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特殊教育学以各类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活动、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即规律,并力图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特殊教育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在多个相关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过程中形成与发展了该学科独特的理论体系,初步构建了自己的话语体系、专业标准与共有的学术规范.其研究对象由狭义的"残疾"走向更为广阔的"特殊教育需要",面向更加多样化的、由各种不同要素导致的学习困难儿童.特殊教育基本理念假设与实践模式也随之变化,残疾儿童从被歧视、隔离逐步走向平等与被接纳,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则趋于融合.特殊教育学科的发展虽然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却较好地遵循了实证科学研究的精神与经验研究的规范与传统,实证/经验主义的方法、程序以及基于诊断、评估的干预与训练成为特殊教育学科专业人员广泛接受、共同遵守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初阅盛永进教授新作《特殊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不由得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透过整本书的构架,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作者在反思、借鉴和吸收已有的特殊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成果下,努力尝试构建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新框架体系. 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迄今为止,国内有关"特殊教育学"的著作已为数不少.这些专著的出现推进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然而,纵览我国目前已有的"特殊教育学"的相关著作,个人感觉,大部分的体系框架是借鉴美国有关特殊教育专著的结构线索,基本以特殊教育对象为基础概念展开论述,以各类障碍儿童身心特点、诊断与教育为结构线索并作为书本的主要内容,而属于特殊教育活动诸要素的各种内容、关系,诸如功能、课程、教学等都没有系统全面地反映.换句话说,作为一门学科,特殊教育学还未从特殊儿童心理学层面分化出来.  相似文献   

3.
厘清特殊教育本体认识论是建构特殊教育理论与推进特殊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特殊教育概念分析发现,当前特殊教育认识论主要包括扬弃论的特殊教育认识论、补缺论的特殊教育认识论、同一论的特殊教育认识论。这些认识各有合理之处,特别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具合历史性与合规律性的价值。其中,同一论的特殊教育认识论更能适应时代需要,指导和引领特殊教育发展,因此需要更多地从同一论立场来认识与实践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4.
论比较教育实证分析研究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证分析研究范式曾经是比较教育学科中重要的研究范式之一,它以科学哲学作为理论基石,把教育过程归结为自然过程,相信教育现象背后必然存在着因果关系,并认为主体可以通过一定的工具操作而获得对客体的认识.从学科先驱朱利安,到安德森、诺亚和埃克斯坦等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都希望通过实证分析范式建立一种可反复检验的科学理论.但实证分析范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从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5.
“医教结合”作为当今特殊教育发展的热门词汇,对特殊教育发展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从特殊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医学、教育与残疾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医教结合”是否适合作为一项政策正式提出?是否适合所有特殊需要儿童?医学与教育,谁是手段,谁是目的?哪些学科对特殊教育有影响?这些问题是我们在面对“医教结合”如火如荼进行过程中不能回避的.本文从“医教结合”的现状出发,探讨了理性面对“医教结合”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特殊教育理念切合了当前特殊教育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文章从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要求、受教育者需求及自身能动性方面论述了以人为本的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并从法律、职业教育、创新及新残疾人观的角度对以人为本特殊教育的时代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特殊教育教学论课程是培养未来特教师资形成学科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课程.为了适应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提高自身的成效,特殊教育教学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具体对策为:精选课程内容;整合相关学科知识;改革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加强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8.
