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是哲学家们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它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理论成果.人世间的真、善、美,生与死,人生的幸福与痛苦,正义与邪恶等无不在哲学家思考的范围内.哲学能启发人的智慧,对哲学问题的思考能使人深邃,哲学对人生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哲学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产生了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2.
教育哲学是一门不断地对教育及其已有教育理论进行审问、慎思、明辩、重构和致远的学问,是用哲学思维方法来研究各种教育问题或把教育问题提升到哲学高度来思考、分析、批判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3.
教师与哲学家——兼论教师通向哲学家之可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教师与哲学家具有同一性:他们的哲学思考是“我”的思考,而不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复述;他们的思考对象是现实问题而不是作为理解现实问题的哲学理论;他们思考的工具是与现实问题相关的生活语言而不是哲学术语。教师与哲学家的差别仅仅在于:哲学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与相应的理论成果。教师与哲学家的界限更多地是人为的,其本质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其后果是教师丧失了哲学思考的习惯与能力,阻断了教师通向哲学家的可能。为此,教师应具有哲学的自觉,对教育实践生活充满热忱,对他人的思考具有宽容的心态。即可以通过一种平民的、个体的、实践的、反思的自由思想与自我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智慧,从而使自己通向哲学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浅析我国教育本质研究边缘化的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主客体基础上对在场的探析使人们从有限性和个别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是人类思想史上对有限性的第一次巨大的超越.然而现当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们,主张哲学应超越这种在场的有限性,体悟到隐蔽在其后的与之相关联的不在场东西的根源性,体悟到在场与不在场东西的一体性,这是对有限性的第二次超越.它使人们的注意力从抽象的王国回归到具体的生活,把理论和人生都变得富有情调和诗意.然而我们一直所进行的教育本质研究,就其实质而言仍然停留在人类思想发展的第一阶段.随着对形而上学的概念哲学的反思,以及我们的理论自觉,我们必将把教育本质研究放逐在我们教育理论研究的边缘.  相似文献   

5.
思维方式,就其实质而言乃是人们在思考、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样式或思维的内在特征。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的方式不同,反映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本文立足于哲学史的逻辑发展,从古代哲学追本溯源式的提问方式、近代哲学“反思”式的提问方式和现代哲学消解式的提问方式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教育超越论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关于现实教育最为重要的学术批判与建构之一。“无人”问题,即教育疏离人以及人的整体生活的问题是超越论反思与批判的对象。教育是“人”的教育,超越论对教育“无人”问题的反动,以构建“实践人”的人性论方案为根基。超越教育“无人”问题之要津在于使教育立足人之实践本性并使人成为超越性存在,实现人在“自我”与“社会”双重向度之超越。就此而言,我们将超越论视为重塑教育之精神与人之可能生活的一种努力。作为对教育“是其所是”的辩护与允诺,具有“智性诚实”高贵品质的超越论对于破除教育中的假象与偏见、反省时代教育状况、辨明教育发展之路向都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重思超越论,是过一种好的教育生活之理性自觉,也是过一种可能生活的一种可能思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本立场和方法论,对教育领域中的根本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教育本体论、教育认识论、教育价值论、教育实践论等问题的研究,旨在为人们理解和变革教育自身、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关系提供思维方式和价值导向。它具有总体性的研究视域、将教育实践纳入研究范畴、关注人生命的发展、注重对教育者职业生涯的引导、借鉴多学科资源实现理论的超越等特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哲学等概念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8.
任何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既要有理论思维、逻辑思维的支撑,也要有哲学的指导与帮助。以哲学思维对思政教育进行反思和批判,既是思政教育存在性、合法性的理论前提,又是保持其实践活力的重要所在。文章从哲学思维引领思政教育的学理支撑和实践要求出发,探讨思政教育的实践哲学和实践指向,旨在以哲学系统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助力思政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谢娟 《教育导刊》2011,(12):9-12
技术的政治哲学考究给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指出了一个新走向。对教育技术进行政治哲学的追问,可以揭示现代技术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并透视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师生关系的转型、教育自由、教育平等、教育民主的新解释,以及教育管理模式的改变等问题的本质。从教育技术内蕴着的政治含义出发,对教育技术哲学进行政治哲学反思,从技术哲学的政治学批判、加强政治意识等方面来促使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在哲学与政治之间进行反思和前进。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因拥有理想图景与制度维护、人生导向与价值评价、思想批判与道德教化、秩序稳定与社会和谐等功能而具有不同于一般教育类学科的政治特性,拥有不同于一般政治类学科的意识形态属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批判过往、反思时下、前瞻未来的学科,是创造性地认识人、理解人的学科,是将特殊的思维逻辑与价值负载有机融合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约翰·杜威作为哲学家,他是“偏爱”教育的;作为教育家,他又是有浓厚的哲学兴趣和深厚的哲学基础的;从哲学与教育的关系来看,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哲学家。当代教育哲学无疑应以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为鉴,不仅应把教育与哲学相联系,更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不断批判和反思教育生活并使之不断得到创新。  相似文献   

