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漱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乡村运动组织者.他将社会教育理论与乡村建设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近代乡村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梁漱溟社会教育思想的探究,从其社会教育思想的形成入手,分析这一思想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思想对当前终身教育观念和学习型社会形成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乡村社会教育思想与新型农民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梁漱溟乡村社会教育的形成及产生入手,具体阐述了乡村社会教育思想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通过分析这一思想的内涵,笔者联系当今培养新型农民的现实,提出了它对培养新型农民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梁漱溟乡村社会教育的形成及产生入手,具体阐述了乡村社会教育思想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厦教育方式。通过分析选一思想的内涵,笔者联系当今培养新型农民的现实.提出了它对培养新型农民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是从乡村建设的立场来看待社会教育的。在乡村建设的实践中,梁漱溟逐渐认识到,乡村建设离不开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以社会为对象的教育,是乡村建设的基本途径,乡村建设是社会教育的实施目标。他主张乡村建设与社会教育合流并提出了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通过设置村学乡学来实现其社会教育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的乡村教育理论对近代乡村改造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乡村建设虽未能获得成功,但是他的理论中关于重视传统文化、关于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等见解,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由于梁漱溟认为近代中国衰弱的问题在于文化失调,为了使中国社会形成“新秩序”,他意欲创办一个组织来实现文化重构,他从“乡村救国”的角度出发,成立了乡农学校,它有三要素组成:乡村领袖,成年农民和乡村运动者。通过进行乡村教育、引导农民自力团结及发展乡村经济,乡农学校为乡村建设做出很多贡献。虽然乡农学校自身存在着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矛盾,导致了梁漱溟的乡村改造运动的失败,但是乡农学校的一些思想对于我国当今的农村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教育思想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梁漱溟人生经历的变化和思想的成熟,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也经历了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前期是对东西文化和教育从学理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后来从个人经验和现实出发,对当时中国的学校教育进行批判性反思;最后是构建极具个性特色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践,以教育促进乡村建设。通过梁漱溟教育思想的梳理和评析,我们从中可体悟最后一代儒家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民族和教育的思考与追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梁漱溟人生经历的变化和思想的成熟,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也经历了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前期是对东西文化和教育从学理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后来从个人经验和现实出发,对当时中国的学校教育进行批判性反思;最后是构建极具个性特色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践,以教育促进乡村建设。通过梁漱溟教育思想的梳理和评析,我们从中可体悟最后一代儒家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民族和教育的思考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是近代中国乡村教育运动的先驱人物,在他看来,乡村教育是生命力量的扩充过程。因此,他把能充实生命的人生教育置于乡村教育的首位,通过精神讲话和精神陶炼等方式来激发和振奋教育对象积极向上的精神。梁漱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对狭义的教育的认知,而且蕴涵着对人的理解,他所提倡的人生教育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民国时期尤甚。乡村建设风起云涌,梁漱溟也开始了以创造新文化、重建社会新组织、以农促工、发挥以农民与知识分子互动为内容的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思想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原因,同时其思想对我们现在处理农村及农村教育问题亦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梁漱溟人生经历的变化和思想的成熟,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也经历了三次较为明显的转变;前期是经师阶段,即为学术而教育,以教育促学术;后来是人师阶段,即为青年而教育,以教育促进青年发展;最后是教育家阶段,即为乡村教育,以教育促进乡村建设。每一次转变既有着强大的时代背景,也有着梁漱溟的个人认识背景,从中可体悟最后一代儒家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民族和教育的思考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中国自近代以来的日渐衰弱,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陶行知二人分别从文化救国、教育救国的角度出发,进入乡村教育领域,走从乡村教育入手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由于从事的领域相同而角度不同,其乡村教育思想就有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并且对当代农村教育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先生乡村教育主张主要包括:乡村建设是改良中国社会的必由之路,而乡村教育是乡村建设的根本手段;乡村教育要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注重道德精神的改造和人格陶冶及普设乡农学校,培养乡村建设人才,实现乡村自救等。重温梁漱溟先生的乡村教育思想,能给我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是我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乡村教育理论不但是以中国传统化为奠基,兼容西方现代明的精化,而且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内容丰富而深刻。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是我们今天进行农村教育改革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于20世纪30年代所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及提出乡村建设的种种主张,最终都未能获得成功。但是,其重视职业教育和生产教育、“拿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合起来作”、“知识分子与乡村居民打并一起”、“以教育解决社会问题”以及“将教育扩大至整个社会,将时间延长到成年乃至终身”等思想,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发展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早在上世纪初期,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的不和谐问题就日渐彰显,并招致了一批学者的批判。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乡村教育家就致力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通过教育来改造乡村社会、振兴中国农村,梁漱溟先生(1893—1988)倡行的乡村教育思想即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7.
对于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我们应该在教育现代化的视野下分析。从其实践活动入手,分析其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并厘清乡村教育思想实践的主要内容,从而总结其乡村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进而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的乡农教育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26年前后开始,梁漱溟所倡导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验,在当时的乡村教育思潮中自成一派,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本文阐析了梁漱溟的乡农教育实验的主要内容,并从政治和教育两个角度对梁漱溟的乡农教育思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9.
对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和以儒学思想改造中国社会的大教育观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应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对梁漱溟解放后在祖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贡献应作科学的评价。他自学成才、学贯中西、古为今用的治学道路,关心国是、刚直不阿、知无不言的爱国情操,平等待人、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光明磊落的为人风范,求真求实、表里如一的科学态度,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于教育救国的共同目的,为解决中国农村极为严重的衰败问题,乡村建设运动应运而生。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当时乡村建设运动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两个派别。晏阳初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晏阳初是基于平民教育的原则采用三大方式进行四大教育,从而进行乡村系统改造;而梁漱溟则是从文化复兴中国的角度,着重于建设一种新的社会组织。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对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