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2007,(6)
今年7月1日是《华商报》改版十周年。十年间,《华商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整合,日趋成熟,逐渐成长为一张被公众广泛认可、社会影响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都市类报纸。集中探析这张报纸成长的历程,对仍处在转型期的我国报业当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2.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3.
王中文  南长森 《今传媒》2004,(Z1):47-48
从 “ 图 文 并 重 ”到 “ 图 文 相联”,中国新闻摄影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迎来了“读图时代”,成为世界新闻摄影华文图片信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有影响力的报纸如《人民日报》的华东版、《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北京青年报》《深圳特区报》《南方日报》《华商报》等在报业竞争中以其新闻摄影的独特创新而名声大震。尤以《人民日报》华东版、《华商报》引领世界华文报纸新时尚,正如许必华所言,《华商报》摄影报道“对世界报业、对新闻照片运用的潮流把握得比较准确”。其他一些党报、晚报、都市报也不甘落后,共同演绎了中国主流…  相似文献   

4.
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要求我们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办报方式,采取各种手段提高报纸质量。从2002年起,安徽《蚌埠日报》对原有的报纸阅评和新闻审读机制作了重要改进,加强了阅评工作队伍,成立了相对稳定的报社阅评组,设立了专职的报纸审读员,每天对每期报纸进行阅评、审读,“评头论足”,“说长道短”,  相似文献   

5.
西安报业竞争白热化由来己久,但同质化问题同样突出。目前纵观《华商报》、《三秦都市报》和《西安晚报》,均是力挺社会新闻。这样一个现实的结果是,三家报纸的竞争主要过于集中在社会新闻领域,造成三家传媒无法确立差异化竞争,也最终无法在西安报业市场出现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6.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  相似文献   

7.
新闻广告:媒介自身博弈的毒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良  南长森 《青年记者》2007,(12):120-121
《华商报》是在西北乃至全国都颇有公信力的都市类报纸。创业近十年来,秉承“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报业品牌”的经营理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日报对开60版、期发行量60万份,2005年广告收入突破5亿元人民币。在2005年第二届报业竞争力年会上,《华商报》跃居第三位,是当之无愧的强势媒体。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份定位于“新闻 资讯”的综合性周报,要想像1997年的《华商报》那样成为一匹黑马已不大可能。毕竟报业市场已经从几年前的成长期进入到调整期。 《美报》要从这种环境中实现突围,就必须对市场进行确切的分析。 首先,必须了解本区域内报纸的容量是否饱和,也就是有无新办报纸的市场空间。从表面上看,西安报业市场似乎已经饱和。从几年前的价格大战到2003年的《西安晚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2007,(6)
6月15日,由华商报社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华商报》改版十周年系列图书面世。据悉,这一套三本的图书是为庆祝1997年7月1日改版的《华商报》迎来十周年纪念日而出版的,包括——揭开典型案例采编内幕、阐述华商新闻理念的《民本成就公信力》,描绘报纸视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报刊审读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越来越受关注。1988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了《关于加强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确立了审读工作的地位。之后,在面对我国报业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审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审读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1992年,《报刊之友》创刊后开设了《审读探索》专栏,对审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12,(8):5-5
世界报业和新闻出版物协会(WAN—IFRA)日前发布《世界报业趋势2011》报告。根据2011年的发行量数据,该协会评选出世界十大报纸,中国的《参考消息》排名第五,发行量超过300万份。在世界十大报纸排名中,《读卖新闻》排名第一。发行量达到1000万份。其后依次是《朝日新闻》、《印度时报》、《每日新闻》、《参考消息》、《日本经济新闻》、《太阳报》、《图片报》、《中日新闻》、《觉悟日报》。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中共随州市委机关报《随州报》自1997年1月1日改办为《随州日报》后,加强了对报纸的审读和评点,有效地提高了报纸的品位,扩大了报纸的影响。《随州日报》的报纸审读与评点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指定的专家审读。负责审读《随州B报)的是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汪新源教授。二是聘请社会审读评点人员。在聘请社会审读人员方面,《随州日报》一方面聘请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和市新闻出版局、市内新闻单位负责人等定期对报纸的宣传导向、稿件的新闻价值等,从宏观上进行审读;一方面聘请在全市有一定影响,且功底较深、认…  相似文献   