12.
法哲学是法制发展的基石,教育立法的完善与提高,应当有其相应法哲学的理论深度与广度。法哲学对教育法学的发展,既是建设的,又是批判的。一方面,它思考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厘定教育立法的方向:另一方面,它又对教育立法进行实践与理论的批判从而促进教育法学的成熟。  相似文献   

13.
理查德·保罗是美国哲学家,国际著名的批判性思维专家。保罗认为思维存在于人的一切思考活动之中,思维的质量与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但人天生具有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因此,分析和评价思维并最终改善之是批判能思维的终极目标。也正因为如此,教育在保罗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反思作为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具有超验性、事后之思、批判之思等特点。哲学的反思思维是人类把握现实世界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对工作的反思中,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孔子和庄子是中国人生论美学的源头,明道经世的崇高追求与独善的信念相辅相成,构成儒家人生论美学基本精神。庄子将哲学反思和审美超越结合起来,从个体心灵入手,引导人们反思和批判世俗价值观念。儒道在培育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异曲同工。梁启超、王国维以西学为参照,继承儒家的明道经世传统与道家生命安顿、审美超越的精神,从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的视角反思与批判封建思维和观念,成为现代人生论美学的直接源头。当代人生论美学的宗旨是以文学艺术的方式或审美的方式展开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反思、批判和重建,进行自我精神调节,传播正确、进步的观念与思维,推广明道经世的崇高追求或独善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批判思维可算是20世纪英美世界主流的教育目的,同时反映了西方知识论的理性传统,以及道德论上的尊重人的康德启蒙传统。大多数学者都从实用的角度,认为批判思维是因应现代社会快速变迁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杜威、彼得斯都曾严谨地从哲学立场检视教育目的之探索意义。美国马克佩克从知识的条件证成教育蕴含批判思维,西格尔则从尊重人的原则、自足性作为成人生活预备、引领理性的传统、批判思维与民主生活等四个维度来证成批判思维作为教育理想。西格尔的论证是建立在理性、自由主义的氛围之上,这也引起了部分政治哲学家的反思,即民主社会是否可接受少数族群进行非批判思维的教育之提问。史特图与史贝克归纳了批判思维涉及民主社会的三个主题:政治体制与合法性、自由政体架构与善的概念、善的概念与其内在价值,一一加以检视,二氏认为支持性论证可以说明一、二主题,福祉论证较支持性论证更可涵盖,但仍未能完全证成将批判思维视为第三主题的内在价值。主流社会在推展批判思维之余,若少数族群没有违反重大社会共通价值且没有限制其子女参与主流社会,宜适度尊重其教育价值观。综合来说,批判思维对于非认同自由主义社群仍是可欲而非强制的教育价值。哲学论证,可以丰富教育概念的讨论,有助于体现批判思维的精神及理解其可能的限制,也具有教育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犬儒主义教育哲学批判具有对现代教育进行全面整理与反思的特征。现代犬儒主义既是现代教育哲学问题之所在,也是现代教育哲学危机之表征。这是一种比虚无主义更极端、更普遍的时代病症。现代犬儒主义不仅是哲学的犬儒化,更重要的是生活、体制的犬儒化。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实践话语,它产生了一种既无能量,也没有深度的教育实践。超越犬儒主义之要津在于重塑精神生活的价值。公共生活、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是现代教育哲学致思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8.
教育哲学即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它至少有三种存在形态:一是基于哲学话语的教育哲学;二是基于哲学框架的教育哲学;三是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其中,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既是一种"溯本式沉思"、"逻辑先在式批判"与"本质直观式反思"的教育哲学,也是一种"命题式创新"的个体教育哲学。判断一种教育话语是否是教育哲学,可以从"问题、论证和结论"三个维度来鉴别。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自然哲学同神话最初的分离在于把人和自然区别开来。自然哲学家有物质生活的保证,能够自由地思考问题。自然哲学是和教育思想相伴随产生的。自然哲学家们的学说中都暗含着倡导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既是哲学发展的结果,又是希腊文化和哲学发展的基本原因。自然哲学家们从教育的“本原”出发考察教育问题,探讨教育现象背后起支配作用的因素。他们所提出的教育主张构成了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知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其主旨是探讨与解答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一般性、根本性问题,为教育理论建构提供理论基础。这决定了教育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阐释与揭示研究教育问题的思想方式,以便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前提性反思。而常识中认定“批判”是教育哲学的研究旨趣,把教育哲学的性质论定是反思教育历史、批判教育现状(教育问题)的理论,这就需要辨析“批判”可否成为教育哲学研究的旨趣,理清批判对于教育哲学研究的意义,以切实把握教育哲学的研究旨趣和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