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采用佛尔哈德返滴定法和间接碘量法测定了由废液制得硫氰酸亚铜产品中硫氰酸根和总铜的含量。硫氰酸根的待测试液由样品与NaOH溶液通过加热反应制备;测定总铜的试液分别采用硫酸—硝酸和过氧化氢—硝酸与样品反应制备,实验结果表明,用两种方法制备铜试液所测得的总铜含量无差异。所提出的用过氧化氢—硝酸制备总铜试液的方法较硫酸—硝酸制备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磷酸介质中,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偶氮砷(Ⅲ)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量痕量铜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6μg/25mL,间接摩尔吸光系数为ε=1.75×105L.mol-1·cm-1.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2.5%.用于水样品和发样品分析,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氨水-氯化铵(pH=9.0)介质中,痕量铜(Ⅱ)能灵敏地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荧光桃红褪色.研究了反应的最优化条件,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0.05~6ng/mL,检出限为0.077ng/mL.用于水样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铜对过氧化氢在硫酸介质中氧化甲基橙的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本文用吸光光度法进行铜(Ⅱ)的测定,取得满意效果,灵敏度达9.00×10~11g/ml,测定范围0~2.0μgCu2十/50ml。并用本法测定发中Cu(Ⅱ)的含量,报道2-4岁男童发中Cu(Ⅱ)的测定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发现了在氨性介质中,痕量铜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溴甲酚紫褪色的指示反应.研究了催化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动力学参数,建立了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2.75×10~(-9)g/ml,测定范围0.2—1.0μgCu(Ⅱ)/26ml,用于测定人发中的Cu(Ⅱ),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含铜钢进行高温氧化实验,发现含铜钢的氧化增重与氧化时间的关系呈抛物线规律,即含铜钢具有高温抗氧化能力,其高温氧化行为符合瓦格纳金属氧化理论.同时,通过高温实验,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含铜钢氧化增重与氧化时间的关系式,关系式中系数值与含铜钢在不同温度下的高温氧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痕量铜的新催化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Ⅱ)催化双氧水氧化溴百里酚兰褪色的催化效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铜的新催化光度法.该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铜(Ⅱ)浓度0~0.5μg/25mL,检出限为0.009μg/25mL,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用于铝合金中痕量铜的测定,回收率为96.0%~98.3%.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铜(Ⅱ)仙伦双氧水氧化溴百里酚兰裉色的催化效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铜的新催化光度法,该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铜(Ⅱ)浓度0-0.5ug/25mL,检出限为0.009ug/25mL,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用于铝合金中痕量铜的测定,回收率为96.0%-98.3%。  相似文献   

9.
《莆田学院学报》2015,(5):79-82
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氰戊菊酯和铜单一污染对菜地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单一污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表现为抑制→激活→恢复效应,对土壤脲酶则呈现先激活后抑制的效应,二者激活或抑制效应均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铜污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呈现出低浓度激活,高浓度抑制效应,而对土壤脲酶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表明土壤脲酶可以作为菜地土壤氰戊菊酯和铜污染的主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泡沫铜内部大量的三维立体孔状结构特性,采用简单的化学氧化法在泡沫铜表面制备CuO、Cu_2O膜,再用十六酸修饰,制备出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56°,滚动角小于10°,油的静态接触角为0°的超疏水-超亲油泡沫铜。采用智能型拉曼光谱仪(DX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接触角、滚动角测量仪对泡沫铜表面的化学成分、形貌和疏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泡沫铜经氧化后,表面同时生成CuO和Cu_2O;增加氧化时间可促进CuO和Cu_2O的生成,形成纳米结构;当氧化时间为40 min时,泡沫铜表面形成均匀的纳米结构;经十六酸修饰后,氧化铜与十六酸发生自组装反应,生成了低表面能物质十六酸铜,具有优异的超疏水-超亲油特性以及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耐水压性。  相似文献   

