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心理学中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的发展和趋势。儿童社会化研究自30年代兴起至今的发展进程主要受社会历史环境和心理学理论思潮的影响。其中人本主义思潮、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条件、心理学中的“综合、整体观点”和“生态学运动”对儿童社会化研究的发展起了主要作用。近年来儿童社会化研究有如下特点:研究方法综合化、大量采用现代化的研究硬件和软件、强调研究工作的生态化倾向、跨文化研究越来越被重视、社会化的生命全程研究开始出现。从整个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来看,研究者更深入地认识到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复杂性;把儿童看作是自身社会化过程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更加重视认知因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在教育和行为干预中的应用研究受到更多的关注;社会化研究的方法更趋于多样化;出现了将多种研究手段和方法综合运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论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儿童社会化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本能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新精神分析派则增加了对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视,认知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自身向健康人格的成长潜能。尽管这些流派对儿童社会化问题的解释各有特色,也都有其局限性,但它们都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进行儿童社会性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学依据。 一、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是社会性教育的基础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依赖于儿童的认知发展,这一观点开拓了“社会认知”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将儿童的认知发…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儿童社会化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本能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新精神分析派则增加了对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视,认知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自身向健康人格的成长潜能。尽管这些  相似文献   

4.
国内儿童孤独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儿童社会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儿童孤独感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儿童孤独感研究的情况,从孤独感的测量、研究方法、影响孤独感的因素等几方面探讨了儿童孤独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我对向孩子学习,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两代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相互影响这个课题非常感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社会化和社会性发展是我近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从他们的社会化和已经成熟的成年人的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来看,总是上一  相似文献   

6.
最近,澳大利亚新南尔士纽卡赛大学心理学齐茨博士、美国涅勃拉斯加大学教授樊星南博士,应我院教育系的邀请,先后到该系讲学,并分别与该系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就有关的问题举行了座谈.齐茨博士是在同齐茨教授访华回国途经广州期间前来我院的.她在《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的报告中,讲了认识过程、社会与情绪的发展、感知过程与运动技能、用于教育的心理测验等四个问题.在座谈会上,她着重介绍了澳大利亚儿童发展研究的概况.她说,目前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是按皮亚杰的理论进行的,主要是研究儿童社会化、合格父母、父母与子女交互作用、早期知觉与语言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她还谈到测验超常儿童和低能儿童的方法,培养超常儿童和低能儿童的措施,心理学界和社会公众对智力测验的评价,以及他们国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系的课程设置、心理学教师的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到会的同志,也根据齐茨博士提出的问题,对我国目前心理学研究方面的情况作了一些介绍.樊星南教授来我院期间,作了题为《美  相似文献   

7.
儿童社会化这一概念在我国心理学和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许多幼教工作者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和教学方案,有效地促进了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一个众多学科都在研究的课题,但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人类学中的社会化强调文化传播和对社会文化的适应,把社会化当作一种社会文化的内化。社会学中的社会化是指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教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国际民族社会化研究热点进行分析有助于在更大视域下开展新时期国内少数民族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采用BICOMB2.0和SPSS23.0软件对WoS数据库中以民族社会化为主题的820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梳理出2001-2021年间国际民族社会化研究的四大热点主题。基于分析结果,总结出其对新时代我国学校学生民族社会化研究议题的启示:拓宽研究对象,提高民族社会化覆盖面;创新研究方法,提高民族社会化实证研究水平;开展生态化干预研究,维护各民族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注重部门合作,多渠道开展民族特征与种族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场所,儿童个体要成为人才,就要很好地完成社会化的过程。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及社会对个人的教育作用集中体现在个体的社会化之中,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儿童在长达十多年的学校生活中的社会化过程。一、社会化的任务与行为背景人的社会化问题是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共同研究对  相似文献   

10.
儿童社会化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在诸多影响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反之则起阻碍甚至负面作用;同时儿童的行为也对抚养者的行为产生反作用。  相似文献   

11.
魏旭  庞晓楠 《考试周刊》2012,(8):167-168
儿童消费市场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消费者社会化进行研究。本文从儿童心理学的视角来回顾儿童消费者社会化的理论基础.解释儿童消费者社会化所经历的感知、分析和反思三个发展阶段的心理及行为特点.从而描绘出从儿童到成熟消费者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2.
儿童社会化是国内外都普遍关注的一个课题,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都有对其的深入研究.介绍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家庭因素,以及家庭因素与儿童社会化的关系,通过对其关系的分析提出如何更好地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进入学校并获得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是儿童地位和儿童观的变化。二十世纪初提高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质量以促进社会进步的乐观想法触发了多项社会性的变革 ,保护与促进儿童发展的机构及专业人员蓬勃发展起来 ,在这个队伍中有相当多的是那些把心理学应用到迅速扩大的公共教育系统的人。后来这些人有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头衔———学校心理学家。我国《辞海 (教育、心理学分册 )》中对学校心理学的定义是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如学习、情绪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测验、诊断与咨询 ,以指导教师和家…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分析了藏族传统社会宗教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简要阐述了文化人类学有关儿童社会化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藏族宗教文化按物质性、活动性和精神性因素次序简述其存在样态及分布状况,并结合藏族宗教文化的特质探讨了这些因素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在诸多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是指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亲社会性的发展,反之,消极、对抗性的亲子关系则促使了儿童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武术散打运动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化功效,并在此基础上对武术散打运动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城市家庭生活方式的变革对儿童社会化产生的几方面的影响;(1)家庭结构核心化及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2)家庭居室独门户化及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3)清费方式潮流化及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4)闲暇娱乐方式集体化及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5)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平等化、亲密化及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这些论述,有利于澄清现实生活中儿童家庭教育的若于盲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城市家庭生活方式的变革对儿童社会化产生的几方面的影响:(1)家庭结构核心化及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2)家庭居室独门户化及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3)消费方式潮流化及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4)闲暇娱乐方式集体化及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5)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平等化、亲密化及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这些论述,有利于澄清现实生活中儿童家庭教育的若干盲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的社会化问题是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共同研究对象。儿童社会化研究自30年代至今的发展进程主要受社会历史环境和心理理论思潮的影响。其中人本主义思潮、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条件、心理  相似文献   

20.
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别角色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用于表现男女差异的社会行为模式。对两性角色行为的获得,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从仅具有生物差异的男女婴儿,到承担社会认可的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应包括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父母的直接社会化作用及儿童的自我社会化等多种因素。其中,生物学的两性差异是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前提条件;社会因素在性别角色行为获得中起决定作用;父母的直接社会化作用在性别角色行为获得中起主导作用;儿童的自认和模仿学习是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