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也就是指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它主要体现在从《博士论文》到《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时期的笔记、手稿、专著和论文中.我们认为,要揭示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特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且不说这一时期数量浩繁、涉及领域广泛的笔记、手稿、论著、书信等等而令人把握不住要领.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也是各种观点交错、新旧思想并存,令人感到十分复杂纷坛的.它本身充满着矛盾、冲突和变动.因此,关于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特征至今仍然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笔者仅就本人在这个方面所作的粗浅探讨.简略地谈点说不成熟的看法.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包含着一系列质的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要揭示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特征就必须科学地划分出这“一系列质的不同阶段”来.按照陈先达、靳辉明著的《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所揭示的“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论,笔者认为.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典型时期:(一)马克思世界观形成的最初准备时期.包括:中学毕业阶段到大学毕业阶段(1835年—1841年).代表作是1835年8月在特利尔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作  相似文献   

2.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发展道路、发展前途等一系列问题。马克思最先提出并阐述了这一问题,指出社会形态依据人的自由和解放程度分为人依赖的社会,物依赖的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然而,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就此留下一部专著,他的观点散见于其一生各重要阶段的主要著作中。文章探讨马克思从博士论文时期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期(1836年到1848年)有关社会形态理论的思想初步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马克思的人学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当代哲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不是凭空而来的,其理论的成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马克思在扬弃了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通过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这个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理论的萌芽时期、理论的雏形时期、理论的形成时期和理论的深化时期。马克思正是在这四个阶段中一点一滴地形成、发展了自己科学的人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青年马克思从《博士论文》至《莱茵报》时期的市民与市民社会理论,在其博士论文中,马克思从“自我意识”出发,探寻人的自由。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希望普遍利益战胜私人利益,希望理性的国家和法战胜现实的国家和法。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3年春夏季节写于克罗茨纳赫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第260-313节的全面分析和批判(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马克思未能将其完整写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从理性主义立场出发,通过对黑格尔关于国家和法的唯心主义原则的批判研究,第一次提出并郑重阐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市民社会思想,应当承认,这一时期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还不是在完全科学的意味上使用的,就其性质而言,还未完全突破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怪圈。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其中深刻地孕育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的萌芽,为科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通了道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位置显赫,对它进行评析似乎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形成是一个科学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从《莱茵报》时期到1843 年10 月,包括经验假设、理论论证和经验确证三个阶段。在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形成中,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相互交织,逻辑方法与实证方法被同时运用,但文章着重论述了经验知识的重大作用,并强调指出在这一理论形成中马克思运用了实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与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看,从《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到《神圣家族》,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蒲鲁东理论的积极因素,逐步实现了其批判对象的转换,即从批判哲学、国家和法转向批判所有权和市民社会;从《哲学的贫困》到《资本论》手稿,马克思以蒲鲁东的理论缺陷为参照,不断深入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当中,并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无比丰富的革命实践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参加《莱茵报》工作的时期,是他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着重介绍马克思在大学毕业以后不久,为什么要参加《莱茵报》工作;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马克思怎样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地投身于革命斗争实践,从而逐步促进自己世界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我们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结果,是对我国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最科学概括。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说”列宁毛泽东的关于“社会主义多阶段说”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使这一理论逐步形成。马克思在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对资产阶级统治被推翻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作了划分,第一阶段叫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叫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马克…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学"学者诺曼.莱文在2006年出版了专著《可悲的骗局:马克思反对恩格斯》,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5期译介的《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一文,不过是这一著作思想的缩影。文中,精通历史学的莱文借鉴了马克思早期的通信内容,采用平直的历史叙事,通过筛选马克思思想理论所涉领域"方法"研究得出"早期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转变的分水岭应定位在1843年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在此之前无论在哪一领域马克思都没有走出黑格尔的理论视域,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有着思想上的‘连续性’"结论。笔者认为莱文之所以得出此种结论,原因在于其恰恰忽视了辩证法的实践基础,没有摆脱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的唯心主义路线,进而无法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辩证法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1.
获得运动技术牵涉着诸多因素,其中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语言交流,兼优化互补内在自身过程是有效掌握技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城市精神不是一个空泛的东西,它体现了城市中的人所具有的精神风貌,具体地说,它至少包括平等、契约、宽容、创新与共生等诸方面观念,这些观念则要通过教育获得.  相似文献   

