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大学生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9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如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惩罚与被试的精神质(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神经质(N)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父母良性的教养方式,如关心理解与被试的外向—内向(E)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这一结果说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大学生心理契约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探讨大学生心理契约与专业承诺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专业承诺整体呈中上水平,专业承诺存在性别差异(t=4.1,p<0.01)、年级差异(t=7.58,p<0.01);(2)心理契约与违背对大学生的专业承诺产生重要影响,改善学校条件、改变学生对于教师与自己的期望及履约程度的认知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专业学习.  相似文献   

3.
陈瑶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4):175-178
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青少年忧郁自我检测表对贵州省凯里市某中学高三20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高三学生的应对方式以成熟型为主;(2)应对方式、人格和抑郁在不同性别、文理科、父母文化水平以及经济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高三学生的抑郁和神经质得分在城镇和农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3.088,p<0.01;t=3.061,p<0.001);(4)高三学生的抑郁除了求助因子外,与应对方式的其它因子都显著相关(p<0.01);除了与人格的内外向因子外,与其它因子均显著相关(t=0.422,p<0.001;t=0.527,p<0.05);(5)应对方式的退避因子和人格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高三学生中常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并且人格中情绪不稳定,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更容易抑郁。  相似文献   

4.
高职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及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的目的是了解高职生网络成瘾的状况和人格特征,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一、二年级高职生网络成瘾进行调查,并追踪到233份有效的16种人格因素(16PF)历史资料,结果表明233名在校高职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2.45%。网络成瘾学生与非网络成瘾学生在16PF中敢为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4个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或0.01),在次级人格因素中的适应与焦虑因素、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因素3个方面存在差异。这表明高职生网络成瘾与其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许诺 《林区教学》2023,(3):78-82
探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成绩的关系,寻找引发外语学习焦虑的可能原因,并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采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对255名大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大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焦虑得分总体均值为100.75,总体处于中等焦虑水平(99<100.75<132),且在社交焦虑、负评价焦虑、考试焦虑、其他焦虑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值分别为36.46、36.02、7.86、20.41;男生与女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水平存在差异,前者高于后者(t=3.46,p<0.01);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有更明显焦虑(t=7.09,p<0.00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学习成绩存在负相关关系(r=-0.42,p<0.01);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成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t=-7.29,p<0.001)。因此,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得分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其外语学习成绩的好坏,即外语学习过程中越焦虑,外语学习成绩越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全校新生进行群体心理测评.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有自杀意念学生的主要人格特征.结果:敏感、怀疑、忧虑、独立、紧张、适应与焦虑型、懦弱与果断型7个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聪慧和有恒人格特征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B=-0.22,P=0.000;B=-0.14,P=0.000);而忧虑、独立和紧张人格特征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B=0.18,P=0.000;B=0.12,P=0.001;B=0.23,P=0.000).结论:人格忧虑、独立性高和紧张是学校新生产生自杀意念的不利因素,而人格聪慧、有恒和实验是预防新生自杀意念发生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7.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子女人格发展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随机抽取的352名16岁以下儿童进行测量。结论:(1)父母拒绝、父母过分保护与子女精神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和子女精神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2)父母情感温暖和子女掩饰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母亲过分保护和子女掩饰性之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3)母亲情感温暖和子女性别之间呈显著相关,母亲对男童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4)父亲过分保护和子女学习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5)父母偏爱和父亲文化程度之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6)深圳特区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型和过分保护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法。方法:采用郑日昌主编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5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收回有效问卷453份。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检出率为13.7%。人际关系性别差异(待人接物:t=2.92,p<0.01;异性交往:t=3.57,p<0.001;总分:t=2.16,p<0.05)、生源地差异(异性交往:t=-2.853,p<0.01)、年级差异(总分:f=3.960,p<0.05)学习成绩差异(待人接物:f=3.277,p<0.05)专业差异(异性交往:t=-2.309,p<0.05)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待人接物:t=2.482,p<0.05)。结论: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良好。人际关系在性别、生源地、年级、学习成绩、专业、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显著,家庭经济状况方面差异不显著。对策:分别从大学生个体、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综合努力,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相似文献   

