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教育》2008,(9):10-10
一、学生希望教师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为了更多地了解教师的读书情况,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还设计了一个问题:学生对教师读书有什么期望。约有37%的回答希望教师博览群书,心胸和视野开阔。学生们还希望教师读书后要与学生分享,读了一本好书可以向学生推荐,希望教师将书中的做人道理用浅显明白的话语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课外阅读中,有的老师要求学生边读边记以下内容:书名、作、出版社、出版日期、写作背景、中大意、优美词句、仿写、读书随想,等等,并要求学生在篇数与字数上达到一定要求。如此繁琐,这哪里是在做读书笔记,分明是在搞填空练习!把学生读没读书与写没写笔记画上等号,这似乎有了“抓手”,似乎有了“计量单位”,岂不知这其实是对学生读书热情的挫伤,对学生读书志趣与习惯的戕害!学生搞定这些“豪华版”的读书笔记用去的时间,恰恰是读书要用到的最宝贵的时间,因此我并不支持学生在读书时边读边记。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要通过阅读的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方法.课内阅读打基础.课外阅读求发展,处理好教和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籍对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培养读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生活中有不少的学生不喜欢读书,甚至谈书色变,把读书当成了一种负担;有的学生读书如蜻蜓点水一般不求甚解。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成为一种习惯呢?我的经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想读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读书。要在学生中形成读书热潮,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1.选讲益智、有趣的故事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童心理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读书、指导学生读书要有方法,有技巧。 2.通过走进家庭、漫步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3.分享读书感悟,让学生在分享中懂得书是知识的源泉,书也会带来无限的乐趣!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读书要把书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要调动自身的经∞验去进行心灵的交流。阅读教学不也正是读书吗?课堂作为学生读书的场所,老师首先要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深人与本对话。而对话需要在学生正确读通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对话中读懂章,受到情感教育.获得启迪.学到知识……使体验与本的情感更靠近.使感悟与本的内涵更吻合。  相似文献   

8.
正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伟 《吉林教育》2005,(10):36-36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面对大量的图书往往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影响阅读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加以正确指导,并进行各种课外阅读活动,这样学生才能读书有兴趣,读书有所得。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这一习惯。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读书的民族,古代一位诗人曾写道:蹉跎莫谴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成为知识分子人生中最有意义、最有乐趣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王燕燕 《课外阅读》2011,(5):181-181
唤醒学生的读书兴趣,首先让学生的课堂活起来,学生在一个思维、想象、创造的天空自由自在的朗读,在读中想像,在思维中读,学生读书的兴趣会大增。  相似文献   

11.
书籍这东西,除了行远和贻后,免除遗忘,更没有别的用处。学生要读书,就因为要晓得已往的种种事物,来做自己经验的材料。现在学校里——较好的——有一种弊病,就是学生在校里,只知道读书,仿佛说“读书者,读书也”。  相似文献   

12.
吃杏仁豆腐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教师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到见解,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参与阅读实践.我让学生尝试“在思考中阅读”的读书方法,学生在自由阅读中思考,自由思考中探索,自由探索中交流,尽情品尝阅读的愉快。  相似文献   

14.
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积极主动地读书,提高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是要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张金华 《广东教育》2010,(7):126-126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怎样才能激发孩子们读书的热情?许多教师各有妙招,而我开的“读书点点行”的确让孩子们在读书方面上了瘾。开学初,大家都在议论自己的银行中存人了多少压岁钱,看他们那股热情不减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老师也想开个银行,你们会支持吗?”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疑多读书对学生来讲是有好处的。但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要求具有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阅读不但要傲到“知其然”,更要傲到“知其所以然”,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傲到精读深思紧密结合就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巧妙傲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2、通过交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选择的读书。3、解决学生在平时读书中的  相似文献   

18.
第一阶段:引领学生系统读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他们虽然很感兴趣,但过后真正能静下心来读读这些书的并不多。  相似文献   

19.
《南昌教育》2007,(12):43-43
没想到美国学生也很累。去美国之前,我有个偏见,觉得在美国读书很轻松,美国大学生作业很少,考试容易,净是玩了。去了哈佛之后,才知道这是大错特错。我的班上国际学生和美国学生各占一半,因为课程重、作业多,大家基本上每天都是学到夜里三四点钟才回去休息,第二天早晨八点钟又要准时上课,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一开始实在顶不下来,只有拼命喝咖啡来提神,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在国内读书时学到夜里十二点钟就觉得自己够刻苦了,  相似文献   

20.
大量阅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有待机理上深入探讨,经验上则早有共识。然而,阅读训练常忽视大量读书。不少学生读书不多,读物的品位也参差不齐。缺失大量读书的语文教学,不可再继续和敷衍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