11.
铜具有不活泼金属单质的共性;氧化铜具有难溶氧化物的共性及氧化性;氢氧化铜具有难溶氢氧化物的共性和弱氧化性;铜盐中的Cu2+具有弱碱阳离子的共性和氧化性.因铜的不活泼性及化合物的难溶性,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重视不够,但这部分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常涉及到,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铜混合矿若按氧化矿的溶取工艺外理,浸出率仅在60%左右、且浸出率随CuS含量的增大而显著降低。本文介绍了柞者研究的氯化熔烧工艺,本工艺对焙烧熟料的浸出率高达90%以上,对铜的浸法回收率达98%,此工艺简便易行,为铜混合矿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经。  相似文献   

13.
铜表锈     
老面 《科技文萃》2014,(7):134-137
2012年底,在名表通表友的帮助下买到了这块HELSON铜鲨(以下简称铜鲨)手表,以后这将是一块与众不同的表。因为铜表的每位表主身处的环境、湿度以及佩戴程度不同,因而导致的铜表氧化程度也不一样,这使得每块铜表到后来都会是独一无二的作品。本文是我这块铜鲨手表的真实经历,建议您不要模仿,如按文中所示“摧残”爱表,只能是后果自负了。  相似文献   

14.
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铜(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值=8.0的B-R缓冲液中,痕量铜(Ⅱ)(Cu^2 )对过氧化氢与罗丹明B的氧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使罗丹明B的荧光减弱.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Cu^2 的新方法.方法检测限为1.52ug/L,测定范围为0.03~O.3mg/L.本法用于测定牡蛎样品中Cu^2 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硫化钠法和电解法回收无机实验室含铜废液中的铜。研究了加硫化钠沉淀时的酸碱度、温度以及搅拌时间对回收铜的影响;考察了极距、电解时间以及电解电压对电解法回收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较高(≥11),反应温度较低(≤30℃)并不断搅拌(≥30 min)下硫化钠法回收铜的效率较高;在极距为2.90 cm,电压3 V,电解4 h,电解法铜的回收率较高。电解法与硫化钠法都能够回收废液中的铜,操作方便,是一种处理废水回收铜的有效方法。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回收含铜废液中的铜,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具有很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一、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是为了证明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而设置的,其原理分析、操作步骤、现象描述、相关计算和实验创新是常见的高考考点.  相似文献   

17.
铜族氧化数问题在无机化学教材及一些参阅资料中有所论述,但不完善。综合一些常见的教材及资料,其主要是从原子结构和热力学观点出发解释了下列两个问题。 1、从原子结构着手分析了碱族及铜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及第二电离能,解释了为什么铜族元素具有高于族数的氧化数,而碱族元素无大于族数的氧化数。 2、从热力学观点出发,用玻恩——哈珀循环计算出M(S)—→M ~(aq)的能量变化,得出了从固体金属形成一价水合阳离子所需的能量变化随C_u—A_g—A_u递增,故金属活发性按C_u—A_g—A_u递减的观律。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L-半胱氨酸尾式卟啉铜(II)及四苯基卟啉铜(II)配合物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模拟物催化歧化O22-和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及有毒氧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表明:这两种铜卟啉配合物具有较好的仿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世纪初;人们就已经知道铜是人体中的必需微量元素,其总含量很少,大约为50-120毫克.成人每天需要铜0.05-2毫克.随同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铜主要由十二指肠吸收,但胃及小肠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体内的铜可与多种酶蛋白结合,构成某些酶的辅基,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人体中有三十几种含铜酶,主要有铜蓝蛋白、超氧化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酪氨酸酶、多巴胺羟化酶及单胺氧化酶等,它们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药理功能.一.铁的“助手”在生物界中,除部分低等动物如节肢动物及软体动物的血液是以钢为载氧体外,大…  相似文献   

20.
大家知道,人类使用铜和铜的合金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了,可是你是否了解有一个色彩斑斓的铜的化合物“家族”的存在?铜本是一种化学性质较不活泼的金属元素,其单质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多,直接产生的化合物也不多,但是,如果首先用氧化剂将零价铜氧化成+2价的铜,接着+2价的铜就能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红、黄、蓝、绿、白、黑等五彩缤纷的化合物。可按下列步骤操作,进行各种铜的化合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