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教学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学科知识来理解地理问题、掌握地理知识是地理教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挖掘学生潜能和做好学法指导的角度对地理中的知识难点进行换位思考和研究,略有创意,希望得到同行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初中地理囊括了世界范围内的地域知识,教学内容众多而教材篇幅短小精悍,如何能够将其讲解得生动有趣且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一直是众多教师所思考研究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生活化地理问题情境的原因
  问题情境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以特定情境问题为中心,创设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环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灌输式”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需要通过一定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可让学生在特定地理情境中,根据产生的疑问,结合已有知识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4.
地理视角指依据正确的地理学价值观,基于一定的地理学思想与理论,运用地理学知识与技能观察世界的切入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它主要包括空间—区域的视角、变化的视角、综合的视角和人地协调的视角等内容。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都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教师可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按照学科逻辑设计问题链以串联课堂,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引发积极的思考、掌握地理学科的思维方法、领悟地理学科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  相似文献   

5.
谢福敏 《地理教育》2015,(Z2):53-54
新课程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教知识只是让学生拥有过去,重要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才能真正面向未来,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地理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应该让学生具备地理意识,用地理视角看生活事象,学会观察、思索、分析和探究,学会对生活事象从地理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地理素材中提取有用信息,才能有效解决乡土地理教学面向生活实际的问题。这要求教师具备较强地理意识和良好的地理学习能力。根据本校乡土地理教学实践,从以下途径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82):136-138
教师要清楚知道学生在复习中,需要掌握的解题思路和运用知识的核心素养基本能力。文章围绕教材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学生完成高考地理习题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设计问题中积累教材知识,讲解学习地理的总结和分析思路,并运用图标学习方式和思考题,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董雪丽 《成才之路》2009,(26):56-56
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学会解决地理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可用谐音记忆法。此方法在地理记忆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谐音法在众多的记忆方法中是其中比较简单、有效、有趣的方法之一。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利用谐音记忆知识。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要重视地理图像的利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观察地理图像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知识大多是凭借地理图表呈现出来的,这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因此,学生掌握阅读地理图表的技能,熟悉和懂得地理的图像语言,有助于理解事物的概念和特征,牢记地理事物的发布,是学好地理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教师要勇于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培养善于思考、勇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步入21世纪的今天,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在新旧观念发生碰撞下,很多师生都对新课改感到不适应。现在最突出的是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方式。新课改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怎样及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策略,要培育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1.
周青 《中学文科》2007,(10):41-42
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合称,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独立获得新知识和灵活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知,课堂提问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提问,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进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恰如其分地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巧提问”,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提问方式,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初中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启发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对地理教学来说,不仅要注重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课本教学知识,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将这些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而有效进行图文展示教学对于初中地理学习水平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图文结合教学手段的进步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思考和改进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需要让学生在学习时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结合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掌握地理知识的本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并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地理教学的深刻性。一、运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来让学生快乐学习高中地理中的知识容量很大,要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王柱梅 《地理教育》2013,(Z2):39-39
转眼间七年级上学期已经结束,回顾这半年来的教学工作既有收获也有遗憾。七年级的学生是在对地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走进地理课堂的,如何在新课标引领下完成教学,使学生收获知识,增长技能,是地理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回顾这一学期,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适时地创设一些符合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和诱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和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6):119-120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是优化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及意义,提高对地理的重视,从而在地理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提高核心素养。地理教学应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在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地理思维能力,通过生活化教学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其各项能力的形成。联系生活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可让学生体会地理学科特点,梳理知识脉络,实现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内容与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地理教学对学生长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地理知识凭借地图呈现出来,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点。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学好地理的必由之路。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宁 《学周刊C版》2023,(12):63-65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学科。传统的地理课堂问题较多,教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不懂得灵活运用。要想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地理教师需做好改革和创新,秉承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开发地理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风气,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结构合理,留给了师生宽广的学习空间,教师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可发挥的余地很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讲述书本上的地理知识,还应该给学生传授一些课外的知识。那么,为什么要给学生补充课外知识呢?补充哪一方面的内容呢?补充课外知识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下面,我就地理课外知识的必要性、选择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一、课外知识有其讲授的必要性作为一名地理老师,适当的给学生补充一些地理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以图导学的模式,帮助学生对地理环境知识的认知更加直观,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地理教师要善于合理利用地图,通过对地理位置及地形外貌的准确分析,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果,进而全力推进初中地理的教学进程。本文对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