13.
14.
Two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wo approaches to serial learning are too extreme—the classical view that it consists only of interitem associations and various recent views that it involves no interitem associations. The novel assumption introduced here was that phrasing cues, normally conceptualized as merely segregating long series into smaller units or chunks, may also enter into associations with items, thereby reducing interitem interference and facilitating serial learning. It was found that one item could become a signal for another item, an interitem association, or be overshadowed by a phrasing cue, such as a brightness and temporal cue, also signaling that item. The items were .045-g pellets. Rats traversed a runway for items arranged in ordered series, 14-7-3-1-0 pellets (Experiment 1) or 10-2-0-10 (Experiment 2). Complete tracking of, for example, the 10-2-0-10 series would consist of fastest running to 10 pellets and slowest running to 0 pellets. In both investigations, the interitem association overshadowed was that between 0 pellets and the subsequent rewarded item, 0 → 14 (Experiment 1) or 0 → 10 (Experiment 2). Either repetitions of the 14-7-3-1-0 subpattern (Experiment 1) or merely the terminal 10-pellet item (Experiment 2) were phrased, both methods producing identical results. Overshadowing the 0-pellet item produced superior serial learning, more rapid extinction, and, in Experiment 1, considerable elevation of responding when the brightness phrasing cue was introduced in extinction, an effect said to be conceptually identical to spontaneous recovery and one demonstrating directly that phrasing cues are in reality overshadowing cues. It was suggested that many effects attributed to forgetting may be due to unrecognized overshadowing of memory cues by phrasing cues, giving rise to exaggerated estimates of forgetting.  相似文献   

15.
听、说、读、写这个顺序是人们学习第一语言的基本顺序。读、说、听、写则是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顺序。第二语言的学习是在母语的符号思维系统已经建立起来并相当牢固之后开始的;第二语言的学习是在一种自觉状态中进行的,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母语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双语共存的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比较型教学。  相似文献   

16.
17.
18.
结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就如何从共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共育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构建"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力量"人才共育体系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爱心、责任、民主、机智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大秘诀。其中爱心是基础,没有爱心,就没有责任;没有爱心,就谈不上民主;没有爱心,就会缺乏教育的机智。  相似文献   

20.
Ziel dieses Beitrages ist es, verschiedene Indikatoren der sozialen Herkunft bei der Quantifizierung von sozialen Disparit?ten zu vergleichen. Im Mittelpunkt steht dabei der in PISA eingesetzte Index für de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Status (ESCS). Dieser umfasst sozio?konomische und kulturelle Ressourcen des Elternhauses und deckt damit das theoretische Konstrukt umfassender ab als andere Indikatoren der sozialen Herkunft. Anhand der internationalen Schülerdaten aus PISA 2003 und aus der nationalen Erg?nzungsstudie (PISA-E) wurden Regressionsanalysen mit verschiedenen Herkunftsindikatoren gerechnet. Neben dem ESCS wurden als Pr?diktoren der sozio?konomische Status (HISEI), der h?chste Bildungsabschluss umgerechnet in Bildungsjahre (PARED) und ein Index für h?usliche Besitztümer (HOMEPOS) berücksichtigt. Es zeigt sich, dass der ESCS in allen Bildungssystemen deutlich mehr Varianz in der mathematischen Kompetenz aufkl?rt als die Einzelpr?diktoren HISEI, PARED oder HOMEPOS. Auch in einer anschlie?enden Analyse zu sozialen Disparit?ten der Bildungsbeteiligung lieferte der ESCS differenziertere Befunde als der HISEI. Insgesamt wird der ESCS als valider und theoretisch umfassender Index der sozialen Herkunft eingesch?tz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