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是东亚文化圈身体文化的有力代表。调查结果显示,武术的国际发展极不平衡,习练人数总体偏少,各国对武术存在严重的"文化误读"现象,武术传播过程呈现出技击单一性、锻炼方法的不合理性以及文化内涵的表层片面性等特征。研究认为,应大胆突破武术现行内容体系;加大武术文化底蕴挖掘及输出途径探索;努力加强外派武术教练员的传统文化培训,提升对外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当代武术跨国远程教育,扩大武术网站扶持力度和完善网站内涵建设;积极寻求武术进入世界各国学校教育渠道;加速武术赛事的完善和国际推广;加速武术文化教育价值、健身价值、竞技价值的重构,实现武术科学化、社会化、竞技化的时空跨越,促进中国武术的当代传承和国际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中国传统武德之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者从古至今就有"尚武崇德,修身养性"的良好品质,久之形成了中华武德使武术文化得以源远流长.武德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由于武术具有不同于其他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着中国历史文化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随着世界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竞技体育的产业化,商业化,职业化的步伐在逐步加快.但是为了利益,与体育发展相矛盾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例如:滥用兴奋剂,黑色竞技,假球,黑哨弥漫在竞技体育的空间之中,体育道德处于沦丧和腐败的边沿,以传统伦理道德为母体的中国武德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华值得世人学习和研究.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证明应把中华武德的先进思想注入当代竞技体育的血液中,使之更加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促使武术的文化精神成为武术发展航向的引领者,重点以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它们各自的文化精神。指出:传统武术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现代竞技武术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西方文化精神的核心"竞争"。只有将两种精神结合,以"自强不息"精神为主导,以"竞争"精神为辅助,才能解决武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使武术沿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4.
现代武术竞赛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武术竞赛是推动武术运动发展的重要方面。竞技武术因得益于完备的竞赛体制,在国内外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传统武术竞赛体系的形成,为传统武术拓展了应有的空间。套路与散手竞赛的分离是武术适应奥林匹克竞技规范的必然结果;在文化全球化浪潮中,武术的奥运发展战略是正确的选择;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要改变对峙,协调发展,走向共赢。展望未来,套路与散手竞赛的分轨有望得到解决,竞技武术融入奥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传统武术将成为武术后奥运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阐述了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历史渊源、提出背景、当前的研究现状和期望解决的问题,深入剖析了当代竞技武术“打练结合”回归之路的障碍。期望通过研究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回归为竞技武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以防止作为竞技项目的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在发展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通过分析,本文认为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回归受到武术技术本体的不相容性、竞技能力需求的差异性、及竞赛训练内容与训练目的高度一致性等多方面的限制,在实际实施中较难进行协调与融合。因而,当代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回归,将不利于武术竞技项目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武术界因竞技武术"入奥"失利而有了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不能相融的观点。客观地讲,东西方文化只是侧重点不同,并非完全不同,两者有对立的一面,同时也有统一的一面。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统一之处将在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在西方竞技体育理论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武术的一个新分支,无论从表层的技术角度,还是从深层的文化角度,竞技武术从很多方面都折射着西方体育文化的光芒。未来的东西方文化将在对立中求统一,在对抗中求和谐,文化融合将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很多方面是对立的,但这不能否认其统一的一面,竞技武术将架起东西方体育文化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文章以"文化强国"战略为背景,以竞技武术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首先对竞技武术发展的历史成就和当前发展的问题进行总结;进而对文化强国与竞技武术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研究认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传统与竞技协调发展,产业化与艺术化多元发展,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驾齐驱将作为竞技武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担当起文化强国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时代发展的需要、武术功能的延续、国际化进程和奥运战略四个方面分析了竞技武术在当代繁荣发展的动力。指出竞技武术是新时期武术发展的需要,同时竞技武术的繁荣发展也是武术国际化和我国奥运战略的强大动力,是新时期武术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现代竞技武术发展历史和竞技体育的角度对竞技武术"竞技化"特征作了简要的回顾与分析,认为当前武术"竞技化"特征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建国后对武术"击、舞"关系的处理和套路价值功能的认识是目前竞技武术发展现状的前提和基础;竞技体育运动本身性质、固有规律、价值取向是影响目前竞技武术发展现状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0.
当代竞技武术发展趋势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以西方体育准则为发展趋向的竞技武术成为当代武术运动的主体。对武术的定义、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后,提出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战略选择。从文化的高度审视武术的价值,将大武术(传统武术、竞技武术)推向世界是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大武术观"和"武术标准化"的提出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武术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和多视角的窗口。文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对当代武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文化的武术与体育的武术;武术国际化与本土化这三大问题予以客观的思辨。认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是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要注重两者的共同发展;武术属于体育,却又高于体育,在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武术的体育属性,更要强调武术的文化属性;武术的国际化是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武术的本土化则是武术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施秋桂 《体育科学》2006,26(6):85-89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考察等方法,研究武术发展现状;阐述尚未进入当代武术“主流”层面的武术功法,顺应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日益发展的脉络,以及武术功法的内容和分类、技术构成、练习目的、练习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研究认为,武术功法类似西方竞技项目,但又有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竞技武术应借鉴其既与竞赛接轨,也沿着武术传统文化内涵的项目特色发展;群众性武术活动和学校武术课应采用其技术简洁、易学易记易练的内容结构。  相似文献   

