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体育教育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的重要一个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大学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仅只是传授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打破传统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基于此,本文笔者着重探究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余波 《教学与管理》2012,(18):129-130
随着对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方面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促使学生切实掌握一至二项运动项目并作为终身锻炼身体的项目方面仍显不足。本文结合现代竞技运动板块训练模式与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为建立一套完整的可行的现代体育教学"板块"模式做一些的理论探索,以  相似文献   

3.
郎奇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8):182+184-182
在现代教学中,体育课程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高等院校将"运动项目游戏化"植入于体育教学中,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沉闷局面,激发了学生们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文章阐述了运动项目游戏化涵义,探讨了高等学校如何进行"运动项目游戏化",分析了"运动项目游戏化"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投掷运动是竞技运动之一,竞技运动进入学校体育课程,这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单纯以竞技运动为目的教材体系已不能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必须对竞技运动进行改革、创新,即竞技运动“教材化”.通过投掷运动的“教材化”以提高学生学习投掷运动教材的兴趣,提高投掷运动能力,为体育教学、教材教法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投掷运动“教材化”的几种方法 (1)投掷运动的游戏化。在单调的运动中加进“情节”强化协同和竞争的因素,使学生有兴趣地从事投掷运动,如在体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把投掷运动改造成“…  相似文献   

5.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要树立现代高校课程体系的理念;加强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综合性;注重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创新性、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色。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的实用性应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及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医学常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李德胜  邵文俐 《考试周刊》2011,(71):142-143
篮球作为深受群众喜爱的运动,一直以来都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项目。但传统体育教学深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在教学与评价中过于注重运动技能的掌握,重复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个体的真正需求。团队式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应突出知识能力的实践运用,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加强团队精神培养,符合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体育对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中学体育课涵盖了体育和健康两个学习领域,出现了《体育与健康》这一门新课程。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给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传统的体育课程在教材编写上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以竞技体育训练为主要目标,教学组织形式程式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纠正不足,发扬优势,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参与式"教学法的办法与措施.此举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参与教学,实现高校体育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激发运动兴趣、提高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实现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曾霖 《考试周刊》2008,(21):125-126
今天"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正冲击着我们固有的观念,体育对健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传统的以竞技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渐被扬弃.单纯的"生物体育"观已被"三维健康"观所取代.体育课从完整的运动技术传授型课程转变为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爱好习惯,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门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师资队伍、场馆设施条件、课程体系、教学、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分析,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职业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观念的观点,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的这种新理念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的体育课是学生终身体育修养的基础,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是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精神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学校体育教学和教师应该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2.
从辽西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过去课程设置的弊端,提出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引入休闲体育和"乡土化"项目,实现"以人为本、终身体育"课程理念,旨在引导农村学校体育管理者和体育教师解读新《课标》,对辽西农村体育课程的改革顺利实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分析,认为:湖南省新升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具有教学指导思想混乱,课程结构、项目设置与本科教育的定位与要求不够协调,体育知识结构的单一、教材内容竞技化依然严重,没有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局面等弊端.提出的基本观点是: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体育课程应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体育课程体系要体现"体育与增进健康"功能特点;体育课程要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体育能力;体育课程要与社会需要和主体需要相结合;体育课程要为学生成功发展提供基础和可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快速的社会变化和快速扩充的知识总量,终身体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高校体育是由学校体育向后学校体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对终身体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为了使高校体育课程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作者通过对终身体育思想的概念及必要性、影响坚持体育锻炼的动机因素、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各教学要素开展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试图把握非认知因素在终身体育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各教学要素开展现状,为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阶段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灵动"体育是指基于对新课程理念和体育教学深刻的反思,提出的带有鲜明个性的发展性课程概念。运用"灵动"理念实施运动技能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让体育教学走向轻松高效。  相似文献   

16.
唐天涯 《学子》2015,(3):59
一、目前乡镇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课程教学实施的陈旧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热衷于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和生硬灌注的"填鸭式"传统教学理念,这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约束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也悖于新课标的创新教学理念。2.教学内容体系竞技化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这些竞技项目不仅"难、繁、偏、旧",而且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妨碍了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课程任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以竞技运动为主,而是逐步树立以健康第一为目的的终身体育。篮球作为一项青少年较为喜爱的运动项目,不少高校正积极探讨篮球教学的新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于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篮球游戏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要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和目标,要坚持学校体育的活动性质,要坚持改革与发展并举.根据以上原则,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以人为本,淡化竞技,重在健身,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使高校体育教学尽快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根据高校体育的培养目标,顺应我国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步伐,本文在分析"轻体育"内涵及健身特点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以及高校开展"轻体育"教育的基本内容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探讨有效地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顺利接轨,更好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新形式.从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为终身体育的普及构筑起了坚实的依托.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在21世纪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亚竞技运动”的概念,结合实际对竞技体育项目做符合高校和学生实际的改造所形成的亚竞技运动是一个充满时代气息,符合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运动形式,它是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历史上文化融合的必然产物,它更强调体育人文精神,不仅符合21世纪高校体育发展的要求,还能促进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为终身体育提供保障,必将有效地促进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