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英语"是英语在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接触融合的结果。文化全球化必然推动语言的发展,异化翻译是新时代环境下的必然。文章介绍了目前"中国英语"的现状,通过实例用异化翻译策略分析了"中国英语"及其特点,并指出了"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已进入世界英语的百花园中,可成为人类语言史上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2.
王若水 《考试周刊》2011,(30):79-80
"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中国英语"的研究对大学英语,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英语"是英语的国别变体,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提升"中国英语"的认知是中国的英语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前提,而现行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本土文化几乎呈缺失状态。建议从政策导向、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三个层面构建适合"中国英语"发展的高校教学模式,顺应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翻译一般要求对两种文化都精通。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语中出现了一批时代感很强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新词语,将这些词语翻译成英语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英语"的痕迹。鉴于此,本论题从时代需求的视角,结合"中国英语"的定位,并以汉语新词的英译方法的分析作为支撑,讨论了"中国英语"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刘影 《考试周刊》2012,(44):73-74
"中国英语"是英语世界化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英语变体。它是基于规范英语并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反应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的英语变体。本文通过对"中国英语"的研究现状、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来解析"中国英语"。  相似文献   

6.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英语属于规范英语,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它用来描述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自然、风土人情等,对丰富英语内涵、介绍中国文化等有着积极作用。而"中式英语"属不规范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日常交际、写作和翻译中,受英汉文化差异的影响而成,是英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应该尽力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失语症"指的是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能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现象。在英语教学中,这个现象主要是由于英语教育工作者对中国文化的忽视而导致的。因此,英语教育工作者要重视中国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增加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提高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徐芳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83-84
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适时地开展英语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与本土文化迥异的西方文化,使本土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互相渗透和交融,甚至互补互惠,从而使学生走出"中国式英语"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迫切任务做出英语教学应有的贡献。本文通过对15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实施访谈,希望了解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困惑和文化教学在中国非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提高非英语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的策略。研究表明,目前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的培养虽然存在不少困难,但是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采取积极的教学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基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世界英语发展的大背景下,以世界英语的同心圈理论为基础,从词汇、语音、语篇句法及文化传播等方面对"中国英语"的产生、发展及生存可行性进行探讨,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客观分析,并以乐观的态度展望"中国英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张海波 《海外英语》2014,(18):1-3,9
Any language must have the inclusivity of its own,otherwise it can hardly get developed.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got the most powerful inclusivity, which makes itself the lingua franca of the world. However, as one of language varieties, China English develops with a lot of translation errors and culture deviations, which makes itself doubtful. As a result, a view comes into being that none errors can be permitted in China English, otherwise China English couldn’t exist. But finally, it turns out that translation errors and culture deviations in China English are acceptable due to the language inclusivity.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偏重语言形式而看轻文化因素的现象.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决定学习任何语言都离不开承载它的文化背景.英语文化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行,学生能够被培养成为既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又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批评在国内已逐渐成为显学,在其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出现了单一化、雷同化、习惯于宏大叙事以及缺乏跨学科跨文化视野等诸多问题,其话语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结合布伊尔和马泽克等西方学者对生态批评发展观的理解,国内生态批评应当将生态批评的疆域从文学领域拓展到文化领域,从自然生态拓展到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更应注意其现实指向,重视生态批评的进攻性和批判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生态批评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生态转型是指由一种文化生态类型或形态向另一种文化生态类型或形态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方针政策,经济上市场经济的推动,促使中国文化生态经历了当代转型,以现代性为标志的理性主义文化和人本主义文化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日益受到重视的声音,中国人所说的英语必定带着中国文化的内涵走向世界。中国人也会面临更多用英语表达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事物的问题。本文从福娃的英译名出发探讨了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内在要求和必然性。中国英语的发展对在本土环境进行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对学生的相关调查研究,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事物的能力及提高跨文化交际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国别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30多年来,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者的定义、异同以及在其他学科和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等。中国英语是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新生产物,它从萌芽、产生、发展到成熟,这一生长过程类似于生物学上各物种的生长过程。从生态学视角研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二者之间以及与世界英语或其他国别英语变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正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对外交往和各种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要使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现象,但人们并没有正视中国英语词汇的客观存在。事实上,中国英语是标准英语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相适应的结果。中国英语词汇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英语词汇中去,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和认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英语词汇形成的原因和分类,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构建输入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莽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少小族群,目前才逐渐被外界所认识和了解。莽人生活习惯接近原始状态,他们的乐舞文化也有着原生态性、封闭性等特点,随着莽人族群的被发现、被开放,莽人乐舞文化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加强对莽人民间乐舞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民间艺术、生态民族文化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0.
于慧玲 《海外英语》2012,(7):107-108
Currently English has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so extensively that it has become a link language across many cultures.Since 1980s,China saw a warm discussion of language,culture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An increasing number of researchers and educators began to be aware of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E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cultural content has been available in classrooms teaching.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target culture-oriented and the ability of expressiveness of home culture in English is almost ignored.Thus,the thesis seeks to collect the students’ perceptions on expressiveness of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and the culture teaching in EFL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