13.
西安报业目前现状西安报业目前的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那就是“一枝独秀,整体畸形”。具体地讲,就是其他报纸整体低迷,众人在“水平线”下进行低层次,低水平的竞争。实际上十分“土气”和“浅薄”的《华商报》却独占了整个陕西报纸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广告额和发行量都遥遥领先于其他报纸。根据慧聪国际商务信息网提供的数据:2001年上半年,《华商报》享有的广告数量,占到整个西安广告市场总量的49.84%;《西安晚报》占27.9%;《三秦都市报》占10.74%。《华商报》在两年之内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了陕西报业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相似文献   

14.
陕西华商报的办报经验和业绩经新闻出版报、《新闻战线》等报刊突出报道后,引起全国新闻界广泛瞩目。探究其发展的致胜之道,可一言以蔽之:办党和人民都喜欢的报纸,创可持续发展的报业品牌。发展报业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战略1997年7月1日,发行量不足2万份、负债已达上千万元的华商报迫于生存压力,依据市场环境的需要全面改版,报纸定位为:“党和人民都喜欢的市民生活报”,并响亮地提出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为办报宗旨。准确明晰的报纸定位和与此相适应的一套新颖独特的办报思路,使华商报得到了飞速发展:改版一年期…  相似文献   

15.
2006年6月世界报业协会发表的《2005年世界报业趋势报告》指出,2005年全世界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实现了双增长;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有70%在亚洲,而且全球发行量最大的10份报纸中,有7份在日本(其中《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中日新闻》排在前五名,《产经新闻》、《东京体育报》分别位列第七位和第十位);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购买报纸。日本报业为什么单份报纸的销量那么大?为什么会在一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竟有一批大发行量的报纸群?一、日本国民的同质化使得报业市场整齐单一。近几…  相似文献   

16.
一部涵括国内近千家报纸创刊号的大型文献性丛书——《中国报纸创刊号》,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报纸的创刊号,是报纸诞生的标识,是报业成长历程的里程碑。为了回顾和展示我国报业在  相似文献   

17.
陈岚妮 《传媒》1999,(2):22-22
一张报纸的成功发行,除了报纸定位、版面质量之外,能否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以独特的发行手段占领市场同样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刚上市不久的四川《商务早报》迅速占领了成都较大份额的读者市场,其发行观念、手段颇具特色。 四川《商务早报》创刊于1998年12月18日,这张综合类新闻报纸在成都上市时面临的报业市场异常严峻。  相似文献   

18.
王云峰 《新闻三昧》2006,(10):44-44
在大众需求日益多元化、报业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报纸的服务功能不断得以强化,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报纸的服务功能成为报业共同追求的目标。《现代司机报》是中国石油报社主办的一张以司驾群体为主要读者的服务类报纸,通过中国石油加油站发行,创刊3年发行量达到40多万份。在提供汽车、油品、交通等相关新闻及实用信息的基础上,《现代司机报》积极探索服务读者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其拓展报纸服务功能的一些作法值得总结、研究。强化维权。从2003年4月创刊开始,《现代司机报》就陆续开辟了司驾热线、购车热线、健康热线…  相似文献   

19.
县市报如何才能紧跟报业发展的形势,不断提高办报质量,充分发挥其功能?《保康报》的做法就是长期坚持开展报纸审读,通过审读找出不足、改进不足,使报纸整体质量在审读中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10,(4):30-31
原《宝鸡日报》总编辑卢愚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报人。2003年11月退休后从事报刊审读工作。他政治素质高,新闻业务强,以专家的眼光评析报纸,指陈得失,为省出版物审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