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73—1984年,中国湖南省和湖北省出土了两千年前的竹简《引书》、《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和帛画《导引图》。对于这些文物中的健康导引术的分类及各式名称的先行研究大多还处于言及水平。运用历史资料研究法对于这些导引式名称进行了分类对比研究。探明了西汉初期对导引式命名的特征及内在关系,为丰富中国和亚洲及世界体育文化宝库提供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2.
1984年1月,在湖北省江陵的张家山2200年前的汉墓中出土了竹简《引书》。对于《引书》中的健康导引法中的身体部位名称及动作术语的先行研究还处于言及水平,而且存在很多问题。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分析了现存问题,解明了《引书》中的健康导引术式身体部位名称及动作术语内涵,为解开《引书》之谜,为丰富中国和亚洲及世界体育史的研究提供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3.
汉竹简《引书》中健康导引法的复原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资料收集、文献查阅、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约2200年前的西汉初期竹简《引书》中的健康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引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概括介绍,确定第2段内容是41式健康导引法。在考证健康导引法中的一些难字、难句的基础之上明确了41式名称,身体部位名词,动作术语的含义,为健康导引法的复原奠定了基础。在参照湖南省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初期帛画《导引图》的动作基础上,将《引书》的41式健康导引法的文字史料转换为93图的动作复原的图像资料。为探究41式健康导引法的特征,把复原图与西汉帛画《导引图》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这两种史料是同一类导引法,但不是相同的导引动作,并明确了41式健康导引法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云海 《健身科学》2009,(9):37-37
婆罗门导引法是收录在明代《遵生八笺》中的一套导引术,据说是在宋代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婆罗门是印度古代的僧侣贵族。本导引术虽冠以婆罗门之名,但从十二套动作和用龙、风、麟等命名来看,也很有可能是我国古人自己创编的。  相似文献   

5.
对西汉初期竹简《引书》中的使用器械等物治疗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引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概观介绍,确定43式治疗导引法中有14式器械等物的治疗导引法。研究将这14式抽出研究,制成了53幅动作复原图。通过对复原图的分析,明确了该治疗法使用冷水、杖、壁、吊板、木柱、枕、木鞠、米饭8种器物,并确定了有徒手、他人帮助、按摩、呼吸的4种治疗动作。器械等物的导引法所治疗疾患可分2类,即6种疾病和8种症状,确定了该治疗法是以治疗慢性病为主。通过动作复原图和西汉马王堆的帛画《导引图》比较,明确了长期以来对木杖、木鞠的判断错误等一些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973年冬,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曾引起国内外有关体育史、医史、医疗体育、养生气功等各界人士的充份重视,一些专家、学者也随之投入对西汉帛画《导引图》的学术研究活动。由兹而今,忽忽已过去了十四年,其间各种见仁见知的有关研探文章时有所见。笔者因自幼从师学练导引和武术,出于个人爱好,也曾涉足于此项研究,并据多年探求之心得,著有《西汉帛画<导引图>研究》书稿。正因为如此,我对有关《导引图》研究的文章都较关切。近阅《养生长寿术》一书所收《马王堆<导引图>溯源》一文,(以下简称《溯源》),感到稍有不同的看法,兹特略抒己见,以就正于该文作者和海内外广大读者;尤盼体育史专家、学者,多加指点。  相似文献   

7.
1973-1984年,中国湖南省和湖北省出土了2000年前的帛画<导引图>和竹简<引书>.通过资料查阅、文物资料复原、对比研究等方法,解明了帛画<导引图>和竹简<引书>中使用器械等术式治疗的疾病名称、术式名称、动作过程等问题,为正确解读汉代器械导引术,丰富古代医疗体操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文献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约2 200年前的西汉初期竹简<引书>中的徒手治疗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引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概观介绍,确定43式治疗导引法中有29式徒手治疗导引法.将29式抽出研究,制成了93幅复原图.通过对复原图进行分析,明确了徒手治疗法由仰卧姿势、按摩手法、呼吸的意念、他人帮助等方法构成.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术式多规定了治疗动作的次数、强度、范围,而且已经开始了中医手段与导引动作的并用治疗法.徒手治疗导引法还重视疾病的预防.通过复原动作图和西汉马王推的帛画<导引图>比较来看,虽有同式名的动作,但动作不同,确定二者是同类导引法,但不是同一动作的导引法.  相似文献   

