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今天的父母来说,如果我们说"父母与孩子是平等的,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可能很多父母都会认同。但是尊重孩子不能只挂在嘴上,要体现在行动中。对于一些知识的了解,对于一些观念的认同,人们往往是先从"知"开始的,但是从知到行,总是有一段距离的。要想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父母必须做到让尊重由心而生。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父母稍有疏忽,可能就会让孩子感觉受到了伤害。《那天,儿子要求解除约定》一文中的母亲与儿子,就是因为母亲对孩子不尊重的言语与态度,引发  相似文献   

2.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在孩子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教育.美国人的父母从小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个体来平等地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让孩子树立一切靠自己的思想,最终成为一名诚实守信、富有创造力的公民.  相似文献   

3.
应当考虑的第一个问题——独生子女父母的教养态度。切忌娇生惯养娇宠容易使孩子意志薄弱、早熟、神经质,结果妨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走向父母愿望的反面。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尊重儿童的自然成熟和自然发展。让幼儿主动地活动儿童是依据经验而成长的。让儿童尽量地活动,尽情地精力充  相似文献   

4.
方岩 《中华家教》2011,(6):24-25
孩子升入小学后,跟社会有了更为"亲密"的接触,为了方便与家人取得联系,很多孩子都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部手机。那么,给刚上小学的孩子有必要买手机吗?家长教孩子使用手机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对于是否让孩子持有手机,我们一直是持肯定态度的。事实证明,只要选择得当,手机  相似文献   

5.
1.尊重孩子,让孩子发表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当孩子产生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后,家长首先要以一种温和的态度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发泄对老师的不满,这种发泄还可以起到一种平衡心理的作用。家长提供了一双耳朵,认真地倾听,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烦恼得到了尊重,就会毫不隐瞒地把自己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在同伴交往中,孩子有时会在未经大人许可的情况下便把家里的东西送给了小同伴。发现这种情况后,有的父母往往对孩子大肆责备,甚至逼着孩子去要回物品,有的父母却持无所谓的态度。前一种做法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后一种态度会使孩子误以为得到了大人的默许而不知错,于是愈演愈烈。这两种态度都是不正确的。父母发现孩子未经大人同意私下把家中的东西送人,应该冷静地了解情况,然后针对不同情况对孩子进  相似文献   

7.
康敏 《甘肃教育》2014,(22):87-87
正一、尊学生、爱学生"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中职学生都是别人眼中的"差生",这些孩子不但学习态度差,学习能力差,而且行为习惯也差。不能顺利进入高中就读,他们不是父母的骄傲,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获得别人的赞许,受到别人的尊重。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无论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多表扬他们,肯定他们,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价值,把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多加表扬,关注学生,尊重他们。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们才可以教育孩子。"在语文教学中,用"爱"的语言代替传统的说教,用笑脸代替传统的变脸,让  相似文献   

8.
一、家庭是孩子尊重教育的启蒙基地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受到尊重.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才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在于教师的方法,在于教师的情感。 1.尊重自我。师生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尊重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态度。尊重学生,就要从尊重最差的学生做起,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做起。有个学生看到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尊重、平等、开放、民主这四个方面。1.尊重孩子虽小,但也和大人一样自尊心很强,父母应像对待大人一样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需求,注意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引导,使他们主动地、乐意地去做各种事情。当发现孩子有了缺点或错误时,父母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说一些伤孩子心的话,更不能在众人面前训斥孩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沟通艺术,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分别是教师应持以真诚态度与学生沟通,关爱每一位学生;要尊重学生,选择合适的沟通时机;根据学生的性格,选择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选择鼓励性的语言,避免语言伤害。  相似文献   

12.
正"娇"与"教"在汉语言当中虽然同音却不是同义。而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娇"与"教"更有本质的"区别"。"娇"在家庭教育中是指父母对孩子过度地爱护、娇惯。这些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缺少自信、勇气,更是缺少担当的能力。而"教"在家庭教育中却是父母对孩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教育。重在让孩子  相似文献   

13.
在家庭教育越来越被关注的今天,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已成为很多年轻父母的共识。作为育人成才的教师,对待我们的学生也应像对待孩子一样,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力给学生一个安全、民主的课堂,让学生体味尊严;给学生一个开放、宽容的舞台,让学生品味成功。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活不得不在外地打工,有的学生就是自己的监护人,有的虽然有爷爷奶奶的陪伴,但是爷爷奶奶在监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和父母的监护作用还是有天壤之别的。所以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扮演老师,更要承担学生父母一半的角色。那么在班级管理中该融入哪些爱?总体来说有以下"爱":理解之爱、尊重之爱、信任之爱、宽容之爱、赏识之爱、严格之爱。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爱的哺育。爱是快乐与信任组合产生的复合情绪,爱是施爱者积极主动地"给","给"不是为了"得",但"给"必然会带来"得"。父母爱孩子就要注意孩子需要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点,合理满足孩子需要,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要以身作则,获得孩子的信任,同时,坚定信念,无条件地信任孩子,让孩子具有生活的底气;父母还要积极主动地给予孩子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并使孩子具备"给"的意识、习惯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校曾作过一次调查,有23%的孩子几乎从不和家长沟通,有17%的孩子觉得父母不辛苦,只有5%的孩子自己洗袜子,有近两成的孩子没考虑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有41%的孩子从来不对父母说感激的话,只有19%的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这表明,当今的孩子缺乏感恩意识,只知道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缺乏"关心他人"应有的热情和责任。对此,我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学生行为素质教育的基点,以活动让学生的心热起来、积极行动起来,做关心他人的阳光小天使。  相似文献   

17.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千万不要高高在上扮演“指导者”的角色。父母应该是“引导者”,和孩子互动。指导者,顾名思义,就是不断地给孩子下指令,要他做这做那,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标准行事,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肯定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引导者则以开放式的态度,聆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的需要,鼓励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并且以平等的态度去思考孩子的想法,这样的亲子互动,才会更紧密、更温馨。父母有时候不妨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试着体会爸妈的感受。例如平常都是妈妈叫孩子起床,现在不妨让孩子叫妈妈起床,让孩子体验一下,赖床对妈妈造成的不便。在…  相似文献   

18.
陶维梅 《文教资料》2008,(22):95-97
老子思想内涵丰富,其"无为"思想旨在通过主体对道的复归与把握,实现在社会人生中"无为而无不为"的积极目标."无为"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认为逼迫子女做事是天经地义,为了孩子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精力、时间和金钱.结果呢?孩子却开始了懒惰、依赖、脆弱、蛮横、虚伪等.如此,本可健康成长的孩子却变成了"问题孩子".无数个走上歧途甚至绝路的孩子,都是父母或教师太有作为的悲剧作品.为此,父母们必须引以为戒,首先要了解、尊重孩子,不妄为、不乱为;其次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积极主动地去善为,最后达到解放孩子、解放自己、无为而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佚名 《辽宁教育》2013,(8X):43-43
<正>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做法却正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和行为,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尊重。在瑞典的所见所闻,都让我们耳目一新。在瑞典人眼中,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  相似文献   

20.
所谓批评,就是对幼儿的缺点和错误言行表现给予否定性评价,使他们明辨是非,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从而改正过错。老师态度的改变能让孩子发生变化,对于孩子犯错误了,一味批评可能会起反作用。而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讲道理,反而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要尊重孩子,以认真、亲和的态度来"批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