市场、人本--高等教育管理的哲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哲学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该学科主导哲学观的地位;并且从宏观高等教育管理的活动中,分析了市场对管理活动的影响,以及微观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人本化管理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科问题解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理性的思考。“学科问题解决”研究是问题解决研究发展的高级阶段。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科问题解决”研究要加强学科教学特色,重视中等学生在研究中的地位;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要加强微观理论与宏观实践之间的“中观”应用研究,突出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以凸显该研究对学科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大学组织变革的角度来看,研究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模式,是对大学组织变革理论的进一步解释,也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丰富.从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化的角度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不是一个独立学科,正在为建设一个成熟的学科体系积累前期条件,因此,从组织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基于"三螺旋"理论和"组织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对创业学院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对于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西方特殊教育范式变迁以及特殊教育学科发展规律的角度对"医教结合"这一当今中国特殊教育流行话语及实践方式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作者认为:西方特殊教育的发展是从医学单一学科范式的治疗与干预发展到以医学为主加入其他学科成分,进而逐步走向以教育为主融合其他学科成分的过程。特殊教育学科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是教育模式下对医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有机包容。因此,对于"医教结合"的说法,我们要真正放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框架里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用单一的"医教结合"剥夺了特殊教育"多学科交叉"的特性;更不能因为"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冲淡了其"教育"的本质而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世界特殊教育经历了从思想到实践的过程;中国特殊教育经历了从照搬到创新的过程.特殊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分化,最终形成了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这就要求实施全纳教育,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当代特殊教育对象演变趋势表现为以学习障碍儿童教育为重点;重视超常儿童教育;加强生计教育;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开展全方位的一体化教育服务.通过对特殊教育对象演变的分析,对中国特殊教育改革的启示为努力扩大特殊教育对象;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提供生计教育;进一步发展超常儿童教育;正确认识一体化项目中的特殊儿童;改革师资培训制度;做好特殊儿童家长工作.  相似文献   

13.
特殊教育领域存在着补偿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和功能性课程等不同的课程范式,其背后都有其课程观的理论支撑,也都有其实践的指导价值.由于学生特殊需要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或排斥某一课程取向,或完全否定它的意义.因此,当代特殊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逐渐从单一的补偿性、发展性或功能性,向以综合素质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多元整合型发展,强调三者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特殊教育教师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目前中国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尚不完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无论是操作系统层面还是理念认识层面,都难以匹配现代社会的发展格局,无法满足当前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滞后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体系,不仅不利于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健康发展,也难以实现"为特殊儿童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服务"的核心任务。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构建"土司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能否称"学",是由其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决定的.构建"土司学",既因研究对象的重要,也是现实研究的需要.土司研究的对象专门而独特,拥有特定的概念术语和专门的概念体系,涉及众多学科,参与研究的人员众多,研究成果丰硕,已具备称学的一定条件.构建"土司学",其意义在于:使土司研究走向深入和系统,使其综合化和理论化,加深、提高和丰富对土司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探讨土司制度的发展规律,并为今天的区域民族自治提供历史经验.但所要构建的"土司学",并不是一个学科,而只足研究土司问题的一门专学,或者说是土司研究的一门综合性专学,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就现在情况而言,土司称"学"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动物辅助在中国的教育和康复领域属于新兴的事物,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文章结合动物辅助的相关理论,分析动物辅助在特殊教育课程中的介入问题,包括在特殊教育课程准备和课程情境中的介入,在特殊教育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中的介入,以及动物辅助在介入特殊教育课程时可能面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为特殊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presented in this Special Issue are appraised with respect to how they might enhance teachers’ or researchers’ work with ‘special needs’ students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notion of ‘special needs’ is used in a broad sense, encompassing specific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s well as students with low attainment.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different frameworks offer some distinctive methods for research or ideas for interventions, either individually or within multi-lens approaches. It also points to other perspectives, not represented here, that could be relevant for a growing understanding of issues of affect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按照系统动力学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我国宏观特殊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最终构建了宏观特殊教育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对实际仿真过程中需要的流图、方程等都做出了必要的估计和说明,为我国宏观特殊教育系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综合诸多相关研究文献,从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存在的合理性、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等不同侧面介绍美国通识教育基本理论,以期让人们对通识教育理论有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入的理解,为计划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院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Like chemistry, which is a very large field of study (a discipline) with many subareas (embedded disciplines) within it, education is also a large discipline with embedded disciplines, including science education. However, chemistry and other sciences are theoretical discipline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information within these disciplines is stable. Certain other disciplin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not as stable are classified as practical or productive, and in these theorizing is limited to small, localized, theories rather than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explanatory models. Since the knowledge in education (including science education) is not particularly stable, this area is a combination of a practical and a productive discipline. Major theories are, then, not possible and research efforts should be directed toward (1) smaller, localized, theories, (2) application of borrowed theories from other disciplines, and (3) stabilization 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