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分量袁的焦虑程度排序为: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学习焦虑、孤独倾向;黑龙江省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自责倾向上有着较显著的差异,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在身体症状上无显著性差异;黑龙江省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上有着显著性差异,而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分量表的焦虑程度排序为: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学习焦虑、孤独倾向;黑龙江省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自责倾向上有着较显著的差异,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在身体症状上无显著性差异;黑龙江省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上有着显著性差异,而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心理测量法、教学实验法及教学评估等研究方法,进行了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前33 08%的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方面的心理问题;12周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心理健康各指标得分普遍下降;在实验组内部,心理健康学生与心理异常学生实验前后的变化幅度差异显著;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前后变化幅度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以说,初中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障碍性、发展性问题并存,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心理异常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初中部学生进行体能模块教学实验,通过一学期的干预,分析8分钟体能活动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课堂教学加入8分钟体能练习后,课堂的练习强度、练习密度、运动量和运动负荷直线上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明显,中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出现明显的良性变化,由此可认为,体能模块教学内容的加入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体育选项课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对不同体育选项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篮球、排球、足球选项课教学对提高男大学生的自尊心、精力和身体症状以及降低紧张、愤怒、慌乱、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和对人焦虑等消极情绪方面有其积极的作用;而健美操和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在提高女大学生的自尊心和精力以及消除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等,降低疲劳、紧张、抑郁等消极情绪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华东师大学心理系周步成教授制定的MHT,对福建省10所学校的1032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冲动、恐怖、身体症状、对人焦虑、过敏、自责、学习焦虑、孤独倾向;(2)各年级焦虑倾向栓出率随年级升高而递增,毕业班与非毕业班相比有增高现象,其中初一年级学生由于不存在升学考试的压力,则出现"V"形低谷;(3)从性别上看,焦虑倾向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P相似文献   

7.
定向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HT量表对53名参加定向运动的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定向运动的不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高于普通中学生,在学习焦虑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冲动倾向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说明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有益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体育运动,建议在学校体育中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当前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体校13-18岁学生1386名作为研究组,抽取普通班中学生1141名作为对照1组,重点班中学生714名作为对照2组,以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SMHS)为测试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体校学生心理问题人数检出率为36.87%,普通班学生为24.54%,重点班学生为15.69%。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普通班学生在量表总分、人际焦虑倾向、过敏倾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较重点班学生在量表总分、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2)体校中女生较男生在恐怖倾向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运动等级、运动专项对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性差异;(4)不同训练年限对体校学生的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同龄中学生差;体校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生差;运动等级与运动专项对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性影响;训练年限对体校学生自责倾向与身体症状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东 《体育学刊》2007,14(3):92-94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TH),对河南省12所学校(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和高中)5 812名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中高焦虑水平学生检出率为3.8%,内容量表检出率最高的为自责倾向(9.02%),其次是对人焦虑倾向(8.66%)。城乡男女生比较,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城市学生,女生的心理焦虑程度高于男生。建议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游戏等能够减轻或消除这些因素的体育项目,同时要求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心理障碍的学生;加强农村体育师资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和学生交流,运用体育手段减轻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女生的教育,选择合适的语言、合适的运动项目促进女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皖南地区聋生与健生身心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健生(除毕业年级外)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好于聋哑学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差值逐渐减小,并有逐渐赶上之趋势;聋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健生,但健生的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比聋生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采用社交行为、交往焦虑量表,主观锻炼诱导情绪体验量表,对实验对象进行心理测量法和数据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心理指标交往焦虑和锻炼主观情绪体验指标上实验前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试验后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实验后横向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交往的意识,降低交往焦虑提高交际交往能力,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维持;合作学习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激情,利于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太极拳练习对医学生抑郁症状倾向的治疗效果,为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方案.方法:运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在徐州医科大学大1和大2年级1836名大学生中筛查出具有抑郁倾向的5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选出的学生分成3组: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实验组进行太极拳练习和太极拳拳理的学习,对有抑郁倾向的学生进行干预实验研究;对照组1只学习和练习拳架不学习拳理;对照组2不做任何干预手段.结果:实验组抑郁症得分前测和后测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1也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1.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三组干预后的SDS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后测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1的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1事后测得分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太极拳练习并配合太极拳拳理的学习能有效改善医学生抑郁症倾向,并且比单纯的太极拳拳架的练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教学情境对学生体操学习行为归因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功条件下,实验组倾向于能力等稳定因素的归因对照组倾向于努力、运气等内部的和外部的不稳定因素的归因。在动作失败的条件下,其归因倾向与“成功”的归因,恰恰相反。进而探讨学生不同归因是如何对学习行为发生作用的。这对于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形成有利于学习行为的归因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学习背向滑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在借助现代技术以及现场反馈能很好的掌握背向滑步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绵阳市涪城区区第二中学初二年级三十名男生在短跑技术教学中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组采用体育游戏教学法穿插于短跑技术教学中来学习短跑技术动作,以提高学生练习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技术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中显示,体育游戏教学法与常规的短跑技术教学在教学效果上有明显性差异,同时游戏教学还可以调动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留守儿童社交焦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焦虑障碍小学生有一定比例,小学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总分高于小学非留守小学生;(2)小学的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总分在年级上有差异,在性别上、是否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差异。经过筛选后对60名学生分组进行趣味篮球教学干预,实验后我们发现:(1)干预后实验组的社交焦虑水平有所降低,但对照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趣味篮球教学要有新设计理念、合理的内容、鼓励性语言和有强化性游戏。此外,趣味篮球教学不是唯一的方案,还要靠多方面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采用由Zung于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表,对本校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情绪焦虑情况轻于对照组的学生;对照组学生中焦虑显著的人数百分比高于实验组学生。建议本校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以改善和提高其心理素质,缓解或消除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8.
外语学习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而考试焦虑则是这一复杂心理现象的主要表现之一。以广州体育学院参加英语各级考试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文献法和一般常规统计为主要方法,分析了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性的从平时、考前和考中三个方面提出了化解考试焦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心理社会因素与射击运动员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心理问卷对48名射击运动员(平均年龄20.56±3.53岁)进行调查研究,以探讨射击运动员个性特征在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其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运动员焦虑与个性维度之“情绪稳定性”、应对方式之“自责”、“幻想”、“回避”(男运动员)是显著性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情绪稳定性、自责、解决问题、社会支持及幻想对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被试中25.82%的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实验法对实验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状况、教学效果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