9.
交互行为是衡量在线学习者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用户的人格特征对其网络行为有预测作用。需要以微博学生用户为样本,分析用户交互行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卡特尔16项人格特征中,幻想性与转发行为负相关,实验性、有恒性对评论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聪慧性对评论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或私信行为与实验性正相关,与有恒性负相关。交互行为层级不临近的用户人格有显著差异,并反映在乐群性、世故性和创造力上;恃强性人格对高水平的信息交互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世故性人格对高水平的交互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从整体来看,用户的关注行为与16项人格特征均无关,但深层次的交互行为与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格因素特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6PF人格因素测试法对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格特征进行测试,分析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测试结果显示: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人格因素表现为焦虑性较高;性格内向;注重感情;性格显怯懦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和个性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症状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量表(EPQ)对500名90后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维度与SCL-90症状各因子及EPQ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P<0.01),消极情绪与SCL-90症状各因子和EPQ的精神质、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0.01);SCL-90症状各因子与EPQ的精神质、神经质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P<0.01),与内外向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偏执、恐怖、个性的内外向得分、神经质得分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P<0.01)。结论: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和个性密切相关,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不利于主观幸福感和积极个性养成,减少消极心理症状、养成积极个性品质是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幸福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用问卷法考查了上海及浙江衢州地区四所中学共136名高二学生16项人格特征(为了便于统计表明,本研究中把学习成绩总分所属年级前20名者称为优秀生,学习成绩总分所属年级后20名者称为后进生),并进一步对各类群体人格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高中优秀、后进学生在乐群、兴奋、稳定、恃强、敢为、敏感、紧张性等人格特征上有显著差异;普通高中优秀生与重点高中后进生在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及忧虑紧张性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犬儒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犬儒态度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7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性别、专业等对犬儒态度有显著影响(t=2.656,t=2.665;p0.05);②学校生活满意度与犬儒态度呈负相关(r=-0.358,p0.01),人格中神经质与之呈正相关(r=0.290,p0.01),其余均呈负相关(r=-0.235,r=-0.232,r=-0.137,r=-0.128,p0.05),结论:性别、专业、学校生活满意度及人格特征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犬儒态度水平,可从学校和个体层面降低大学生犬儒态度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主要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征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与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2)男生内外向、精神质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而男女生在神经质、掩饰性上得分无显著差异。(3)内外向与人际关系呈显著负相关,而神经质与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4)专制型与精神质、忽视型与精神质、忽视型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而忽视型与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5)人格特征在家庭教养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业成绩与卡氏人格根源特质的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研究表明:1.学业成绩与卡特尔人格根源特质存在一定相关性。2.对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的人格根源特质是:有恒性、聪慧性、自律性、实验性、独立性。3.影响优生、中生、学困生的重要人格根源特质存在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6.
前言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问题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家的关注。美国心理学家高夫(G·Gough)运用《加州心理测验表》(CPI)就人格因素和学业成绩之间关系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支配性、上进心、责任心、社会化、宽容性、遵循成就、独立性和智能效率等八项人格特征和中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相关(r值:0.29—0.44)。安徽大学对756名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智力和人格因素的相关进行研究,得出学习成绩与智力和人格相关的结论。上海市闸北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与同伴信任状况量表,对190名心理咨询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心理咨询专业的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中自我的灵活性高于全国常模(P<0.01);(2)同伴信任状况性别和是否是独生子女差异不是特别显著;(3)心理学专业学生同伴信任的各因子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自我的灵活性"之间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8.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树木人格投射测验对四川省某中学高二年级74名学生实施测量,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从树木画分析来看,学生整体表现出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现状;从SCL-90测试结果来看,学生焦虑、精神病性和强迫症状得分显著高于常模;树木画得分与SCL-90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显示:被试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具有高焦虑、高强迫、高精神性的人格特征;树木—人格投射测验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学习压力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焦虑在其中的中介机制。方法:采用学习压力量表、中国中学生焦虑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18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学习压力与焦虑呈现显著正相关(r=0.51,p<0.01),学习压力与幸福感呈现显著负相关(r=-0.37,p<0.01),焦虑与幸福感呈现显著负相关(r=-0.38,p<0.01)。(2)焦虑在学习压力对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2。结论:学习压力可以直接影响幸福感,也可以通过焦虑来间接影响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衡书鹏 《商洛学院学报》2011,25(6):82-84,90
探讨贫困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452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贫困大学生在大五人格各因素上和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F<0.01);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外倾性、宜人性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并且大部分指标相关显著,而责任心和开放性与心理健康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