9.
张方 《精武》2009,(6):23-23
阎志高先师传下的揉筋开胯法——“燕双飞”是导引之术,源于《苌氏武技书》“二十四拳”之第六式“双飞燕子”.乃阎圣道字拳四十法的技击之道,不知是哪位前辈将其易为导引法门,目的是:“常揉两腿根之筋骨核,则筋脉渐长”也。李涵虚先师言:“按摩导引术,易遇而难成。金丹大道法,难遇而易行?”其实,真的行之有效的导引术也很难遇到明师传授,从吕祖的“肘后飞金晶”、华陀的“五禽戏”到“灵剑子导引”,传世的引导术太多了.虽说强身祛病的效果也有一些,可是又有谁真能修炼到地仙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对全国高等学校《球类运动———排球》教材(2001年版)和全国体育院系《排球》教材(1999年版)这两大全国统编教材进行对照分析,研究排球技战术分类与命名的内涵。结果显示:两种教材的技战术分类与命名的内涵均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两种命名方法与内涵是否符合实际或为大众所接受,其科学性都有待时间检验。  相似文献   

11.
论太极拳的和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武术拳种之一,它以其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备受人们的青睐,为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太极拳理论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阴阳观念,对太极拳练习者身心的和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新的历史时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伟大征途上,太极拳又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孙思邈养生方法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思邈的养生方法由养性、劳形、饮食、房中和禁忌5个基本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养性的内容主要是道德、情绪(心理)和习惯的修养及其养生效用,劳形的内容主要是身体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以及导引、行气等操作方法,饮食方法的内容主要是饮食养生的原则、食物的选择、饮食习惯和饮食疗法,房中的内容主要是养生的性生活原则及其保健方法,禁忌的内容主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疾病的各种行为.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传统医学的"阴阳平衡"理论和武术的"内外兼修"理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论得出:武术的内外兼修理论是阴阳平衡理论在人类进行身体锻炼中的具体运用,而"阴阳平衡"理论则是武术"内外兼修"理论产生的基础。"内外兼修"理论作为中国武术运动功法练习的一个指导原则,规定着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养生理论中,"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的哲学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等方法,结合对中国古代养生思想整体观的探析,从"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的涵义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简要概括总结,探讨"天人合一"和"阴阳互换"思想的指导意义,为现代人们养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略论传统武术的悟道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悟道,是传统武术中颇有特色的思维方式。传统武术的悟道模式,乃是“道进乎技”,即在对技的训练中所实现的精神境界的自我超越;并对传统武术之悟道思维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追溯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然与超然--论传统武术技击的诡道与圣道(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实解说与理论推理相结合,分析了传统武术技击的指导思想从单一的诡道到圣道加盟的逻辑过程,阐释了诡道与圣道的真实内涵,并对人格与功夫、圣道的统制与诡道的僭越、道德与规则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就历史信念而言,诡道乃是传统武术技击的工具理性,是本然的;而圣道则是传统武术技击的价值理性,是超然的。没有圣道的加盟,作为工具理性的诡道将必然上升为传统武术技击的价值理性。应该谨防诡道对圣道的僭越造成理性定位的错失或使价值理性成为工具理性的附庸。确保圣道对诡道的永久统制,同时又必须严格界分道德与规则的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东方文化意义中的"道"与跆拳道之"道"的关系,诠释了跆拳道中所体现的"道"的涵义,并对其相关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跆拳道是以手脚技术为进攻武器的东方武艺。从伦理道德层面来看跆拳道,最突出的就是跆拳道的"道"中蕴涵着许多礼仪等伦理元素,这对于传播东方伦理道德思想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然与超然--论传统武术技击的诡道与圣道(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事实解说与理论推理相结合,分析了传统武术技击的指导思想从单一的诡道到圣道加盟的逻辑过程,阐释了诡道与圣道的真实内涵,并对人格与功夫、圣道的统制与诡道的僭越、道德与规则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就历史信念而言,诡道乃是传统武术技击的工具理性,是本然的;而圣道则是传统武术技击的价值理性,是超然的。没有圣道的加盟,作为工具理性的诡道将必然上升为传统武术技击的价值理性。我们应该谨防诡道对圣道的僭越造成理性定位的错失或使价值理性成为工具理性的附庸。确保圣道对诡道的永久统制,同时又必须严格界分道德与规则的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