与自信,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摆脱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11.
《山东教育》2009,(6):61-61
《摩尔庄园》是很多中小学生都在玩的一款网络游戏,也是孩子间的热门话题。最新鲜的是,武汉市将这个网络游戏写进了教材,而且学生们要学会怎么玩。  相似文献   

12.
《家长》2009,(7):5-5
暑期将至,往年一片空白的儿童网络游戏市场正迅速升温。商家推出了《摩尔庄园》、《赛尔号》等儿重刚络游戏,这些网络游戏完全剔除了打打杀杀的暴力情节,强化了教育意义,孩子可以在装饰自己的虚拟房间时尽情挥洒创意,也可以参加理财、防火、自我保护等主题答题。对此,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将网络游戏妖魔化,他们开始由“堵”变“疏”,甚至乐意为孩子玩网络游戏埋单。——摘编自《新闻晚报》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者采用亲子关系问卷、自尊量表和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卷对广东省、海南省、湖北省3455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亲子关系与网络游戏成瘾均显著负相关;自尊在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与网络游戏成瘾关系间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亲子关系既直接抑制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也通过提升青少年自尊来间接减少网络游戏成瘾的发生。此外,父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抑制效应大于母子关系。为此,父亲特别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多花时间与孩子增进了解,改善亲子关系。学校应该协助家庭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的自尊需求,组织团体辅导项目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一位家长在北师大学生宿舍楼前张贴“急寻游戏高手家教”的小广告,高价招聘会心理辅导的游戏高手,目的是救救沉迷网络游戏的儿子。招聘游戏高手的是董先生,他介绍说,他刚上高一的儿子小舟 (化名)从暑假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洛奇》而不能自拔。从早上起床一直玩到晚上睡觉。平时除跟网络游戏高手交流外,小舟从不跟任何人交流。“孩子就是我的命。真怕孩子被网络游戏毁了”,董先生痛心地说,“我希望找到游戏高手做家教,赢得孩子信任后,从心理上慢慢开导孩子,使其从网瘾中走出来。”(材料来自2005年10月19日《南方网≥)  相似文献   

15.
若是玩网络游戏上瘾,网络游戏便是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电子海洛因!如何去帮助孩子脱离对网上聊天以及网络游戏的痴迷呢?方法就是:强调危害、分清是非、限制时间、分散注意、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6.
家长朋友: 您好!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电脑游戏也成了孩子们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孩子玩电脑游戏,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锻炼手脑协调能力,开发智力,缓解学习压力,培养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但是,有些孩子不会合理安排学习和玩的时间,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作为家长,我们不要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玩网络游戏,而是要引导孩子享受网络游戏的快乐,利用网络为我们服务.对于孩子沉迷网络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多方面寻找原因,智慧地应对.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间,我迷上了网络游戏"斗地主"。那天正好有空闲,我便坐在电脑前兴致勃勃地玩起来。玩兴正浓之际,被提前放学归来的儿子撞了个正着。要知道,我向来不在孩子面前玩网络游戏的,当然也不许儿子玩,怕他上瘾,影响学习。面对儿子的突然到来,马上关闭游戏窗口显然不妥,我只好赶紧向儿子"坦白交代":"妈妈刚学了一种  相似文献   

18.
孩子沉迷网络,家长、老师痛心。不久前,“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在11款国产网络游戏上试运行,它通过削减玩家不健康游戏时间内的游戏收益来控制“网瘾”。这一系统能不能防住“网瘾”呢?  相似文献   

19.
严建国 《考试周刊》2013,(98):35-35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有巨大的吸引力。家长、老师大多排斥网络游戏,想尽办法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然而往往事与愿违。网络游戏有如此大的魅力,自有其复杂的原因。语文教师应探究网络游戏内在规律性的东西,研究网络游戏与课堂教学的相通之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游戏精神,合理采用游戏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班上的一名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导致不按时完成作业,没心思学习,学习成绩大滑坡。他的父母知道孩子的不良行为后又打又骂。谁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根本没有使他有一丝的转变,反而使他更恨父母,竟然离家出走。显然学生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不对头,教育效果不如人意。后来,我采取了说服教育和情感陶冶两种方法对这名学生进行教育,效果非常好。这名学生通过教育、引导,已经不再迷恋网络游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