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发展学生的听觉想象和视觉想象 音乐欣赏离不开听觉想象,学生只有通过听觉感知作品形象,然后与自己头脑中的表象储备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接,获得音乐和情感体验,产生想象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由演员用歌声、乐器、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 等 共 同 塑 造 艺 术 形 象 的 艺 术 形式。欣赏音乐主要是由听觉和视觉来完成的,其中以听觉为主,视觉为辅,两者相辅相成。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视觉与听觉,让学生更为深刻、全面地理解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1.由背景介绍入手。教音乐欣赏课时,在给学生们听音乐之前不必给他们讲授太多乐理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音乐知识都不用讲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听。在听音乐之前,应向学生讲述与播放的音乐相关的背景知识, 如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等,否则,学生的欣赏就会…  相似文献   

3.
感性教育应首先从欣赏音乐入手。声乐歌唱是感官的艺术,是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空间艺术,通过听觉与视觉的感官,使学生了解其艺术;经过听觉与视觉的感悟,使学生领略艺术的美感和艺术的魅力,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习、接受训练;透过听觉与视觉的欣赏、接触,使其扩大借鉴、学习方法,促进欣赏水平的提高。刚刚接触声乐的学生,还不能完全辨别古曲音乐、美声唱法,让他们欣赏一些古典音乐的片断,欣赏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美声唱法的歌曲或咏叹调,使学生在感性上对古典音乐、美声唱法有一个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必须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去感受、评价音乐效果,进而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对创作和表演做全面的审视。良好的听觉能力对提高音乐家的音乐实践活动质量和鉴赏家的欣赏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听觉的性质音乐听觉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外部听觉,一种是内部  相似文献   

5.
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发展学生的听觉想象和视觉想象音乐欣赏离不开听觉想象,学生只有通过听觉感知作品形象,然后与自己头脑中的表象储备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接,获得音乐和情感体验,产生想象中的形象。因而,音乐欣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是听,还有看的内容,这就是文艺心理学中的视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的基础。因年龄特点,小学生听到喜欢的旋律经常会随着音乐手舞足蹈,在音乐课堂上,我们从"可视化"欣赏入手,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提高感受、体验和听音乐的能力,将音乐从听觉转化为视觉,然后将视觉转化为节奏。通过身体运动感受音乐,发展想象力和丰富情感,使儿童的精神生活、身心得到更大的满足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流动的音响,它瞬息万变,呈现出非语义性、非视觉性的特征,由此决定了音乐不能直接传达视觉与语言信息。但由于联觉的中介作用,使人们在欣赏《月光》时引起听觉之外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8.
夏琴 《安徽教育》2012,(5):53-53
<正>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必须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综合起来的通感联觉,才能更好地创作或欣赏艺术作品。音乐除了可以在听觉上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外,同时在视觉、触觉、情绪、联想等方面都会有反映。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听觉艺术,但音乐中包含了丰富的绘画语言,音乐与绘画具有“同理相生性”。本文探讨了音乐中的绘画性语言,介绍了与绘画有关的音乐作品,总结了音乐表现画面和视觉形象的几种手段,对于增进欣赏中对于艺术语言的理解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听觉艺术,但音乐中包含了丰富的绘画语言,音乐与绘画具有"同理相生性".本文探讨了音乐中的绘画性语言,介绍了与绘画有关的音乐作品,总结了音乐表现画面和视觉形象的几种手段,对于增进欣赏中对于艺术语言的理解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国银 《课外阅读》2011,(6):18-18,85
舞台表演活动中,观众通过聆听才能感受、欣赏音乐;领略听觉刺激给人的愉悦和舒适。音乐的力度、速度、旋律、音调、节奏的变化,使音乐富有生命力、灵动力。光变化多端让它显得神秘莫测,视觉和听觉的完美集合,舞台艺术的魅力才更为迷人。  相似文献   

12.
音乐审美体验是新《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听,又是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环节,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因此,欣赏活动中,将听、唱、奏、演、跳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觉感知结合在一起,是获得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依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应让学生边听边动,边唱边记,注重实感而不是付诸理性的分析,注重音乐实践中亲身参与、主动欣赏而不是干巴巴地静坐着被动欣赏,注重问题层层叠加式的欣赏而不是枯燥无味地一遍遍无问题欣赏,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从感性愉悦…  相似文献   

13.
浅谈视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唱练耳课是音乐工作者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它是训练以听觉辨认音乐语言的能力和看谱即唱能力的,同时也是提高艺术兴趣和对音乐作品内容欣赏、理解的重要手段。视唱与练耳二者相辅相成,有内在联系,视唱是练耳的基础。前者是通过视觉对音乐作  相似文献   

14.
陈竹 《考试周刊》2014,(81):181-181
<正>音乐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是一种听觉艺术。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听觉无疑是不可忽视的要素。音乐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聆听,音乐和时间艺术同为一体,且在时间里以艺术形式呈现。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听觉体验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审美体验也极为重要。因此,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精细化、敏锐度的感知反应能力从而让学生爱上音乐,并且学会欣赏音乐。一、围绕音乐要素的基本点倾听  相似文献   

15.
项炳晓 《林区教学》2012,(8):104-105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观众欣赏舞蹈作品时,他们的视觉功能和听觉功能同时在追求完美的艺术享受。所以说,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不仅具备优美的肢体语言,而且也要具备感人的音乐旋律,让观众在欣赏肢体艺术的同时欣赏音乐的美感。所谓,好看又好听。因此说,只有舞蹈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才能体现出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听赏是经过听觉由听者经丰富想象而实现的一种审美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应贯穿于欣赏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初中学生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往往注意力不能集中在音乐课上。因此音乐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此,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我在教学中的体会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以改变上述状况。一、以动作带动听觉欣赏法以动作带动听觉欣赏,就是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些动作,使注意力集中在听音乐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的精神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只有通过情感体验训练进行教学 ,学生才能从内心体验音乐的美感。一、听觉情感训练听觉情感训练是通过听觉来培养学生的内心感受。在音乐教学中 ,我们可选取不同情感的歌曲或乐曲让学生欣赏 ,让学生体验不同旋律的情感色彩。例如 :欣赏轻快活泼的轻音乐曲《喜洋洋》和如泣如诉的二胡独奏曲《江河水》 ,通过两种情感的鲜明对比 ,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一种是欢乐无比 ,兴高采烈的情感 ;另一种则是悲愤欲绝 ,压抑苦闷的情感。再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相似文献   

19.
一、听与视的结合 音乐的形象常常是以模拟、象征等手法把人类的生活形象用音响表现出来。为了能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对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获得一种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笔者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直观视觉来帮助听觉感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例如,在欣赏一年级《龟兔赛跑》一课时,笔者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根据音乐制作成动画片,这样学生在欣赏时,看到的是美丽的画面,听到的是奇异多彩的音响,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旋律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何心 《考试周刊》2012,(2):187-187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小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会对节奏、高度、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就会在听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和加强。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主题教学,总结出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