13.
武术发展到当代,吸取了时代的元素,形成了当代武术的一些重要特点,表现为:武术竞技的分化和训练的科学化、武术科研的多元化、武术的体操化和休闲化、太极拳的全球化和武术的市场化等几个特征,认识武术的当代特征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今天的武术,促进武术快速健康发展,服务于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中国武术的发展也一直处于"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对立中。西方化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现代中国人不可磨灭的主体记忆的一部分。那么,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审视,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武术在传统和竞技之间的某种均衡发展,或是应该对武术文化精神底线的痛切反省和重新书写。  相似文献   

15.
中西体育文化的四次融合--兼论竞技武术的奥运发展之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西体育文化的第一次融合诞生了近代武术竞技,但战争的炮火和其所依附政府的命运,导致了它的夭折。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新篇章,也为现代竞技武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的指引下,竞技武术完成了夯实基础的国内发展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武术确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中西体育文化开始了第三次融合;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竞技武术营造了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局面。竞技武术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特设竞赛项目,标志着中西体育文化将在奥运层面上展开第四次融合;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规律与趋势决定竞技武术成为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将是历史的必然,中西体育文化的第四次融合也将更加深入和全面。  相似文献   

16.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文化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的视角对传统武术及竞技武术的分途发展的文化成因进行了论述,并指出了两者所蕴涵的不同文化内涵,以为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竞技武术技术的异化、传统武术练法的遗失是武术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文化是现今武术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武术具有的文化使命和"文化立国"战略的指引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回顾武术现代化发展变迁的基础上,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武术现代化与西方体育的关系。研究认为,武术现代化实质上是一种与武术生存相关的文化选择与适应过程;中国武术对西方体育文化的过度模仿加剧了其自身的文化认同危机,进而导致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相互抵牾,学术资源与民间智慧难以沟通。指出当代武术的发展需要强化文化自觉意识,通过文化自信、文化整合、文化创造,在传统与未来的结合和拓展之中,增强武术现代转型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悠远漫长,文化灿烂丰富。经历上古、中古、近古冷兵器时代锻造的中华武术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从现代的"卫国"之术角度看,似乎已走到了时代乐章的终曲。不仅如此,由于当前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主导现时体育的价值取向,使得传统武术确乎处于一种边际化的下势。但,也必须看到,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从民族文化和当代体育文化交融的多角度讲,武术是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所无法比拟的运动,武术的生命力仍在。中华武术应从强身健体、和谐人生、造福社会来构建顺时代发展的价值文化,以此来促进中华武术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直以来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争论以及武术管理各方在武术未能入奥后关注重心的转移问题,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竞技武术到底是误入"歧路"还是武术发展的"正途"。提出:现代竞技武术虽然存在"继承传统不够"等种种问题,但它并无"原罪"。虽然竞技武术尚未能成为奥运正式比赛项目,它依然是武术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不能当成"歧路之羊",除之后快。如果过去武术发展曾有"过于西化"、"舍己从人的亲和西方"和"去传统化"的倾向和实质,现在则是到了警惕对传统和民族性的"盲目自大"和"去竞技化"倾向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